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2-04-29 00:44徐士萍唐爱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8期
关键词:黄花红花长方形

徐士萍 唐爱民

数学离不开思维,可以说数学的所有结论都是思维的结果,而抽象、概括是思维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是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而数学思维方法又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计算速度的培养

教学情况表明,一名学生的计算速度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 因此,在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效率.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 低年级主要在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其中整数运算,练好基本功为重点,其次加强乘加、乘减、连乘、连除的口算练习. 中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 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 而课改初期的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 那么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成了计算教学理性回归的关键.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二、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跟学生共同商讨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法转化为学法,使学法教法配合默契,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我从学生的知识特点出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时,我先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圆8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操作,把一个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边形. 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把一个圆32等分、62等分……当把圆无限等分时,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 最后让学生将刚才16等分的两个半圆收拢,并将其中一个半圆及半径分别涂上红色,再展开拼插. 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圆的半径,从而就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S = πR2.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热情高,并能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课堂情景.

三、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儿童学习知识时除了要让他们观察实物或图形之外,还应当让他们动手操作,即摆学具. 摆学具可以结合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大脑,形成表象,再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 操作是抽象概括起点,而抽象概括又是操作的归宿,动手操作不仅能加强教育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更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时,让学生读题后提问:你们说这道题告诉我们的是红花多,还是黄花多呢?这时,学生中会有两种意见,有的说“红花多”,有的说“黄花多”,那么,哪种答案正确呢?从而激起学生在认识中的矛盾冲突. 因此,教师要把握这一时机,再引导学生看条件“红花比黄花多3朵”,提出“这是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来比?较多的量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可以变换一下叙述形式吗?”让学生思考后,表述自己的意见,关键让学生理清“比”的标准和较多的一个量的两个组成部分,从而加深对求“比多,比少”应用题的理解,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语言,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真是“两全其美,恰到好处”.

空间观念的形成,光靠观察模型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去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例如,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这两个概念,常被学生混淆,原因之一是由于面积概念比较抽象,而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公式又极为相似. 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把圆分成若干等分,然后把它剪开,照书上的样子拼起来,拼成的图形,近似于长方形. 如果把圆等分的份数分得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概括得出圆的面积和它拼出的长方形面积相似.

四、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

我在数学课堂中真正感受到,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学到的知识. 在课堂中语言的训练,就连最差的学生我也从不放过,哪怕他只能说半句话,教师也认为是自己理解的知识.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能放得开,就会越学越有自信. 因此,说话能力的培养不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中也尤为重要. 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在课堂中,学生虽然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如果没有机会说出来,思路还是凌乱的. 只有让学生有条理地说出解题思路,才可以澄清模糊的认识. 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从而掌握解题的方法. 如在教学应用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5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几分之几?”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之后,我要求学生说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几分之几,先必须知道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多少公顷. 因为已知计划造林12公顷和实际造林15公顷,所以可以求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15-12)公顷. 然后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除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2)公顷,即得出要求解决的问题. ”这样训练,让学生把解题思路完整地说出来,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课程,教师应该不断地分析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

猜你喜欢
黄花红花长方形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我爱长方形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分类数 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