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鸿雁 匡江红 杜丽娟
【摘 要】结合笔者所在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结果,探讨了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特点和成效,剖析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导师资源不足、导师工作态度不积极、导师制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导师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导师职责;激励机制
1 导师制的起源和发展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开始主要是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对研究生展开的个别辅导制。后来,牛津大学建立了正规的本科生导师制,这种一对一的导师制教学制度,为牛津大学培养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开始实施学分制,结合学分制和选课制开始把导师制引入本科生培养中,带动了本科生导师制在世界各国高校中的推广和发展。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率先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其他高校也纷纷效仿,目前基本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
2 导师制实施现状调研分析
笔者所在高校于2014年开始推行完全学分制,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正式开始实施。为了全面了解导师制在我校的实施现状,笔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研,结果显示,本科生导师制在我校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2.1 我校导师制实施的特点和初步成效
1)导师职责范围比较明确
在对“导师职责范围”的调查中,导师和学生的认知基本一致,问卷中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分别为:帮助学生解决学业方面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熟悉大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2)师生交流增多、交流方式多样
对导师和学生的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导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较为多样化,当面交流、电话、微信、QQ、邮件等多种沟通方式都有被采用,并且网络交流的方式占较大比重。
3)导师帮助有利于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在学生座谈会上,2014级的新生普遍反映,入学后,与辅导员、班主任不同,导师可以小范围、一对一地给予他们指导,有了导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更快地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问卷调查显示,71%受访者认为导师制实施有利于新生了解大学、熟悉大学。
4)学生可获得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
担任导师的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为专业骨干教师,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工程应用能力,而大部分学生也表现出强烈的意愿,希望导师能够帮助他们参加科研实践活动。
2.2 我校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导师资源不足
目前,我校的教师资源相对学生数量而言,仍显不足。调查中,69%的导师认为指导学生数过多,52%的教师认为导师资源不足,或导师时间不充裕。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及专业建设等工作的同时,很难抽出时间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导师指导的实际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部分导师工作态度不积极
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认真指导,进而导致导师指导不到位,与学生见面次数少。另外,导师工作如何去做、做多少、效果如何等问题都较难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这也影响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3)学生参与主动性不够
调查中,60%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我校的导师制”,学生对制度的不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导师在导学活动中行为的主动性和稳定性。另外,学生主动与导师联系的意识也相对淡薄。
4)学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部分教师在访谈或问卷中反馈,“学校在进行导师工作管理过程中,过多地追求形式、量化考核,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感,和对导师工作的倦怠”,“导师辅导占用了太多时间,很难多项工作兼顾”,“导师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上述意见也反映出学校对于导师制的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导师积极性、主动性调动方面还需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
3 提高导师工作主动性的探索
3.1 进一步明确导师职责
导师的职责定位既是对导师工作的准确规范,也是导师制实施的关键所在。如果导师工作职责的定位过于笼统,核心工作职责缺乏具体规定,具体的做法也有一些差异,因而评论指导也无从谈起。导师承载了过多的任务,其职责范围很大程度上混淆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之中,导致了角色的重叠与冲突。明确导师职责,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以及学生对实施导师制的重视。
3.2 建立科学可行的导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要提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建立科学可行的导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导师制工作评价应着眼于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应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考察导师的教育质量。在构建本科生导师制工作评价体系时,应科学地确定多元评价主体。另一方面,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充分肯定导师的付出,导师制的各项考核指标要兼顾可量化和难以量化的部分,充分发挥考核评估对导师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以推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
4 结束语
通过对笔者所在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导师资源不足、导师工作态度不积极、导师制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未来必须进一步明确导师职责,逐步建立科学可行的导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确保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