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瑜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中国上海200234)
在现代汉语中,“亏你+VP”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特殊的格式,尤其是在口语中,使用频率更高。例如:
(1)亏你还是骨科医生,连自己老婆的病都治不好。
(2)亏你还学过武艺,连铁掌帮也不知道。
(3)亏你想得出来,我们所里那么多事,怎么排第一件事也轮不着借油毡。
在句中,“亏你”是焦点成分,一般要重读。根据VP的不同,我们将“亏你+VP”构式分为三种类型:A类,“亏你”+判断性VP构式;B类,“亏你”+陈述性VP构式;C类,“亏你”+结果性VP构式。这三种类型构式都传达反预期信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亏你+VP”的基本构式语义:通过说话人与受话人言语及行为的互动,借助“亏你”传达说话人对受话人的身份否定、言行否定等。此外,在传达反预期信息同时,“亏你+VP”构式有时还包含了说话人“埋怨义”的主观评价。因此,“亏你+VP”构式有时可以看作表达说话人对事件主观态度的格式。
在话语信息传递过程中,语言成分的信息地位并不相同。从言谈事件参与者的预期角度来看,话语中语言成分所传达的信息可分为“预期信息”、“中性信息”与“反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是与某个特定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在言谈交际过程中,假定听说双方各自都有一定的预期,当一方针对语境中谈及的某一事物或事态提出与另一方的预料相反或相背时,表达的是反预期信息;反之,一方针对语境中谈及的某一事物或事态提出与另一方的预料相同或相似时,则表达的是预期信息。
比如对“今天下雨了”这一客观结果,如果之前对今天的天气状况有所预期,且是“不下雨”,那么“下雨了”是反预期信息;如果近几天连续下雨,所以预期今天也下雨,那么“今天下雨了”是预期信息;但若对今天是否下雨没有预期,则“下雨了”是中性信息。
根据吴福祥(2004)的研究,反预期有三种:与受话人的预期相反、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通过考察分析,本文研究的“亏你+VP”构式,都是受话人的言行违背了预期,其中A类构式是受话人的言行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B类构式和C类构式是受话人的言行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亏你+VP”构式传达反预期信息,只出现于独白语境。
很多语言常常用一些专门的语法手段来标记反预期信息。语言学家通常把这类语法手段叫做反预期标记。②常见的反预期标记有副词、连词等,“亏你”也是一种反预期标记,用来凸显反预期效果,在句中一般要重读。从信息量的角度来说,反预期信息的信息量要大于预期信息的信息量。根据数量相似性原则:信息量越大,则语言形式越复杂;反之,信息量越小,则语言形式越简单。③因此,在传达反预期信息的句中需要加上“亏你”,传达预期信息和中性信息的句子则一般不使用“亏你”。
在句法上,该构式的特征表现为“(还)是”等表判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亏你”的述语部分,指人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宾语部分,其整个结构可以抽象为:亏你(还)是X,Y。这里的X是指人名词或名词短语,Y作为一个补充句,是说话人对受话人言行的反驳。
在语义上,该构式作为表达反预期信息的结构式有一个前话语,即“你是X,你就该非Y”,结果出现了与前话语相反的情况。因此,“亏你(还)是X”的功能在于对“你”的评价,即言语社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合格的X”。
从传达反预期信息角度来看,该构式所传达的反预期信息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是指在某一特定言语社团中,有一种“普遍接受或认可的先设,它是人基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经验建立起来的一种常规”,这种先设和常规在认知语言学中被称为“老套模式”。④如果这种“老套模式”被打破,即受话人的言行与特定言语社会的预期相反,说话人就会提出与受话人言行相反的话语信息。在该构式中,非Y是言语社会对受话人的预期,结果受话人的言行违背了这一预期,于是用“亏你”传达反预期信息。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进入“亏你+VP”构式的X包括以下四类:
1.表示某一种职业。例如:
