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安祺
[摘要]齐齐哈尔市作为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区域辐射能力较强,具备发展现代物流的优越条件。我市的货物运输生产组织程度低、信息交流不畅、运输效率低却成本高、空驶浪费严重、货损货差增加、货物运输车辆在城区乱停乱放以致影响市政管理等诸多问题,在齐齐哈尔市建设面向社会开放的具有相当规模、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对规范交易行为、改善运输市场经营环境、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流园区;物流业;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088 — 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际上发展最快和极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市作为我省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以提升和完善城市物流服务功能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资源配量,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齐齐哈尔发展物流业的优势分析
(一)明显的区位优势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东北与本省绥化市、东南与大庆市、南与吉林省白城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北与本省黑河市接壤。是哈大齐工业走廊西端,是黑龙江乃至东北西部地区之交通枢纽。
(二)便捷的交通优势
铁路、公路、民航四通八达,平齐铁路、齐北铁路、滨洲铁路3条铁路交汇于此;绥满高速过境;齐泰、齐嫩、齐甘高速公路纵贯于兹。距省会哈尔滨市359公里,距绥化市328公里,距大庆139公里、距白城市282公里,距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524公里,距黑河市483公里。
(三)物流需求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齐齐哈尔市经济建设成果颇丰,交通运输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1年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9860.7万吨,其中公路货运7605.0万吨,近十年年均增长达到7.9%。
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流程再造和服务业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些新型的物流企业正在谋划或建设,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物流链延伸至我市,目前我市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同时,我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显著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齐齐哈尔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观念问题
大多数企业以传统的运输和仓储观念看待物流,对现代物流专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专业物流服务质量缺乏信心和信任,有些企业在观念上存在着“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的“第三方利润”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物流业务外包后会减少企业利润。这些落后、陈旧的物流理念给物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必须尽快更新。
(二)物流管理体制问题
齐齐哈尔物流业目前“条块分割”的现象严重,各自独立发展,行业垄断,相互之间关联度不强,物流管理滞后,物流资源分散;物流信息连通率低、兼容性差,物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不高,而且全市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经营网络,这种物流资源分散的现状不仅难以节约成本,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因此,物流资源的整合势在必行。
(三)物流规模问题
目前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小而全,自建车队、仓库不愿把物流业务外包。所以,我市的物流企业规模小、装备落后、提供的服务单一、服务水平不高。我市现有物流企业500余家,但除了中实运业、齐车顺达公司、中石油齐齐哈尔公司、同沐阳光等几家规模运输企业外,其余的企业资金实力有限,缺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企业之间竞争意识有余,合作意识不足。
(四)缺乏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造成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我市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各类物流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整合,造成物流资源浪费。车辆实载率低、空驶率高的现象时有发生。工商企业无法借助网络信息掌控货物流动过程中的实时信息,致使工商企业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推进企业物流业务分离工作难以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企业缺乏滋生发展的外部环境。
(五)人才培养及科研缺乏
我市的高等院校没有物流管理专业,企业内部的物流职业教育则更加贫乏,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而科研由于缺乏资金几乎处于空白阶段。这大大阻碍了我市物流业的发展。现代物流教育培训总体上还处于分散状态,物流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高级物流人才稀缺,是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瓶颈”。
三、以园区建设提升我市物流竞争力
从物流园区的功能看,主要包括8个方面,即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此外物流园区还有一些增值功能:
结算功能:是对物流功能的一种延伸。结算不仅仅是物流费用的结算,在从事代理、配送的情况下,还要替货主向收货人结算贷款等。
需求预测分析:根据商品进货、出货信息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商品进出库量,进而预测市场对商品的需求。
物流系统设计与咨询功能:公共型物流中心要充当货主的物流专家,因此必须为货主设计物流系统,代替货主选择和评价运输商、仓储商及其它物流服务供应商。国内有些专业物流公司正在进行这类尝试,这是一项增加价值、增加公共物流中心竞争力的服务。
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物流园区承担了本园区内物流企业及当地物流管理和物流作业人员教育与培训功能,提高本地区物流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无论何种功能,物流园区建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物流业提供配套服务,它是物流业服务的服务。
综上所述,我市以物流园区建设提高物流业的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将更高。主要提供货物运输、仓储服务的传统物流服务已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要,客户要求物流企业参与其物资管理、能为其产品提供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我市传统的物流企业继续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技术的升级转变。
(二)满足我市商贸业态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区位经济条件,我市已成为黑龙江省西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并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商贸业态的快速发展使得商贸物流需求显著增加,按照商贸与物流联动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齐齐哈尔综合物流产业园区。
(三)解决我市货运配载业户散乱问题
一方面,由于市区北大仓物流园区转型,致使大量货运配载企业无法正常运营,货运枢纽的建设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企业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物流企业比较分散,运营成本较高,货运枢纽站的建设通过将分散的物流活动进行集中处理,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一站式服务,可以改变传统物流运作模式,提升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我市区域竞争力。
四、加快我市物流园区物建设的建议
(一)投资和融资政策
市政府应设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项引导资金,用于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持,对重点物流项目贷款贴息,对重大物流项目的财政补贴,国家、省重点物流项目的地方财政匹配资金,开辟物流通道初期的亏损补贴,物流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一是对经批准建设的物流中心(园区)实行优惠政策,减免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二是进行专项资金扶持,对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可申请信息化专项资金;对采用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建设的现代物流项目,可列入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政府可给予物流重点建设项目和企业的贷款贴息。三是支持物流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或募集资金,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四是对资产质量好、经营管理好、具有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要支持鼓励上市。五是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同时鼓励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六是鼓励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物流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建设扶持政策
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物流中心(园区)和配送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逐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重要设施建设计划和交通设施建设规划。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市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物流中心(园区)和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物流中心(园区)和配送中心的社会公共服务属性及有别于其它产业用地的特殊性,借鉴外地经验,应把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用地纳入工业或仓储用地使用规划,在收费上给予优惠。建立物流中心(园区)和配送中心土地储备制度,确保物流项目用地的及时供应。
(三)税费政策
对新建物流中心(园区)和专业物流市场的经营业户在税收上实行定税(一般纳税人除外),并在开业第一年已交纳税费中,将市(区)留成部分全额奖励返还给经营业户;第二、三年交纳税费市(区)留成部分的50%奖励返还给经营业户。全面清理向物流企业和货运车辆收取的各种收费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各种收费、集资、基金和罚款项目。
(四)招商引资政策
对物流业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在享受《齐齐哈尔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享受国家、省有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给予引进资金和项目有功人员相应奖励。对市场主办单位和新引入的市外经营户,分别给予市场主办单位和经营户不同比例的税金返还奖励(标准待定);对总经销或总代理一个世界品牌、国家级品牌、省级品牌的经营业户,分别给予该企业上交地方财政收入80%、70%、60%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R〕.2009.
〔2〕李清,董葆茗.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0,(07).
〔3〕叶洪强,谢余杰.推动物流业发展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思考〔J〕.市场论坛,2009,(04).
〔4〕杨猛,侯岩松,吴冰冰.物流园区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07).
〔5〕何黎明.中国物流园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56.
〔责任编辑:冯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