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书艺
摘要 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出发,具体研究其对口语的影响。本文以史蒂夫·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旨在研究动机、焦虑、 自信这三种情感因素以及它们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得出如何在口语教学中注意运用积极的情感因素,从而提高口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 情感因素 口语教学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日益扩大,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要求有了大幅提高,尤其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成为企业聘用人才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调查显示,如果毕业生可以将专业特长与语言能力很好结合运用,能更好地在职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我国教育模式较为偏重理论学习,对英语学习的四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的“说”缺乏有机制的培养,我国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口语能力并不让人满意。因此二外习得中的障碍,除了由“文化因素”、“语言因素”外,学习者“情感因素”这一原因也不容小觑。
1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Krashen)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所创立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也最具争议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克拉申通过大量的监控及实验,得出关于二语习得的五个假说:学得——习得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以及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中 “情感过滤”假说是这被看作是第二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研究了情感因素如何影响二语习得的过程。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与学习环境间存在一种“受情感因素制约的心理屏障”,即为“情感过滤”,“该屏障阻碍学习者充分吸收语言习得过程中所接收到的,可理解的输入”。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的过滤作用,如图1所示,
图1向我们展示:如果“情感过滤”成为较强屏障,学习者虽然也可以吸收语言输入的内容,然而输入会较难到达及通过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学习效果就会变差;相反,如果“情感过滤”效果弱,语言输入时受到的阻碍就小,学得的内容就多。
图1
2 “情感过滤”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通过总结过去的第二语言教学经验,克拉申指出在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过程中,习得者并不会吸收所有被教授的内容,几个心理上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其习得语言的速度与质量。这里所涉及的心理情感因素,主要可以用“动机(motivation)、自信(self—confidence)以及焦虑(anxiety)”三个方面来概括。因此,口语的教学必须将这些情感过滤因素纳入考量范围,才有可能使教学内容真正有效地让学生“吸收”(intake)。
2.1“动机”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动机(motivation)是指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那么学习英语的动机则是指学生学习外语的愿望及推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的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发展快,反之,则收获甚微。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许多有关动机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调查之一要数加德纳(Gardner)和兰伯特(Lambert)的调查。他们将学习的动机分为两类:融合型(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Instrumental motivation)。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导致融合型动机,改动机下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融入该语言社团与成员,与母语者进行交流并融通目的语文化。而工具型动机则产生于工作需要和教育需要,学习者往往只是希望通过学好外语获得文凭,获得好工作,或者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因而,工具型动机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学生可能会全力拼搏通过卷面考试,而忽略口语等技能的学习,并且一通过考试,或其学习外语的直接目的一实现,学习的意愿就会明显下降。
大学英语口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学习口语的动机。要让学生了解口语的重要性。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英语作为世界语言起到了极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社会对口语流利的综合素质强的人才越来越看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他们感兴趣的中国成功人士使用英语进行的演讲辩论之类自我展示,让他们看到英语口语在社交、工作以及国际舞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2.2 “自信心”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自信心(self—confidence)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克拉申认为学习者的自信在个人因素中极为重要。那些比较自信,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展较快。他们敢于表达自己,敢于用外语进行交流表达,因此这类学习者得到更多“实践”机会,这是能够让口语学习进步的重要条件。而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则往往妄自菲薄,总是认为己不如人,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一方面又不敢表达自己从而无法得到口语锻炼,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作为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权威”,老师在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给予鼓励。课堂上,教师应为自信不足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设定难度较低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回答,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多用肯定之后进行柔和的更正。对于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能够及时给出正面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加强烈,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大。
2.3“焦虑” 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焦虑(anxiety)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在语言习得中 “焦虑可能是最妨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与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不良感觉有关”。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语知识,同时成绩较好且承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将适当的焦虑转化为动力,从而促进语言输入的接受,然而焦虑过高则会对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接受有很大影响。因此焦虑与语言成就是成反比的,焦虑越多,语言习得越少;焦虑越少,语言习得越多。在口语教学上,则表现为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不愿意主动发言,从而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锻炼。
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极其负面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语言习得获得成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师首先应该将自己的课堂环境调整到和谐状态,这样的氛围可以减少学生的压抑感,让其放松对老师的“戒备”,能更好地发挥思维创造性。让学生不会因为课堂压力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安感,从而更自发地参加英语口语课堂活动,促使学生愿意积极参加训练,让口语能力获得提升。
3 结语
情感因素非常复杂,可以渗透到外语与第二语言学习方方面面,它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每一个教师与学习者都应该高度重视。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作为启示,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足够的输入知识,也创造出一个低情感过滤的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口语活动,并且富有自信与创造力的行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1982.
[2] Arnold,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 林艳.从情感维度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优化处理策略[J].全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讨会交流论文,2006(1):1—6.
[5] 张荣美.英语口语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J].东华大学学报,2005(2):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