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明
【摘要】 新一轮课改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与契机. 本文立足于新课改大背景,结合笔者教学经验,从若干个方面,探讨了该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适应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大背景;小学数学教育;适应策略;教学立体化
数学新课标的改革,逐渐把教学重点由学生单纯的接受课本知识转向学生情感、思想、思维方式等的培养,广义来说就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寄希望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能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服务. 在这个基本原则上,数学教学必须摒弃以往的一部分比较狭隘的教学模式,对自我的教学规划进行更新,对每一名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公平性的学习空间. 笔者在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几项适应性策略,以供参考.
一、教学立体化
新课标要求教学素材贴近学生现实观感,不同于以往课本上所列的比较平面化的例题,对学生能引起更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教学素材是教学的道具,是一种把形象思维具象化的载体,学生处于青幼年时期,对于抽象的课本知识毕竟缺乏一定的兴趣,而新颖的教学案例能带学生走入数学世界.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找规律》,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在黑板上提出问题,然后利用课本例题来教导学生,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这显然并没有满足课标要求. 笔者认为,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找出和自己规律最相似的一名同学,然后说出原因,比如衣服的颜色、身高、体重、头发的长度(女孩子)等,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符号感也会更立体化.
二、鼓励学生的自我思维
上文已经提出,在教学中已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单纯地“灌输”知识,学生需要的毕竟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和氛围. 在一个班集体中,如果身为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绝对性和正确性,就会让学生丧失最珍贵的“自我思维”,仅仅依赖于教师进行理论灌输而不去思考数学规律的来龙去脉. 这样长此以往,就会演变成该教师上课只是单纯的上课,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很失败的.
结合这种现状,教师应当端正自己的态度,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传达者”,教师的任务是协调学生和课本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与课本知识产生对话. 毕竟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仅仅依赖教师的“独角戏式”传授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平衡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背景和思想性格的不同,学习的效率和深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虽然处于成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学生保持自我独立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这种独立性是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平台中成长起来的,那就远远弊大于利了.
教师的职责,就是平衡好这种“自我独立性”和“合作性”之间的关系,既要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又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应当展开开放的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思想,鼓励学生走向讲台去讲解自己的思维,创造一个尽可能激烈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树立自信心,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自我完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以后的生活是有启发意义的.
四、协调好新课标和课堂作业间的矛盾性
教学活动实践表明,教学活动应当包含教师备课、授课、提问讨论、学生实践、课堂作业等几个步骤,各个步骤都有自己的教学目的和作用,所以课后合理的课堂作业对于学生了解掌握新知识,进而进行运用解题,转换成自己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自我约束性较差的小学生,更应当进行适当监督来辅助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在作业设计方面,应当符合如下原则:
1. 趣味性
学生毕竟是充满好奇心的一个群体,枯燥而又繁复的课堂作业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做作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作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 例如,鼓励学生每个人设计出一份课后作业,然后教师统一收上来后再根据作业的水平差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发,虽然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结果是相当乐观的.
2. 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由于思想深度和学习进度的不同,学习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统一型的课堂作业是不可能做到最大化的提高的,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实现“因材施教”.
3. 实践性
知识毕竟是为生活服务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拘泥于知识的学习,忽略掉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性,是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的. 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课后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或者探索性的课题,比如鼓励四年级学生课后自己在生活中“找规律”或者进行“规律设计”,然后以书面的形式来进行结果汇报等,可实现性是很大的.
五、总结
新课标的提出,不是否定原有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求教师在原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上,针对已经不同于以前的当代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造和更新,既不摒弃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丰富的课堂经验,也不排斥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从学生身上学习,和学生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齐伶俐.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J]. 新课程学习:上,2011(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