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英,柳海民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走向以“情”为根基的教师专业发展
王凤英,柳海民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当今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教育性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些技术“硬件”,还应有统摄技术选择和应用的理性和情感。教师情感是专业发展之基础、纽带、承诺、动力和境界。教师的情感培育有别于知识教育。教师需要深刻认识情感与认知的和谐互动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打磨下,通过科学的反思提升情感。[关键词]教师情感;情感培育;教师专业发展
一直以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人们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教育性知识的应用上,强调如何通过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主义的技术层面得到了强调,而不是职业道德层面—也就是支撑教师职业感和专业主义理想的个人使命和价值承诺,”[1]忽略了教师专业发展所内含的情感要素。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批驳诡辩家时提出的观点是:除非专业技术知识能够牢固地建立在清晰的道德观念上,否则,再多的专业技术知识也不足以建立起人类事物的正确顺序。”[2]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单维支撑不足以全面正确地解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对科学技术主义的崇拜是当下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科学技术主义精细的框架勾勒下,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专家已经成为教师的集体无意识。教师被打造成仅仅听命于技术评价的工匠,教师专业化的目的是要把教师培训为按照标准操作的工作机器,虽然教师专业化的专业理论表面上以教师的专业化扬弃了教师的工匠化”[3]。教师专业化口号下的教师教育更为关注的是熟练应用教育程序,而非教育所要达到的塑造人的内在品质之目的。这是当今教师专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当下教师专业发展急需的并不仅仅是技术,还应有统摄技术选择和应用的理性和情感。教师之所以为教师,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不是器物而是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恪守必要的教师职业规范,还必须从本源上真正认识教师的职业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肩负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使命,摒弃技术工匠对工作对象不需情感关照的比照,教师职业的非理性本质才不会淹没在科学主义技术论的烟飞云散中。只有当教师达到对职业的高度认同后,教师才能不再单纯地将关注的目光面向固定知识的传授,而是面向学生和自我发展的未来,提升学生和自我的精神生命。追求创新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职业成长的过程,这种创新过程必定要以情感为依托。在康德看来,情感是一种判断的能力,是联结知性和理性的一种特殊的能力。[4]教师对职业本质的正确判断来源于联结知识和理性的职业情感。对职业情感的不断培养和淳厚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教师不应是无情无义的工作机器,其使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需有情有义地与受教育者一同共赴知识的海洋,同舟共济地去探寻精神生命的发展。
“以情感人”为根基的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和教育特色。儒家哲学把情感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高度,认为人首先是情感的存在,离开了情感,教育就难以进行。中国传统的价值判断标准,更重“情”的滋养。自古至今,“情”始终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主导因素,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内在主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强调专业知识、教育性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地位是必要的,但忽略了职业情感先行发展的教育就难以碰撞出学生心灵的火花,难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更难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学者指出,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现实中,“关注知识的教育甚于关注情感的教育,关注功利的教育超过关注人生的教育”。[5]最近几年,不时出现的中小学教师体罚、虐待学生的种种现象,除教师的法律意识淡漠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人性生硬,教育无爱,麻木而不仁。这些严峻的反教育现象,更是需要把情感培育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予以高度关注。
要对教师专业发展作完整的理解,而不仅仅囿于科学技术的视角,就“不能回避情感层面,只有情感才能充当人的内在尺度,才是教育走向创造、实现价值理性的根据”。[6]在哲学研究中,情感被看作人类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其本质就是人脑对于价值的主观反映。综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对情感的释义,本文认为,教师情感是指教师基于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以及教育工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并由此而外显的情绪表现。本文所说的教师情感特指正向、积极的情感。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教师情感的价值内涵是一种多角度的表达,主要从以下五个层面来理解与考察。
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当前我国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育工具化和功利化的现实语境下被一些教师共识为知识和技能等“硬实力”的发展。然而,忽略情感这一“软实力”先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容易走向苍白无力、工具化的表层发展,失去情感的支撑还有可能窄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品格,其所带来的后果是教育本质的疏离和教育目的的短视。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作为一名教师,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爱心。这种情感首先表现为教师要发自内心地认可、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喜欢,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喜欢,而是热爱、执着。热爱能创造奇迹,执着能获得成功。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追求和志向则以热爱当前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前提,以顽强的意志和自觉的发展为基础,追求个人专业发展以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这种情感体验能从内心深处激发教师潜力,为教师拓展知识面、提高教学技能增添无穷的动力。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岗位上,许多优秀教师以其高尚的价值追求和良好的情感能力获得学生的认可,他们把对学生、对工作的爱全部融入课下专业发展和课上知识的传授活动中,并取得了非凡的效果。