(4)亏你还是个演员呢!怕什么,跳,跳!(顾也鲁《“干净”的英茵》)
(5)亏你还是个当官作吏的角色!你光摇头干什么?凭摇头就把事情办好么?(欧阳山《苦斗》)
(6)这还不明白,亏你为社会名记者。(方方《白雾》)
在语义上,X表示职业和身份,具体说X是指从事某职业的人和有某种身份的人。由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一定对其所在的职业领域很熟悉,并且对职业领域内的相关工作有经验。因此,言语社会容易对他们有某种先设,认为他们能做成某些事情或不应该做出某些行为。例(4)中,“是演员,经常抛头露面,就应该不怕在公众面前跳舞”是言语社会的先设,结果“受话人在大家面前窘迫不安,不敢跳舞”,这正好与先设相反,对言语社会来说是一个反预期信息。同样,在言语社会看来“你是一个不合格的演员”。例(5)中,“是当官作吏的角色,有一定遇事经验,应该能拿出主意想到法子”是言语社会的先设,而受话人却只是摇头不去想办法,这与言语社会的预期相反。
2.表示某一职位。例如:
(7)亏你还是县委常委,说出这样没原则的话!(刘震云《官场》)
(8)亏你是个领兵打仗的队长,怎么连大娘杀只鸡都经不起?(冯志《敌后武工队》)
(9)还亏你是民改委员哩,这个还要问。(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在语义上,X代表某一种职位。职位有高低,言语社会对处于不同职位的人有不同的期望,职位越高,则对他的期望越高;反之,职位越低,对他的期望越低。期望值的高低、期望内容的多少跟出现反期望信息的可能性有关。从某种意义来说,反期望信息可以看做一种特殊的反预期信息,两者都是对某一事件的预先设想。因此,从期望值的高低和期望内容的多少来看,期望值越高、期望内容越多,出现反期望信息的可能性越大,即出现反预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反之,可能性越小。“县委常委”属于级别较高的职位,“说出没原则的话”既不符合其身份,又与言语社会对“县委常委”的预期相反;“领兵打仗的队长”不仅是队伍中的领导,还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勇士,结果“经不起大娘杀只鸡”,这也与言语社会的预期相反。
3.表示某种亲属、师友等关系的称谓。例如:
(10)老尚,亏你还是闯王的心腹人!……你也自认为深知他的心思,会说出这样的话!(姚雪垠《李自成》)
(11)别人不理解不体恤,你还不理解不体恤吗?亏你还是我老婆!有别人数落我的份,还有你数落我的份儿么?(梁晓声《钳工王》)
(12)你爸爸写过几篇批评改革负面现象的文章,你就这么认为你爸爸吗?亏你还是我的女儿。(梁晓声《冉之父》)
在语义上,X是表示亲属、师友等其他特殊关系的称谓。人与人之间关系有亲疏,相互间的关系越亲密,则在交际过程中对他的言行期望越高,因此出现反期望信息即反预期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大。例(10)中,受话人是“闯王的心腹人”,言语社会存在一个预期,即“老尚不会对闯王说出这样的话”,结果受话人老尚的行为否定了言语社会的预期。例(11)中,说话人与受话人是夫妻关系,属于很亲密的关系,因此言语社会对其存在一定的高预期,即“你是我老婆,你应该理解我、体恤我”,结果受话人对说话人“不理解也不体恤”,这是与言语社会预期相反的。因此,言语社会认为受话人是“不合格的心腹、不合格的老婆以及不合格的女儿”。
4.表示具有某种特征的人。例如:
(13)亏你是个老兵,怎么就忘了步枪在战斗中的作用了?(冯志《敌后武工队》)
(14)你跟你父亲的头脑都是几千年前的古董,亏你还是个留学生。(钱钟书《围城》)
(15)做了这点活,累啥?亏你还是年青小伙子哩。(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在语义上,X表示一类特殊的人,都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特征。从预期角度来看,人在某方面具有的特征越明显、越突出,言语社会对其的预期内容就越多。“老兵”在战争方面有经验,“留学生”接受过国外教育与思想,“年轻小伙子”年轻气盛、精力充沛。所以言语社会对“老兵”、“留学生”、“年轻小伙子”的预期是“老兵就应该知道步枪在战斗中的作用”、“留学生的头脑就应该比其他人先进”、“年轻小伙子做点活就应该不感觉累”,结果“忘了步枪在战斗中的作用”、“头脑是几千年前的古董”、“做了一点活就累了”,受话人的这些行为显然都违背了言语社会的预期。此外,这些也是不符合受话人身份的,在言语社会看来受话人就是“不合格的老兵、不合格的留学生以及不合格的年轻小伙子”。
在句法上,该构式的谓语部分由表陈述性的动词短语充当。陈述性VP的作用旨在说明状况、阐述事实、提供条件,其类别可以分为经历类、现时类、惯常类。从传达反预期信息角度来看,“亏你”+陈述性VP传达的信息都是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
1.经历类。经历类VP表示经历某一过程或完成某一事情,由此获得某种经历。例如:
