王招通
摘 要:“说数学”是指个体用口头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具体认识、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体会等数学学习活动。一般“说数学”过程可概括为“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体会”。文章就人教版第十一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数学”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数学语言;说数学;实践探究
1981年英国“学校数学调查委员会”向政府提交的《Cockcroft报告》提出了“数学交流”。报告指出,教数学的主要理由在于“数学提供了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交流是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数学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说数学”是数学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说数学”是指个体用口头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具体认识、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体会等数学学习活动。“说数学”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说数学”的案例探究
一般数学问题的解决“说数学”过程可概括为“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体会”。“说题意”就是要求学生在审题时,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加深对题意的理解。“说思路”就是要求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能够用一定的术语有理、有据、有层次地表达解题的思维过程。“说解法”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列出解题过程,然后分步说出每道算式分别代表什么。“说体会”就是让学生回顾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自己的情感体会。下面就人教版第十一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数学”的实践探究。
1. 说题意——弄清题意
片段一:
课件出示主题图和原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有几只?
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
生:这道题的意思是——现在,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师:是的,原题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师:数学家在研究一类问题时,往往会从简单的开始。今天我们就从简单的鸡兔同笼开始。
(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生:题目告诉了我们鸡和兔的头数共有8个,它们共有26只脚,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师:那么在计算这个题目之前,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你认为鸡和兔各有几只?
生1:我认为兔有5只,鸡3只。
生2:兔有4只,鸡有4只。
生3:兔有3只,鸡有5只。
师:不管怎么猜,我们都应该抓住题中什么样的条件来猜?
生:应该抓住头数8个来猜。
师:是不是抓住这个条件,就一定可以猜对呢?
生:不是,还得考虑它们脚共有26只。
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题意或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也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说思路——拟订计划
片段二:
师:下面谁愿意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1:我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先设兔为x只,因为鸡兔共有8只,所以鸡就为(8-x)只,每只兔有4只脚,x只兔就有4x只脚,每只鸡有2只脚,(8-x)只就有2(8-x)只脚了,然后根据它们共有26只脚,把兔的脚跟鸡的脚加起来列一个方程,就可以解出x,也就是兔有几只了,然后再根据兔的只数就可以算出鸡的只数。
生2:我也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的,我先设鸡为x只,然后兔就为(8-x)只,每只鸡有2只脚,x只鸡就有2x只脚,每只兔有4只脚,(8-x)只就有4(8-x)只脚了,然后也是根据它们共有26只脚,把鸡的脚跟兔的脚加起来列一个方程,就可以解出x,也就是有几只鸡,然后再根据鸡的只数再算出兔的只数。
师:真不错,你们都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的,那么这道题有几个未知数的量?
生:这道题有两个未知数的量,一个是兔的只数,另一个是鸡的只数。
师:我们在列方程的时候,抓的是什么跟什么相等?
生:兔的脚的只数加上鸡的脚的只数就等于它们一共的脚的只数。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3:老师,我是用假设法解的,我先假设笼子里8只全是鸡,
师:说的真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思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然后将你的解题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有些学生虽然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让学生说思路,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水平,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语言障碍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3. 说体会——回顾反思
片段四: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方程解题,用方程解题思路清晰,只要弄清题目,列出一个等式就可以了。
生2:我学会了用假设法解题,我觉得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很简单。
生3:老师,我掌握了列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生4:老师,起先我不懂,刚看了这几位同学的解题过程,我终于明白了,现在我也会做了。
数学本身是一种语言,一种简约的科学语言。许多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数学语言障碍。“说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能力,它体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更是践行过程性评价理念的良好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要学数学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钟进均,朱维宗.从默会知识例析“说数学”[J].中学数学研究,2009(9).
[2]涂泓,冯承天.怎样解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乐清市虹桥镇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