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初探

2012-04-29 15:57张新刚
理论观察 2012年4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意识形态思想

张新刚

[摘要]建国初期,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并存”局面,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对旧社会意识形态的改造,在群众中宣传和学习马列主义,对知识分子旧有思想意识的教育改造、批判和构建马列主义指导的艺术新形式五种途径,最终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关键词]建国初期;意识形态;思想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00 — 03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领导地位的确立,同时也意味着党的指导思想即将扩大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但是建国初期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这一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除了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马列主义思想以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帝国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同时共存。为了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状态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途径

(一)加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就已经非常重视加强对自身队伍的意识形态教育,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首先指向了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和改造。

1.对党员干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其基本理论。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指出:“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必须极大地加强起来。”“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无例外地和不间断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系统的学习。”〔1〕

2.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抓住党员干部思想上已经暴露出来的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决定在党内进行一场整风整党运动。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全军进行大规模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对全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严格地整顿全党作风,首先是整顿干部作风。”〔2〕这次整风运动主要通过自上而下逐级开展整风会议,阅读指定文件,总结工作,分析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来提高党的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克服建国后以功臣自居的骄傲思想,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作风,密切党群关系。

为进一步提高全党政治素质,纯洁党员队伍,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从1951年下半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党的基层组织有计划、有准备、有领导地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根据这一决定,中共中央于1953年3月28日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决议》指出:“为了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克服党在某种程度上的组织不纯和思想不纯。”〔3〕1952年中共中央又进一步发出《关于“三反”运动应和整党运动结合进行的指示》和《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建党工作的指示》决定将“三反”运动和整党运动相结合而进行。

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在党内开展的第一次系统的思想整顿。通过这次全面整顿,挽救和教育了一批党员干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也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

(二)对旧社会意识形态的改造

1.肃清帝国主义意识形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彻底肃清帝国主义在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时根植在国人思想中反动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北京、上海等各主要城市的军制管事委员会先对帝国主义在华主办的报刊、通讯社和电台进行合法管制;随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机关和宗教团体的条例》对不服从《共同纲领》及教育方针与中国政府法令的文化教育机关和宗教团体进行了接管。

中共中央还结合抗美援朝运动进行全国性的思想宣传与动员,1950年 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开展抗美援朝的政治教育》的社论,要求现阶段党的思想宣传工作要围绕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法西斯思想而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党的思想宣传工作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人民进行以抗美援朝为具体内容的宣传和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肃清帝国主义思想影响,起了巨大作用。

2.批判封建主义意识形态

(1)结合土地改革,沉重打击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和人民政府首先派出大批工作队下乡进行广泛宣传,他们通过举办积极分子培训班,召开农民代表会议,宣传党的政策等形式来开启农民反封建思想觉悟。在此基础上又对农民进行“谁养活谁”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反封建的思想政治觉悟,荡涤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

(2)在文化教育领域对旧的落后的文化教育事业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改造。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首先取缔了国民党曾在各级学校及教育机关成立的党团及特务组织,清除了师生员工队伍中的反动分子。其次是废除了国民党的“党义”、“万民”等政治课程,改造旧的思想教育体系,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体系。通过改造彻底结束了旧社会意识形态在文化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逐步树立了新民主主义及以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教育战线的统治地位〔4〕P19。

(3)结合婚姻制度改革,沉重打击了封建宗法思想意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运动逐渐打碎了封建主义留给妇女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所留下的沉重枷锁,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政治觉悟也在逐步提高。195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吹响了最终废除封建婚姻制度的号角。

此外,结合婚制改革,中国共产党还着重清除了旨在宣传色情以及封建迷信等内容的报刊、影片等,将旧中国没落的反动的社会舆论工具和腐朽的大众文化逐步改造成为新生政权和新生活所服务的舆论工具和先进文化,这一举措极大地打击了封建主义残余意识及其没落文化,进而倡导了新民主主义的新意识、新文化。

3.慎重对待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在意识形态战线的主要方针,是肃清现存的反动意识形态,对于资产阶级所提倡和主张的意识形态,只要不是反动的,是允许其合法存在的。1951年5月刘少奇在《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讲话中指出“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教育人民,首先就要肃清帝国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思想。对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的思想体系,即非马列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要批评,但不能肃清,也肃不清。”〔5〕P82 1952年3月27日,毛泽东在一个文件的修改稿中也同样指出:“在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内,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这种提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6〕1952年9月5日,毛泽东又在《致黄炎培》的信中指出:“要求资产阶级接受工人阶级的基本思想,……这些对于少数进步分子说来是可能的,当作一个阶级,则不宜这样要求,至少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不宜如此宣传。”〔7〕

