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红
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学习,人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反思”,什么是反思,简单地说,过去的事情我们常常要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鉴将来;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首先是对过往学习经历的再次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律,进行调整,反思的内容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行为方式等. 那么,我们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反思吗?
也许,笔者的一些教学片段可以引发一些思考:
片段一:
一次数学质量检测刚过,数学课上,老师正在分析试卷,分析到一道图文应用题时,让一位做错的同学站起来,分析一下究竟错在哪里,他支支吾吾了半天,什么也说不上来.
片段二:
一堂求百分率的数学课,教师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题:一段路程,甲行完全程3小时,乙行完全程需4.5小时,甲的速度比乙快百分之几?一位平时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不假思索地站起来说:“这道题很简单,只要把(4.5 - 3) ÷ 4.5就行了. ”旁边的同学有的一脸茫然,有的面有疑虑,老师追问:“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迟迟疑疑中无一人举手.
从上面的例子中,不难看出,在很多数学情境中,我们的学生缺乏自信,反思的习惯不能很好地形成,的的确确可以说是数学教学中薄弱的环节之一. 那么,反思作为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怎样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逐步养成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可谓是任重道远.
一、“思”于疑处,以促探究之有效
数学学习,自主探究是有效学习的途径之一,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障碍与错误的出现是必然的,教师的有效提问凸显作用,针对性的、启发性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反思探索过程:学生可以先个人反思,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进行集体反思.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我学习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时,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主探究特征. 刚开始研究,一名学生就非常激动地、迫不及待地告诉我: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每一条棱都相等. 我问他这个结论是否可信,提醒他再分析、尝试,但他当时非常兴奋,根本听不进去,我就让他把他的发现交付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反思,排除了有关棱的错误结论. 学生在反思中矫正了偏差,使探索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后来,经过不断地尝试、得出结论、反思、排除,他们终于有序地找到了面、棱的相关特征,体验了因不断反思而换来的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反思.
二、“思”于学后,以促学力之提高
我们的学生天天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却很少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很少给自己提出学习目标. 因此,聪明的老师善于引导孩子反思,他们每个数学活动结束后,都会组织交流反思,特别是对于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的结论,都应引导学生反思,逐步让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反思,纠正偏差. 我们常常设计如下问题:你是怎么得到这种方法或结论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我还有些含糊?还有什么疑问?学生通过自身回顾,经历一个分析探索的真实过程,一方面可以建构下一步的学习构想,一方面在质疑问难中集思广益,拓展思维,能够从中总结经验,凝练方法,提高学力,增强思考的乐趣.
三、习中渗“思”,助智慧生成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真正体现有效,离不开练习. 我们往往会面对这样一种情形:当我们话音刚落,学生奋笔疾书,做完以后抢着交给老师,似乎很认真. 教师批改以后,有的不假思索,拿起橡皮就擦:有的赶紧问同学,有的扔在一旁,置之不理. 针对这种现状,首先我们可以在作业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答完题后,想一想“我这样做对了吗?”“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在哪里处理得比较好”等;订正时,多想想“我这题错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做错?”“我以前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以后我怎样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在学生改题之时,对较为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整理思路,说思考过程;保留错误的解法,在错题上找出错误成因,再反思如何改正. 通过作业过程的反思,正确的数学认识结构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学生的错误认识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通过反思,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使学生明确反思的作用,学会正确而有序的反思,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四、问中引“思”,推同伴互动
当今的社会,合作精神很重要. 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随处可见小组自主学习的痕迹. 那么,小组合作讨论是不是就是放任自流,彻底放手呢?断然不是,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反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小组汇报的质量,这种方法时时渗透于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大家学会相互反思,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在发现能力和甄别能力方面也会有长足的进步.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其中,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针对不当的结论应提醒学生适时反思,如教学时,遇到“正方形广场的边长是40米,它的5%需绿化,绿化占地多少?”这样的问题,多数学生出现了用10 × 5%来求出绿化边长,再用边长乘以边长来解决问题. 此时笔者就马上组织学生讨论:5%表示什么?每一小组在组长的有效组织下,通过画草图,计算等方法不断质疑,积极反思,不断吸取群众的智慧,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法.
当我们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每次的学习仅是一种经历,孩子的每一次认知过程都应伴有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反思,这样才能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当我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能够让孩子经常调整步伐,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做到且行且思,不但是数学学习的有效之路,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且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