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耀琪
【摘要】从数学学习的过程上来分析,我们往往会发现,学好数学,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就比较强,能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样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难度要求有所降低.然而高中数学,因受高考的限制,难度系数并没有做太大调整.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就成为了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关键词】差异;有效教学;初高中衔接;数学学习
一、初高中数学所存在的差异
1蹦谌莘矫娲嬖诘牟钜
初中数学许多内容都是以通俗、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直观性和趣味性都较强.而高中数学一下子都转化成了抽象的逻辑运算、函数、集合等术语来表述,相对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更强,知识难度加大,而且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提高,且需要更灵活地去解题,计算也相应的复杂起来,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很快接受并消化.
2彼嘉方式存在的差异
初中数学,以几何为例,初中所学都是平面几何,而高中几何,我们要接触的则是立体几何,要在三维立体空间去解析一些立体空间的表面积或体积等.因此,初中数学是基础,本身具备形象化、浅显化、知识容量相对较小这些特点.高中数学的特点则是多元化、广泛性,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严密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以及思维递进性.
二、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伸,比初中数学的知识更系统.在新课程的倡导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摒弃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精神,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着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性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泵清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掌握程度,以便能更顺利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任课教师在前几堂课时,主要侧重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摸底测试,然后了解学生哪些方面掌握得好,哪些方面掌握得相对薄弱.针对掌握薄弱的知识点,可以进行详细讲解,为以后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任课教师也可以在以后教授新知识点时,进行补充讲解.这样,学生可以在对初中数学了解的基础上,更快、更全面地接受高中数学新的知识.
2辈嘀赜谙纸锥窝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的初中生,都习惯于慢节奏的学习方法,且对任课教师依赖性强,一旦初升高后,根本无法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方式.综合上述,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势在必行.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三点,即听课、复习以及习题诸多方面.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需要一个正常的过渡期,而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手段.如若学生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必然会带着诸多疑问,课堂上教师进行逐一讲解,则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学生也应学会主动探索钻研,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后复习,任课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自行梳理所学知识,对自己所学知识点逐一进行归纳、总结,减少对任课教师的依赖.课后习题及作业,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所犯错误要及时更正,避免下次再犯.通过这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奔し⒀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对数学进行深入探究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这需要反复地磨炼才能激发出来.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知识,对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4笨翁媒萄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产生爱好,才会对学习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活动,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幻灯片或卡片、几何模型等辅助工具教学,把内容图文并茂地讲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这些新奇事物中领悟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5迸嘌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思维更广阔
青少年时期,正是培养创新能力及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了解的能力.任课教师应加强训练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强化学生联想思维.因为联想能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爱学习,并且能树立起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更爱学、好学.任课教师所提供的习题也要一题多样化.学生是通过任课教师所提供的习题来巩固和加深自己所学知识的,而大量的反复练习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之,如果教师所提供的习题足够新颖,则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
三、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更注重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任课教师要树立起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紧紧跟随新课标,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地突破和拓展,最终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丁聪.坚持“三个结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0(8).
[2]袁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9).
[3]徐建良.高中数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5).
[4]杨静.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