如果把教师专业发展看作是由教师的态度、价值与行为活动两方面所构成的主观、客观二维体,那么,我们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外专业发展”和“内专业发展”。“外专业发展”指的是专业知识的拓展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过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态度和价值认同则代表了“内专业发展”。众所周知,“知”、“情”、“意”、“行”四要素在人的行为发展中彼此相互促进和影响,其中,“情”在“知”向“行”的转化中起着重要的联结和推动作用。情感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推动教师由“内专业发展”向“外专业发展”的转向,这种情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伴随着内心的体验而产生的,反过来又体现出教师是否自觉落实专业发展观的态度,积极的“内专业发展”促使教师主动认知和接受“自上而下”来的教师专业发展观,积极落实专业发展行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此外,情感还能促进认识的升华,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稳定而长久持续的行为习惯贯穿职业生涯。
对教师而言,教育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每一位教师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烦恼、挫折甚至打击,这一切都可能会动摇教师已经建立起来的积极情感。但是,当教师深深地意识到肩膀上所承担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并恪守自己的承诺,这份责任和承诺就会化作教师专业发展前行的动力,教师就会在职业行为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用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遇到困难不退缩,不轻言放弃;在专业发展中勇往直前,不断开拓进取;在教育教学中敢于担当,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一种永恒。教师内心深处那份对教育的承诺能够支撑教师战胜各种困难,坚守教育阵地。“有一个孩子来听课,我就继续讲”。这样一句朴素但掷地有声的承诺让村办教师胡炳林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扎根大山28年,对那些远离城市学校的大山里的孩子们不离不弃,将纯真、持久、深厚的爱渗透在言传身教中。这一句承诺代表了胡老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让胡老师放弃物质追求和家庭幸福,将自己一生的精力和满腔热忱全部倾洒到孩子们身上。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7]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情感的动物,除了需要制度的刚性规约,还需要情感的关照。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情感的支持,才能获得更内在的驱动力量。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价值在于通过促进教师自我提高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情感作为人的活动的一种原动力,以其动力系统的优势,打开教师专业发展价值理性的大门。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是教师情感的本质体现和首要前提,没有深藏于心底的对教育工作的爱,没有宽厚的情感,教师专业发展就缺少了最为珍贵的灵魂的依托与引领。情感使教师专业发展由被动走向主动,情感使教师专业发展拥有生命活力,让教育充满力量。很难想象,如果教师本身缺少情感光芒的照耀,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无人”的“发展”、被动的“发展”,更失去“发展”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首先是情感的存在,理性化的情感体现人所具有的精神情操、精神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情感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维度,具有自我超越性,即追求对自我的超越,使自己成为自觉的人,自为的人。本文认为,真正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追求专业发展水平的自觉提高,即在为学生的成长和成功喜悦的同时,还应主动提升个人的事业境界和人生高度,追求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感受人生快乐。“自觉提高”意味着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要求和行动,即育人者先自育。情感是“内心的要求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有“情”的教师专业发展兼有爱的博大和理性的自知;有“情”的教师专业发展展现的不仅仅是娴熟的教学技能和宽厚的专业知识底蕴,更是职业道德与职业良心的高度统一;有“情”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关心“发展”的手段,更关心“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情感的作用,追根溯源,在于支持作为个体人的教师的成长,支持教师从内心深处体验教育生活的真正意义,支持教师积极地利用情感这一“无声胜似有声”的力量对学生施以人文精神的关怀和培育。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自身,实现教育真正面向对生命的关怀,使教育回归向善的育人本性。
教师情感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所倾注的情感往往是微妙的,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情感培育有别于知识教育,它是教师内心的旅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教师只有对职业有正确深刻的认识,才会对其产生深厚的情感。这种认识,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首先,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认识到其在人的发展、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还要善于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教师职业的苦与乐、得与失。认识到教师职业和社会上的其他职业一样是平凡的,但是教师劳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是巨大的;教师职业的物质待遇是不高的,但精神是富有的,桃李满天下带给教师无尽的职业成就感;教师形象是高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是任何职业无法拥有的。再次,教师应正确看待和善于化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挫折,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有利于稳定、巩固和提升良好的职业情感,缩小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8]所以,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性质、意义、作用、价值有着深刻全面的认识,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深厚的感情,对个人的专业发展有较高的自信心。反过来,健康而高尚的情感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个人的专业发展。
