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完全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

2012-04-29 22:45杨雪英黄金虎
黑河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本科生导师制

杨雪英 黄金虎

[内容摘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伴随“完全学分制”这一改革措施应运而生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直接目的是为“完全学分制”保驾护航,其制度设计、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育人效果等方面都显示了较突出的独特性。目前,此项改革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本科生导师制;初步经验

多年来,“完全学分制”一直是地方本科高校追求的目标,“本科生导师制”也有一些高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淮海工学院把两者“嫁接”起来,以实施“完全学分制”作为推出“本科生导师制”的契机,让“本科生导师制”为“完全学分制”保驾护航,其制度设计、运行机制、管理模式、育人效果等方面都显示了较突出的独特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一、实行“完全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

所谓“完全学分制”就是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和自主选择教师,只需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淮海工学院作为地方一般本科高校于2008年开始在“三本”学生中试行“完全学分制”,并配套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顺利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重要保证。在完全学分制的条件下,清晰的专业界限将被打破,“班级”概念明显淡化,在这种形势下实施导师制是教育管理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相当复杂,如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专业核心课、综合素质课等复杂的课程体系,以及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中重修、辅修、提前修读、免修、补修,“课程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等规定,这些都需要导师给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和选教师,大学新生对要选什么课程,选哪个教师的课程及先学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等都不甚了解,这些都需要导师一对一进行指导。

2.可以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和多方位的指导。自由选修,强调个性发展,实行目标管理,弹性化学制是学分制的核心所在。这种教学模式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智能差异和情趣爱好,采取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导师在集中统一的班级授课之外,可以通过个案研究,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此外,导师还应从思想、心理、做人、生活、学习、考研和就业等多方位对学生悉心关注,精心指导,使学生得到健康的个性化发展。

3.能发挥密切高校师生关系的独特作用。受“师道尊严”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本应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求——授”的师生关系,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一种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这种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高校师生关系的疏远、冷漠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本科生导师制”能够使师生之间明显增加当面交流的机会,使教师把经常性的、面对面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落到实处,这在较大程度上可以重建被异化的师生关系,从而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施与者,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接受者,而是一种双向的、共同的作用,使高校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4.能够弥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高校专职学生工作队伍人员少工作重,日常忙于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做个别性的面对面的思想工作也往往只限于“抓二头”,对于一般学生很难顾及。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后,绝大多数导师能全面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使个别性的面对面的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初步做到了“全覆盖”、“全天候”,不仅可以有效弥补现有学生工作教育管理因专职人员不足、工作繁重而出现的薄弱环节,更重要的是健全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开始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和“全面育人”。

二、“完全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2008年淮海工学院开始在“三本”学生中启动“完全学分制”改革,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包括选专业、选课、选教师),个性化培养。此项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打破专业界限按大类招生”、“允许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和“实行弹性学制”。在课程学习方面,基础课模块(除通识教育选修模块外)实行选教师制。对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则实行选课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本科生导师制”就是伴随完全学分制这一改革措施应运而生的。

导师的选聘,主要以院系为单位,以专业教师为主要对象,兼顾相近专业或交叉学科。选聘的导师要求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讲师以上职称;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要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品行端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努力学习并掌握从事学生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规律。选聘导师的主要做法是学生与导师互选,在新生入学后,把符合条件的导师情况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公布。导师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科研情况及获奖情况等。学院每年按约16:1的比例制订导师配备计划,一名导师在一个年级负责指导2—6名学生,按照选聘办法,四个年级全部实行导师制以后,平均一名导师指导16至20名学生。我校的导师制,其主要职责包括了以下五大方面:①协助学校及学院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配合组织做好党、团工作。及时了解分管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协助学校及学院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对学生选专业、选课、安排学习进程等进行指导与审核,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③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辅导员进公寓的学生工作,负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校园生活指导与服务。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⑤负责学生的就业教育,指导、帮助毕业班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对准备考研、考公务员等的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为了确保“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成效,学校还制订了《大学生导师工作考核办法》,对导师的工作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考核,以学生评价和领导评价为主。考核内容包括过程考核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A、B、C、D四档,D档为不合格档。对导师的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导师津贴等级以及是否续聘的依据,同时作为其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条件。学校每年进行优秀导师评选,比例大约为10%。对于不合格的导师,学校规定取消其导师资格,取消当年职称晋升资格,年度考核可定为不合格。

三、“完全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的进一步完善

“完全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并不是“完全学分制”与“本科生导师制”的简单相加。从初步效果来看,已显示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优势,但就目前面临的问题而言,既有两者分别单独表现出来的,也有两者“嫁接”、“化合”之后综合反映出来的,对这些问题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导师的思想认识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目前我国的师生比一般都在1:15左右,淮海工学院的师生比达到1:18,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都比较繁重。大学教师不坐班,加上大多住得远离校区,常出现一些学生抱怨的“基本不怎么能见到导师”的现象,教师也把教学和科研之外担任导师这样的社会工作看做是额外的负担。有些老师有空余时间宁愿在社会上做一些兼职,也不愿意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所以,学校应加大导师制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导师制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教书”和“育人”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及相关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本科生导师制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风建设新策略探究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完全学分制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思考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
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探索
流程管理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籍管理运行机制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