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2012-04-29 02:44王永鹏潘桂妮
科教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惯用语对外汉语教学

王永鹏 潘桂妮

摘 要 惯用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繁,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留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对留学生惯用语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惯用语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

Error Analyses and Teaching Suggestion on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er Language

WANG Yongpeng, PAN Guin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Idiomatic expressions are used in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frequently, but because of their uniqueness, they are difficult to handle for foreign students. This article analy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iom expression, the idioms grammar,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o explore the error in students' learning. And give some 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Key words idiomatic expressi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rror analyses

惯用语是汉语词汇中最活跃、最生动的部分,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许多留学生在掌握惯用语和恰当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正确的使用惯用语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一道障碍,导致他们很少使用惯用语,有的甚至采取回避策略。由于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因此我们不应该忽视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

1 惯用语的特征

1.1 惯用语语义方面的基本特征

(1)语义的双层性。语义的双层性是汉语惯用语的基本特性,它是指惯用语的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的两者的结合,除了字面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外,还有比喻义和引申义。(2)语义的变异性。惯用语的整体意义不是组成它的每个字的意义的简单组合,整体意义往往超越了字面意义。惯用语的意义往往脱离了字面义,因此具有明显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往往是通过比喻或者引申等手段来实现的,其字面意义和深层意义相偏离。

1.2 惯用语的语法结构特点

(1)固定性。惯用语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固定词组,具有定型的结构,因此它无论是意义上还是结构上都是完整的、统一的。从语法结构来看,以动宾关系和偏正关系的为基本形式。(2)比较灵活和自由。惯用语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使用时结构和构成成分的变异,内部结构的扩展和插入其他成分以及像离合词一样的语序移动。惯用语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惯用语中有的动宾式可以换。由于惯用语的语法功能相当于词,这一点看出惯用语具有离合性。

1.3 汉语惯用语的语用特点

(1)口语色彩鲜明。惯用语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它简单、明快、形象、风趣,主要用于非正式场合的日常交流。(2)蕴含了丰富的汉文化内容。作为来源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语言表达样式,惯用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3)感情色彩分明。惯用语不但具有语义上的双层性,而且很多都有鲜明而强烈的感情色彩,并且以贬义为主。

2 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偏误分析

2.1 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语义偏误分析

大多数惯用语都具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双重意义,而且深层意义都表层意义通过比喻或者引申等手段而来的。深层意义与表层意义之间总是要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果留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惯用语,使深层意义的理解受到表层字面意义的影响,导致出现使用不当。

(1)语义偏离。指的是惯用语的意义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客观对象在语义方面不符合。这种偏误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对于惯用语的来源不了解。例:

我们男同学也能顶起半边天。

“半边天”特指女性的作用,毛主席曾经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因此半边天不能用来指男性,语义重心发生偏离。

(2)语义不明。指的是惯用语在句中表意不明确,容易让人产生理解上的分歧。主要是因为在语义表达时说话者没有准确的理解惯用语的意义。例:

今天他去办公室找老师,可是碰了钉子。

如果你起床很困难,那么我每天早上给你敲警钟。

以上句子中惯用语所要表达的意义模糊,不甚明确,去办公室“碰钉子”,不清楚是被老师批评了还是没有找到老师等等。“敲警钟”是指让人提高警惕,不是提醒人起床。

(3)语义前后矛盾。指的是意义表达明确,语法结构合理,但是句子语义不符合表达。例:

幸亏你放了马后炮,不然我这次要犯错误了。

老王这个人大咧咧的,总是爱钻牛角尖。

“放马后炮”指事后才采取措施,但是已经无济于事,与前半句“你提醒了我”不一致。“大大咧咧”与“爱钻牛角尖”这两个在语义上矛盾的词语不能用来形容同一个人。

2.2 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1)误带宾语。很多惯用语尤其是动宾式惯用语由于词汇自身的构成特点而一般是能不直接带宾语。留学生在使用时把它们当作普通动词或者受离合词用法的影响在运用中出现错误。例如:

除了给我的女朋友买礼物,我还献殷勤她。

经理炒鱿鱼我了。

“献殷勤”、“炒鱿鱼”都是动宾式惯用语,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而不能带宾语。

(2)宾语误用。大部分偏正式惯用语在词性上相当于名词,因此基本上都能做句子的宾语,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例如:

