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勤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致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网站建设,发挥网络的教育和服务功能,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资源,优化网络系统,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网络文明几个方面阐释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解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66 — 02
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其信息的容量和覆盖面也得以进一步推广,普及的程度越高,则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加上它高度的开放性,也逐步成为人们传播思想文化、开展政治舆论宣传的主要途径,甚至比广播、报纸和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更为广泛。所以,我们可以说只要占据了网络这一信息资源,就能有效地开展与社会不良的政治舆论的斗争,并应对一些不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侵扰和冲击,并占据政治斗争的主动性。基于当今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并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建设思路,从而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网络建设的基本要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网络建设的基本要求表现在:1.网站内容的丰富性。内容的丰富和全面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去关注和讨论国家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部分可以增设思想政治图书室和科技馆等窗口,并让学生可以免费的阅读和下载有关资料信息。在讨论论坛窗口可以增设心理咨询和热线服务等板块,具体的答疑者可以是定期聘请本校或外校的思想政治教师或者是心理专业的学生,这样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2.网站所针对的群体对象是全体学生,这样各个高校就了解和掌握本校学生的思想现状的基础上,来设置合理的内容体系,从而使内容的设置更有针对性;3.思想政治内容的设计要有一定的亲和力。具体内容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基础上,来设计声像和图文,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为直观,并遵循易于大学生接受的原则,从而真正达到高校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发挥网络的教育和服务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建设需要不断发挥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的功能,通过快捷、有效的服务,来不断满足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网络信息的认同度,这样才能在不断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网络之间的距离,提高大学生对网站的吸引力。具体的要求表现在:1.在满足大学生生活和学习需求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方便。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建设可以针对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或者是本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曝光,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念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以达到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目的;2.突出思想政治网站的个性化服务特色。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网站建设的个性化服务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内,需要增设校内服务信息和网络技术咨询等,另外,学生可以在网上了解和掌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近期活动安排,以及教学大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成绩查询等,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和学习的信息平台,无形当中增强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进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三)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资源,优化网络系统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正处以探索起步阶段,网站的布局相对较为零散,影响力也相对较小。所以,需要在不断整合全国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对本校思想政治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根本路径抉择和重要举措。因此,通过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有效结合,在遵循先易后难的基础上,进而构建适合本校发展实际的网络系统。
(四)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网络文明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先进文化,规范大学生的文明上网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知荣知耻和校园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精神传达给学生,积极开展“知荣辱——明责任——树新风”的实践活动,从而树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做人的处事风范和文明上网的行为态度;2.营造积极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氛围,建设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促进网络的科学化、安全化和文明化;3.启动“绿色网络文明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建设通过成立“绿网协会”,宣传绿色网络文化,坚决抵制一些不文明的上网行为,可以组织一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Flash作品大赛,在学生计算机技能提高的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也表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网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对策
(二)1.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处理当前的一系列客观现实问题,首先,要让他们能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网络这一新鲜事物,技能认识到现代网络对自身的积极作用,也能意识到其消极的一面,在处理利弊关系上做到择利驱弊;其次,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网络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网络环境建设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客体至网络教育环境。这三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只有充分发挥三个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的历史使命,被教育者需要以积极的学习心态来学习和掌握网络科技的成果,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为大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对于他们的思想也产生了强烈的动摇和倾斜,可以说是有利有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抵制一些有违社会道德现象的发生。所以,需要在把握无产阶级政治导向的基础上,避免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实现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整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信息资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效性的合理发挥,需要在坚持党的方针、路线和纲领的前提下,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把握大学生的道德滑坡,通过高校网络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是确保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大学生对于一些虚假信息和未授权的信息存在认识的缺失,网络匿名现象的客观存在,无疑加剧了大学生个人诚信的缺失,这已经成为大学生对社会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挑战和亵渎,这就需要借助网络监督和管理手段来规范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并把伦理道德教育融入到网络文化环境的建设当中,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规范,有效控制个人的网络行为,避免一些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袭,自觉维护网络秩序,从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安全、有序的绿色网络文化道德环境,以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善恶观念。另外,在高校道德教育中需要把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置于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位置,使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能够保持较高的道德自律,并承担起维护网络秩序的责任意识。
4.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江泽民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指出:“一支政治业务精湛的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基本保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已是毋庸置疑,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认清当前任务的艰巨性和工作的复杂性,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影响不亚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如果教师缺乏足够的认识,网络所发挥的政治教育功能则只能是流于形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有限的知识来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现实需求,而在网络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平等地获取知识信息,满足不同思想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充实自身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并及时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已达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提高个人觉悟的目标要求。
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新知识的掌握和思想政治素养两个方面。新知识信息把握不好,对于国家所面临的政治形势和一些负面的舆论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不深入,政治素养不过硬,则容易受到一些网络不良信息的侵扰,动摇自身的政治立场。所以,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保持正确的判断力,才能在新形势下保持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才能用自身的道德品质来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效仿和学习。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掌握网络技术,并积极利用网络来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方面除了对本校教师的培训以外,优秀思想政治人才的引进也至为重要,可以引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过硬,政治素养较高,并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进而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三、结束语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技术也逐步趋向于普及化,这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倾斜,这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网络信息内容丰富,且难以控制,这对大学生的思想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侵害,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的发展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但是,无论何时,我们致力于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所带来冲击,改进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不足,进而为实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学斌.网络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07,(09):72.
〔2〕刘家贵,周兴堂.网络时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03,(04):77-78.
〔3〕张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2006.
〔4〕敬军.基于网络德育的思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8).
〔5〕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