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的影响因素及途径

2012-04-29 00:44石冰
理论观察 2012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社会阶层

石冰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过程。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考虑大众化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据此分析大众化的有效传播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考虑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结合当前大众文化的语境和大众化对象的阶层分布。综合这些因素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才可以更有效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最大化普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大众文化;社会阶层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010 — 0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一个战略性任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三个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将其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逐渐传播给人民大众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从少数人领导指挥到人民大众的自觉行动。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过程中被不断的充实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传播环境、理论接受群体的阶层性等都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因此我们当前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就要首先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并寻求相应的传播策略

一、从整体性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了解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是什么。从定义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因此研究大众化的传播就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大特征就是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首先体现在其理论构成上。马克思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部分。〔1〕马克思从客观世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从整体层面上对这三部分分别加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既强调客观世界、人、社会各个层面的内部逻辑联系,也着重研究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这三部分的融会贯通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完整、更有逻辑性,作为一个理论整体存在着。〔2〕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征,让群众接受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尽显巨大的科学指导作用。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也被看作是一个整体。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以后的共产党人对其的继承和发扬,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让人民大众将所有的先进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去接受和了解,才能充分挖掘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指导性。从构成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理论来看,这些理论本身也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例,这一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结合国情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其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它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整体性。首先,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体现了每一个原理与实践的结合,是对当时本国发展阶段的历史经验的整体性总结。其次,这一理论在发展中要求人们关注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是对整个社会的整体性反映。

但是,从整体性的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也要适时实地的、根据需要从整体理论中选取部分更有针对性的理论。让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更有针对性、更能反映人民大众的利益、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在大众文化语境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特点。大众文化语境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开始逐渐成长,它独立于主流的意识形态和精英文化,代表广大群众意识的新的话语权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格局。

近年来,发达的的工业化生产和现代化的传播媒介、电视、网络等手段促进了大众文化的传播,使得大众文化逐渐摆脱过去的边缘地位,走向中心。这种大众文化极易受到市场、商业炒作、利润、时尚等因素的诱导,在日常表现中彰显个性化的特征,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背道而驰,更加重视通俗文化价值。但是时日一久,这种文化形态的兴起开始侵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打破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左右着人们正确意识的形成,干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走向。

据此,我们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首先要认清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大众”这一主体的特征,这是在工业化、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消费群体”,具有世俗化的特征。因此要将其与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象的“大众”,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区分开来。〔3〕在大众文化语境之下普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就要坚定正确的指导方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例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前要清醒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只有把真实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给人民群众,才可以使群众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主旨,掌握马克思主义灵魂,力争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大众的心理层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可以概括为这一句话“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的正确解读,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各个角度的指导。

再次,在当前大众化语境下要重视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传播和教育时与群众的结合程度。在当前大众文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最重要途径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心是“化”,即让人民群众通过理论学习等途径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吸收消化,让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人民大众的思想中去,转变为自身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体要求体现在,大众化的对象要能够运用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创造力,同时进一步解读、补充、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4〕

三、分阶层有区别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很多新特征,如身份制的变迁、贫富差距的扩大、各阶层之间贫富分化的扩大、经济分层取代政治分层等,同时社会分化出了新阶层。〔5〕新阶层独特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信仰、各阶层由于贫富分化而逐渐激化的矛盾等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必然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具体分析社会阶层的分化趋势、总结各个不同阶层的特点,对当前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有重要影响。

社会阶层结构变迁、新阶层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在新的阶层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有利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广度,指导新阶层快速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等。但是由于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不同,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都不一样,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接受态度和认可程度也参差不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重重困难。所以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必须分阶层地有区别的对待,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阶层分化的关系。

第一,在新阶层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能够成功的在各个阶层大众化传播,就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并非服务于某些特殊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理查德?诺曼说:“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吸引力在于它表现了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更美好社会的向往,这种批判和向往来自于深刻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对阶级利益的反映,它是有理性基础的。 〔6〕

第二,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还要注意公平问题,即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只有在最大程度上代表群众的利益,调解各个阶层的利益冲突,实现各个阶层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这样才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的大众化传播。

第三,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各阶层中的传播要结合各阶层群众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之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马克思主义与各阶层群众的政治经济等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结合时代特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大众化可以实现关注大众需求、解决大众困惑,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理论,被大众所信仰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活力。

〔参考文献〕

〔1〕周有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论视角解析 〔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2〕张雷声.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学术界,2010,(06).

〔3〕李宏斌.论消费性境遇中的大众文化〔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03).

〔4〕范玉刚.当下语境中的“大众”与“大众文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05).

〔5〕李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2008,(04).

〔6〕周琳.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月刊,2008,(06).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社会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