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
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低年级教材,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技能,这对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智力、口算的正确率和口算的速度,扎实打好计算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怎样才能教好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在加强学生口算技能训练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常抓不懈
新大纲对各年级的口算教学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并充分体现了渐进性和连续性,按新大纲提出的目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体系作出长计划、短安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与训练. 口算教学如果缺乏,就可能达不到各层次各阶段的要求或者超纲. 同时,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应贯彻于整个小学教育,何况小学生学习容易反复,因此,口算训练必须常抓不懈.
二、加强直观操作,理解口算算理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敏感,新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好胜心,本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安排了动手操作的内容. 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通过演示和操作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材在编写中坚持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经历“操作认知——表象形成——抽象概括”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既提高了口算教学质量,又促进了儿童的智力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9 + 4”时,首先出示共有10格的盒子,内装9个桃子,盒外放4个桃子,问一共有多少个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怎样能比较方便地算出结果. 学生用小圆片代替桃子,一边操作一边口述:因为9和1凑成10,所以要从盒外拿出一个桃子放在盒内,这时盒外的桃子由于拿走1个,还剩下3个,盒内盒外合起来是13,所以9 + 4 = 13. 接着要求学生想操作,看算式;从盒外拿出一个桃子,就是把4分成几和几?将1个桃子放在盒内,就是将1和几凑成几?(1和9凑成10)将盒内盒外的桃子合起来就是将几和几相加得多少(10加3得13)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板书:
9+4 = 13
1 3
10
接着引导学生说9 + 4 = 13的思维过程,再要求学生用脑想计算过程,手写计算结果. 这样使学生在“拿一拿、摆一摆、画一画”的操作过程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20以内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的算理,再依靠表象的支持,形成内部语言,促进算理的内化. 三、运用迁移,掌握口算方法
现代认识论的代表人物心理学家苏伯尔指出: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的活动中,凡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
数学知识具有极为严密的系统性,新旧知识是有机联系循序渐进的. 教材在编写中能坚持利用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作基础,形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充分条件,让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在新的教学情境中,自我生发、迁移,推衍概括,完成对新的口算方法的生成与掌握. 因此,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口算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在算理和算法上具有较多的相同要素,我在教学6加几时,不再以实物图的形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教师稍加指点,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自己获取新知识,掌握了6加几的算法.
四、变化练习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口算正确、熟练,必须通过大量练习强化,由于低年级儿童存在自身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教材中注意安排各种练习形势的变换,穿插符合儿童情趣的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口算练习的兴趣,形成口算技能.
结合教材编排特点,我主要注意安排了如下类型的练习活动:
1. 变换练习方式
口算主要是口头叙述计算结果的练习方式. 为了防止学生的厌倦,我着重在视算形式,组织方式,练习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意识的变换. 在视算形式上,我先安排看练习题纸口算,再看口算卡片和口算题转盘板及口算题表的口算练习. 在组织方式上由一人一题到一人多题和多人一题. 一人多题为了提高熟练程度,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而多人一题则是为了分解算法和过程,把思考步骤的智力活动转换,外在地显示为学生角色思考主体的转换. 在练习要求上,则由原先的慢慢想,甚至允许重说,到限时想,快速说.
2. 适当开展竞赛活动
根据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儿童的情绪高涨,十分有利于计算技巧的形成,让学生“玩”中练,“乐”中学,很轻松地达到形成知识技能的目的.
3. 穿插游戏活动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容易疲劳. 因此在口算练习中,我注意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实施口算练习,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如拍手算、找朋友、对口令等,将口算练习中枯燥单调的内容包含在童话般的情节和感知形象的乐趣中,促进学生口算练习由乐趣到兴趣,进而提高口算能力秩序的学习境界.
五、严格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在教学中经常地、持久地开展口算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获得明显的提高. 我班学生的口算一般达每天11~15题,正确率达99%左右.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