下课以后,班级里的同学都是一窝蜂。

我们班的女同学是韩国人清一色。

“一窝蜂”的主要句法功能是充当句子的状语,形容许多人同时说话或者行动。“清一色”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一般只作句子状语或定语,也不作宾语。

(3)搭配错误。惯用词中有的动宾式中的动词可以有条件的换用,“拖后腿”中的“拖”可以说“拉”;“泼冷水”中的 “冷”可以说“凉”;“脚踩两只船”中的“踩”可以说“踏”。但是更多的是惯用语的固定性特征决定了它们在结构上不可以随便的拆分,变换语序和改变成分等等。

如果学生在学习惯用语时,没有注意到动词和惯用语的搭配,在真正使用时,他们就会自己根据名词性惯用语的语义自己搭配。例:

我去找他办点事儿,可是喝了闭门羹。

学生们非常讨厌班干部对老师刮耳边风,打小报告。

“羹”可以用“喝”或者“吃”来搭配,但是“闭门羹”只能用“吃”;“风”可以和“吹”“刮”等动词搭配,但是只能用“吹”,来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2.3 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语用偏误分析

(1)惯用语色彩意义理解不当。词语的色彩意义是学生正确的运用词语所必须掌握的,如果不能够真正了解词语自身表示的色彩意义,就很可能造成表达有误,造成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一是感情色彩偏误,例:

姑娘们都争着参加这场晚会,希望在新年里可以出洋相。

“出洋相”引申为人言行失据,违反常识,使人感到滑稽突梯,忍俊不住,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带有出丑的意思。用在这里表明姑娘们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显然感情色彩是相反的,而且这个惯用语与“洋人”有关,如果是西方留学生误用更容易闹笑话;

二是语体色彩偏误,例 :

他痛快的答应了我们的请求,真是直肠子,我们都非常感谢!

“直肠子”比喻说话直来直去的人,直心眼儿、说话不会有隐瞒、有什么说什么的人,带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如果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就不太合适了。

(2)语境不符。语言单位出现的环境是语境。由于在具体的语境中出现了不符合使用环境的词语使用,虽然在语法结构上可能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却不合时宜。下面几个例句不符合语境的具体要求,但是在语法结构上都没有问题。例:

前几天我辞职了,现在吃后悔药了。

“吃后悔药”用来劝说别人而不是自己。

老师,很抱歉,这次我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努力,走着瞧!

“走着瞧”是指等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再见分晓,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用于威胁,事后算账。而例句是说学生向老师表达要努力的决心。

惯用语的运用一定要立足于语境,实现语义语法语用各方面的恰当选择。

(3)惯用语使用的对象错误。惯用语使用的对象错误是指在句子中惯用语动词的语义指向出现偏误。比如:

他今年旷课太多,经常不上课,老师决定炒他的鱿鱼。

“炒鱿鱼”意思使用在工作关系中而不能用在师生关系中。

3 教学策略

(1)设置语境。任何语言都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汉语也是如此。惯用语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质。要想自如运用惯用语,就必须正确的掌握一定的语言背景。因此,我们应结合语境,在课堂模拟训练中对词语进行讲解。在掌握惯用语意义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强化练习。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境设置对语言教学的重要作用,正确合理地设置语境。

(2)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容。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等。有效的结合中国文化,有利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可以开设中国文化课,提高留学生的文化认知,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相辅相成。尤其是对于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3)构筑惯用语的词汇意义。首先要扩大语言学习者得词汇量,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具有一定难度的惯用语。把惯用语首先分解成不同的词汇,在日常的学习中熟练掌握词汇的意义,在学习惯用语时又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惯用语的整体意义。作为组成部分的词语的理解更有利于整个惯用语整体意义的理解。因此,对单个词语的讲解是必要的,对于惯用语整体意义的讲解更为重要。

(4)可以开设惯用语相关的选修课,系统的学习惯用语。也可以把惯用语的学习有意识的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惯用语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因此留学生对此都充满了兴趣,因此有意识的引入一些惯用语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节课堂气氛。同时在轻松的氛围中扩大留学生的词汇量。

参考文献

[1] 车晓庚.惯用语在对外汉语中的难点及应对策略[J].语言文字应用,2006(2).

[2] 刘正光.惯用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01(1).

[3] 谭宏.汉语惯用语特征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4] 潘宏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偏误分析及启示[J].现代语文,2011(7).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惯用语对外汉语教学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