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侠
摘 要:化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化学是特别有创新内涵的一门学科,《化学课程标准》中已经很明确的指出:“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全方面、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我根据多年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并结合新课程的特点,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创新课堂,就是要让每一名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与快乐。学生的化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把化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化学,学起来轻松、亲切、真实。
给学生们做实验时,我把色、态、味、光、声集于一体,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镁条燃烧、细铁丝的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这样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学生容易产生恐惧感,时间长了甚至会有压抑感。相反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诙谐、富有激情,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课堂变得和谐、活泼。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倾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一定要表现出热情、信任,不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让回答问题成为快乐而不是负担。实践证明:教学环境越和谐,亲和力就越强,当然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三、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现在的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典型实物、模型、挂图等多种教学手段,使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之间协调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给学生提供一种创造意识和空间,而且有助于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丰富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不仅仅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到了化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鼓励改进或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一门学科。利用化学实验,不但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利用实验来进行教学改革,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给他们更多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激发了创新欲望、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例如,利用红磷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用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同学们会看见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并有大量白烟生成,冷却后观察到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并不断上升。同学们又发现,除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外,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的白烟,它有毒性,且有很强的吸水性,它刺激黏膜,对皮肤有刺激和灼烧作用,也造成空气污染。此时我就开始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红磷燃烧时生成的大量白烟对人有伤害,可以溶于水,你能改进该实验使之更环保吗?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设计实验,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实验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现象,在惊喜与自豪的同时,自信也在成长。实验创新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进行创新,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五、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开展课外活动就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各项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比如,(1)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如水中花园、魔棒点灯等。(2)带领学生举办化学知识讲座。要确定主题,如空气和水污染的危害、金属类的防护,温室效应,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可以请一些专家、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通过到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准备后进行,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3)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如让学生针对环境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等。可以到工厂参观,调查工厂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对污染物的处理情况等。结束调查后可以由教师指导写出报告,一起从实际出发,提出改进意见,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利用现有条件,师生共同参与,想方设法地去进行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创新。
(迁西县新庄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