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探究兴趣 培养探究能力

2012-04-29 00:44李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8期
关键词:括号笔者探究

李伟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特征是以现行的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教师传授为主要手段的. 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 这一学习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它有助于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品质,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协调发展. 因此,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要认真研究学生,设计教法,传授学法,把“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引进课堂,把以讲授知识为主向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转轨,努力促使学生在课堂扮演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成功者的角色.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由学生的探究兴趣决定的,而学生的探究兴趣则来自于自我内在的需要,来源于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洞悉学情,准确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和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学定教,科学而合理地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成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并在思考过程中逐步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扎实而有效的探索. 例如笔者在教学“代数式的值”时,首先向学生亮出了自己的这一“绝招”:“在10~20以内,你随便选定一个数,将这个数乘以5,加上18,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90,将最后的得数告诉我,我会在一瞬间内报出你所选择的那个数. ”学生有点儿不相信,可是当学生报出自己的岁数时,笔者迅速作出了应答. 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呢?学生感到惊讶,欲知其中奥妙. 而当笔者将刚才的运算过程用代数式(5a + 18) × 2 - 36表达出来,并化简成10a时,学生恍然大悟——只要老师将自己报出的数缩小至■就是自己刚才选定的那个数,原来奥妙就在于此!在导入新课时运用这一环节,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了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的重要性. 这样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有一定吸引力的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乐此不疲,兴致勃勃.

二、引导合作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应积极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进行自我反思、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获取数学知识,使学生始终处于能动的兴奋的参与状态,借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绝对值”这一内容时,按六人一组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各组学生很快发现了绝对值的规律:(1)零的绝对值是零;(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追问:(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3)如果a > 0,则|a| = ________;如果a = 0,则|a| = ________;如果a < 0, 则|a|=________ . (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一番思考与探索,终于归纳出了关于绝对值的重要性质,学生亦从中分享了探究的成果与快乐.

三、鼓励发散思维,培养探究意识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打破传统和常规的自由发散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沿着不同的方向进展. 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独特的见解. 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 探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开展需要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做载体,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 学生在对开放题的思考与探究中,能够张开数学思维的翅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师生、生生之间能进行广泛的交流,各抒己见,主动性和主体性也就得到了张扬. 例如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数列训练”的过程中,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根据数列的规律在括号内填数,并说明理由. 3,5,7,(),(),(). ”首先多数学生会把这个数列看作一个奇数列来思考,在括号内可依次填上9,11,13,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思路,笔者接着继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个数列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 于是有的学生发现倘若把这个数列看成是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大于3的质数,那么括号内就可依次填上11,13,17;有的学生发现倘若数列的规律是从第三个数开始,前两个数之和减去1恰好是第三个数,那么括号内就可依次填上11,17,27……学生的探究思维在笔者的启发诱导之下发散开来,探究意识得以培养.

四、链接现实生活,拓展探究空间

数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和载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沟通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数学、喜欢数学,增进与数学的感情.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有意识地将数学与生活链接起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颇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知识,从数学的视角来观察、分析、探讨身边的问题. 譬如办厂赢亏测算、市场营销问题、贷款利息计算、有奖销售,等等.

总而言之,探究式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以达成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的理想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括号笔者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括号填数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曾丢失过半个括号
老师,别走……
“入”与“人”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