教师情感不仅仅通过理论培训这种“外铄”的方式就能够完全获得,在理论基础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才是教师真正培育良好情感的重要土壤。情由心生,人们对事物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情感,因此,一个教师只有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打磨,才会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获得一种超越物质需求的精神满足感和自豪感。脱离教育教学实践的情感培育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口号和文字上的说教,情感培育必须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那么,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育和提升情感?首先,情感来自于师生的互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渗透着情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努力提高自我的教师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阳光理念,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教会学生健康的成长;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教师最大的期待和收获,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肯定,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也将进一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情感来自于教师之间的互动。一个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教师集体能够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身在其中的教师感受到情的温暖,这种温暖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感染和推动教师主动提升自我。
当今,升学率的高低几乎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在这样的教育现实下,教师每天所面对的繁重而琐碎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及巨大的升学压力致使教师对专业发展很少做整体的思考和反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模式,即“成长”等于“经验”加上“反思”。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梳理、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是教师自觉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内在核心,体现教师发展的个体性特征;科学的反思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推力,它能够使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更具有规划性,更趋于合理性,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不仅反思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中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的不足之处,积累经验,更要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是否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多起类似“马加爵事件”背后所暴露出来的“无情教育”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进行反思吗?沉重的应试教育和残酷的升学压力已经严重污染了教师和学生健康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学会主动反思,形成反思习惯,提升反思能力,加强反省和批判意识,通过行动、反思、创新、行动的循环促进良性专业发展,从而走向以情为根基的专业发展,实现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学者型的优秀教师,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不断拓展的空间,永远充满人文主义的生命活力。正如有学者指出,真正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包含人文主义、建构主义的精神。所谓人文主义,乃强调个人尊严、价值及自我实现的能力,承认一个完整的人既有认知能力也有情感面向。”[9]
[1]艾弗·F·古德森.专业知识与教师职业生涯 [M].刘丽丽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3.
[2]弗兰克·M·弗拉纳根.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M].卢立涛,安传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1.
[3]高伟.回归智慧,回归生活:教师教育哲学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8.
[4]卢春红.情感与时间—康德共通感问题研究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31.
[5]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4.
[6]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8.
[7]《列宁全集》 (第25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8]陈林茹.试论教师职业情感 [EB/OL].http://blog.sina.com.cn,2007-05-23.
[9]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案例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5.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ooted in“Emotion”
WANG Feng-ying,LIU Hai-mi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4,China)
In the current era,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quires not only the technical“hardwares”such as expertise,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but also the rationality and emotion of commanding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Teachers’emotion is the foundation,link,commitment,power and state of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ts cultivation is different from knowledge education.Teachers nee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harmonious interaction between emotion and cognition,and heighten the emotion through scientific reflection in their career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emotion;emotion cultivation;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650
A
1672-5905(2012)03-0022-04
2012-02-25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面上项目 (12512150)研究成果之一
王凤英 (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俄罗斯教育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江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