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润花
摘要: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还有原中专学校的影子,多数为经验管理、常规事务型管理,管理过程行政化倾向严重,教学管理人员定位模糊,教学管理的本质没有被认清,教学管理的方法相对落后,整体水平不高,教学管理缺少灵活的机制,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为此,笔者提出构建“四位一体”的“服务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从观念体系、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促进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与运行,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管理;服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9-0047-02
大学最早产生于中世纪欧洲的学者行会,其教学管理的特征体现于师生自行管理,如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后来大学规模逐渐扩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履行管理高校教学的责任。国外大学的教学管理一般注重对师生的人性化、服务型管理,如美国高校的所有教学管理工作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其高校的宣传册都是以介绍学生和学生生活为主的;日本的教学管理则以宏观管理为主,管理主要体现为一种服务;加拿大悉尼大学则成立行政服务评估系统,注重对教学服务工作进行评估。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应该服务于师生,国外许多国家重视和强调教育管理的服务性,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当前,我国许多学者对高校教学管理进行的研究大多从管理范围、内容和管理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主要从优化教学运行、师资管理、学籍学历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考试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教学管理方式方面则主要研究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三多三少”:行政权力管理多、学术权力管理少;共性管理多、个性管理少;低层次管理多,高层次管理少。不少学者提出改革教学管理的对策,如薛蓉提出基于顾客中心理论的高校教学管理策略,邓义桂提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策略,等等。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于高职教学管理的研究还不多。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格的,教学管理中还有原中专学校的影子,多数为经验管理、常规事务型管理,管理过程行政化倾向严重,而且管得过细、过死,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学管理需要。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与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一、原“管理型”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教学管理人员定位模糊
在高职院校中,普通教学管理人员常常被等同为教务员,所做的工作都是被动地服从与执行领导的决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背离管理者的角色。
(二)教学管理的本质没有被认清
教学管理应该是为学校的教学运行、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往往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机关管理部门,而不是为师生提供服务。
(三)教学管理方法相对落后,整体水平不高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职学生的人数迅速增长,学校的软硬件远远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配好教学资源,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四)教学管理缺少灵活的机制
传统的管理机制遵循各类条条框框,管理模式规定过细,管理过死,缺少灵活性。在这种机制下,教师难以发挥自己的优点,优秀的学生难以脱颖而出,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遏制学校的发展。
二、构建“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同时还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为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指明了方向,即要将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服务型的管理方式。如何改变当前教学管理行政化和过于封闭的现状,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既符合高校教学管理的规律,又符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其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而显得更人性化、科学化、现代化,这是一个十分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构建以人为本、适合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服务型”教学管理体系,对调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与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师生关系,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探索高职教学管理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服务型”教学管理体现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使管理工作重心服务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
2.“服务型”教学管理通过不断强化为教学和学生服务的职能,为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开展工学交替弹性学习活动提供保障,将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服务型”教学管理能大大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提高教学效率,增进教学效果。
4.“服务型”教学管理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改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建“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的措施
“服务型”高职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为“四位一体”体系的构建。
(一)观念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领导、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管理即是服务”的意识,树立“管理意味着责任”的观念,充分发挥各层级教学管理人员服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职院校的管理实质上是为教学、科研和育人提供高质量、多方位服务。领导和管理者不是做官,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创设教学、科研和学习的良好育人环境。因此,淡化官本位和行政权力,强化教学和学术的权威是凸现高职教师主人地位的根本所在。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特别尊重教学和学术的权威,坚持专家治校,要保障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中坚作用,保障他们在学校中有制定基本教育政策的权力和其他权益[1]。
传统的高职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高职院校要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由“管理者”变成诚心诚意的“服务者”;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思想,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关心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为学生提供辅导与服务,切实做到权为学生所用、情为学生所系、利为学生所谋。
(二)制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学校为规范教学行为与过程而制定的各类文件规定,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教学管理顺利运行和推进的有力保障,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不会有良好的教学秩序,更谈不上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确保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教学决策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减少工作中因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而造成管理盲目性和主观性情况的发生。
高职院校要制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实训、实习各环节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沟通与回应机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服务评价制度体系,推进教务公开制度建设。
在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时,不能忽视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任何一项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都应充分考虑和切实维护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听取采纳他们正确合理的意见。此外,由于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已经制定、正在实行的规章和制度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调整那些已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新时期发展形势的需要、不适应教学管理实际工作需要、阻碍教职工和学生群体工作与学习积极性的制度和措施,进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完善教学管理体系[2]。
(三)组织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要建立由学院、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各院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服务型”组织结构体系(见图1),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服务能力建设,创新优质服务方式方法。
(四)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要建设“服务型”高职教学管理电子政务网站(见图2),提供良好的管理运行保障条件。教学管理电子政务网站是向全校师生实行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服务公开的窗口,为师生提供一站式的政务服务,是广大教师获得信息和服务的主要途径。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站中的互动模块将意见和建议提交教学管理职能部门。
参考文献:
[1]郑宏.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2]谢凯存.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