(三)对知识分子旧有意识形态的教育改造和批判

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指出:“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8〕从1951年秋到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全面展开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这次思想改造运动主要是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与党的方针政策,肃清落后的反动的思想影响,进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951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所有大中小学教职员工和高中以上学生中普遍进行一场思想改造运动。1952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要求各类高等院校和专修科自1953年起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课。

在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同时,中共中央还专门针对知识分子的创作展开了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比如,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唯心论思想的批判和对胡适派唯心论的批判等。

这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和批判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知识分子中进行的一次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自我教育运动。通过学习改造和对知识分子唯心论思想的批判,扩大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知识分子阵营中的影响。

(四)在文化艺术领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改造

文艺活动是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教育的有力武器,为了使文艺能够更好地为提高人民思想觉悟、为新中国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对文学艺术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改造。

1.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直接领导

1953年2月27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改组文艺团体和加强对文艺创作领导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宣传部必须加强对于文艺创作的直接的和正确的领导。”〔9〕随后,中宣部成立了文学艺术处和电影处直接领导文艺工作,各地各级党委也先后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文艺工作的直接领导。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宣传部还成立了专门的学习委员会,来加强对文艺工作者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

2.发展多种文艺形式,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

为了对广大民众进行有效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建国初期从中央到地方,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各种规模不等的文工团和剧团,相继拍摄了许多反映马列主义、爱国主义的电影作品,并不断涌现出大批符合当时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学作品,对当时群众思想意识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

3.“双百”方针的提出

建国初期,为了鼓励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1951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时,毛泽东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更加明确的向全社会推广。“双百”方针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与发展,也促进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在全国的构建。

(五)加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

新中国刚成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在群众和民主人士中组织发动了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全国性运动,为真正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进行了巨大而成功的努力〔4〕P24。1951年5月,刘少奇在全国宣传会议上指出:“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教育人民”。

1.创办出版机构、报纸杂志,大量出版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

1949年《光明日报》创刊,该报成了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1950年5月,《人民教育》杂志创刊,它主要是以对非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的批判和对公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为主。1951年5月,旨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文史哲》创刊。1950年12月,人民出版社成立,主要负责出版马恩经典著作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在创办出版机构和刊物的同时,出版系统还有计划地向全国再版和出版大量马恩著作。1953年到1956年,《斯大林全集》、《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中文版在国内相继出版。同时,人民出版社还出版发行了许多单行本,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通过出版发行报纸,杂志以及马列著作来达到对群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2.对民主人士的引导和教育

中国共产党逐步引导民主党派中的一些代表在学习《共同纲领》同时,学习一些马克思主义。根据中央精神,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于1952年1月9日通过了“开展各界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并成立了相关的学习委员会,来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与毛泽东思想。

3.“两论”的重新发表

1950年12月29日和1952年4月1日,《人民日报》相继重新发表了毛泽东的哲学名篇《实践论》和《矛盾论》,并就其基本思想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了大力宣传,这是建国以后一次全国范围的哲学普及运动。两篇文章的发表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提高中国人民的思想理论水平产生了深远而重大影响。这次运动进一步扩大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阵地。

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在意识形态领域针对党员干部、知识分子、普通群众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改造运动,批判运动和学习活动,以达到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中,并且将原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扩大上升为整个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通过对新时期意识形态的建设,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二)推动了经济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意识形态建设、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意识形态建设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建国初期意识形态建设,使广大人民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洗礼,肃清了他们头脑中存在的落后反动思想,树立了社会主义新思想。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起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而且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进行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所以建国初期意识形态的建设客观上推动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正常发展,同样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在理论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运用不同的手段和多样的形式对人民大众普遍开展了实实在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与教育运动,进而加深了民众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党的拥护。通过建国初期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改造,中共政权逐步得到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支持和认同。据统计,在高级知识分子中间,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进步分子约40%左右;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一般能够完成任务,但在政治上不够积极的中间分子也约40%左右;这两部分占80%。〔10〕到1956年,人民群众已发自内心地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府,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改造和建设活动,对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过一些错误,但是总体以上来说,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积极的和灵活的意识形态建设策略,所以这一时期改造旧社会意识形态的工作,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既肃清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阶级思想等敌对的意识形态,也为新民主主义和以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并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牢固的意识形态认同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2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17.

〔3〕 中共中央党校教材审定委员会.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69.

〔4〕 吴建国,陈先奎,等.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风云录〔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361—362.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405.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482-483.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75-76.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63.

〔责任编辑:冯延臣〕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意识形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建国初期农村宣传网制度述评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