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爱国
【摘要】 在素质教育观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就需要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文章主要就差异教学、情境教学、语言教学这三个方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课堂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就需要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教学的策略,尽可能的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差异教学,实现全面教学
由于各种原因,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优生和差生. 事实上,这种以“优”和“差”分类的作法,只是从学习成绩,也就是分数上进行分类,并不代表学生的智力存在等级的差异. 但是,从教学的角度上看,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 毕竟,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进步.
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策略上,进行适当的分类,但从教学思想上,要保证一视同仁. 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三个层次的划分,即A层次,学习成绩好,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突出的学生;B层次,学习成绩一般,有主动学习愿望;C层次,学习成绩较差,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 进行分类确定后,教师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运用,确保分层教学能够得到贯彻实施,而不只是口号或者形式.
例如,笔者就在反比例函数教学中采取“同一份作业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的策略,也就是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问,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设计下列问题:
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交于A(-2,1)、B(1,n)两点,(m,-1)是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一点.
C层:求m和n的值;
B层: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A层:根据图像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策略上有层次性,通过不同的教法和布置不同的作业,确保各层次的学生都较快地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笔者通过有针对性的设问,让每名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初中学生而言,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 也正是因为如此,使部分学生在面对各种数学题时,产生抵触情绪,觉得数学枯燥无味,除了数字还是数字. 然而,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学科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这也就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笔者在讲“二次根式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时,就根据生活中逛公园的情境,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公园游览图如下(如果将游览图放在方格纸中,方格纸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cm,比例尺为1 ∶ 20000). 如果你要从公园东门进入,那么你能算出公园东门到游乐场的距离,以及从游乐场到华夏名亭的距离吗?
通过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的设计,数学问题不再显得那么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经过观察和思考后,学生列出了式子:
当学生把式子都罗列出来之后,却发现没有办法进行计算,因此,笔者顺势说明:“其实这也是个加法问题,只不过是其中含有无理数而已,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运用形象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对部分初中学生来说,绝对值的化简与计算问题是个难点. 而主要的原因就是绝对值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 为此,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让学生把去绝对值想象成“推倒两面墙”.
1. 如果墙中的符号为正,墙就自然坍塌. 例如:
3. 如果墙中的正负性不能确定,则必须分类讨论. 例如:
|x - 1| = x - 1(x ≥ 1),1 - x(x < 1).
通过这样形象而有趣的语言,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课堂学习. 事实上,要想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数学,就需要将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之上.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切手段,包括教学语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结语
事实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多种多样,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运用得当,学生是否能够进入教师的教学思维. 因此,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