(16)来这么几个土八路,你竟这样胆小,亏你还受过冈村司令的嘉奖呢!(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17)亏你还拍过电影,这么不开化?(苏童《妇女生活》)
(18)亏你自幼读圣贤书,讲忠孝节义,活到四十多岁忽然叫鬼迷了心,想造反!(姚雪垠《李自成》)
(19)做长辈要有个长辈的样子,怎么能这样对待小孩子?亏你还念了十来年的书!你这样,非把我们气死不可!(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在语义上,受话人“受过冈村司令的嘉奖”、“拍过电影”是一种特殊经历,因此说话人的正常预期是“受过嘉奖的士兵一定是优秀的士兵,所以应该很勇敢”、“拍过电影上过荧幕的人,思想应该比普通人开放”,而受话人“胆小”、“不开化”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自幼读圣贤书”、“念了十来年的书”是一种时间经历,说话人的正常预期是“自幼读书应该明事理,所以不会想造反”、“读了十来年的书应该深明大义,不会动手打晚辈”,而受话人的行为违背了说话人的预期。
2.现时类。现时类VP表示刚刚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对说话人来说都是突发性的,与说话人的预期正好相反。例如:
(20)汤姆生先生,亏你怎么找了来了?这地方也不是你来得的。(张爱玲《连环套》)
(21)今日之下,亏你还拿这话来堵我!(张爱玲《金锁记》)
(22)叫他们压了你这么些年,应该去质问质问,把稿子摔到他们脸上,亏你还想着感激。(王朔《编辑部的故事·修改后发表》)
(23)天气好得使人心痒痒的,亏你耐得住在家里闷坐!(钱钟书《纪念》)
例(20)中,说话人霓喜的正常预期是“自己正是落魄的时候,不希望任何人来打扰”,结果受话人汤姆生先生找到了霓喜的住处,来看望她。这是说话人霓喜意料之外的事情,是一个反预期信息。例(21)中,说话人七巧的正常预期是“哥哥来夫家看望自己,应该安慰安慰自己”,结果受话人哥哥不仅没有安慰自己,还给自己添堵。这与说话人曹七巧的预期是相反的。例(22)中,说话人的正常预期在句中已经出现,即“叫他们压了这么些年,应该去质问质问,应该把稿子摔到他们脸上”,事实上受话人的做法是“还想着感激”,这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
3.能愿类。能愿类VP表示有能力或有可能完成某项任务、做成某件事,而任务、事情的圆满完成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例如:
(24)“来这里的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不见五指啊。”“亏你能爬上那段坡路。”(川端康成《雪国》)
(25)这两下相较的寒热,那种刺激与打击亏你能受得下来。(古龙《圆月弯刀》)
(26)工厂亏损,你当厂长的大吃大喝,亏你能吃得下,我咽不下。(《人民日报》)
以上各例中,“来这里的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两下相较的寒热”、“工厂亏损”是说话人与受话人言谈的背景信息,在这一背景下说话人的预期是“既然天这么黑,那段坡路又不好走,你不可能爬上坡路来到这里”、“你不可能受得下那种刺激与打击”、“作为厂长应该十分焦虑,不可能吃得下饭”,而受话人的行为出乎说话人的意料,对说话人来说是一个反预期信息。
在句法上,该构式由“V得+补语”形式充当“亏你”的谓语部分,由于构式中“V得+补语”表示的是结果补语,因此我们把这一类构式中的VP统称为结果性VP。在语义上,VP代表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是受话人,但这些动作、行为的实施正好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例如:
(27)偌大年纪敢一个去坐船?亏你想得出。(刘心武《七舅舅》)
(28)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真气,回来一看你,居然睡着了,亏你睡得着!(王朔《过把瘾就死》)
(29)你碰上了随便哪个人所能遇到的最倒霉的事情,亏你还笑得出来!(塞尔玛·拉格洛芙《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例(27)中,说话人预期“偌大年纪的人不可能一个人去坐船”,而受话人提出“仿佛在轮船码头看到七舅舅下船雇三轮车”这一信息,这显然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说话人随即用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受话人的话,“亏你想得出”凸显了说话人对受话人的“否定”。例(28)中,说话人预期“大晚上离家,丈夫应该出门去找,而且急得睡不着觉”,结果“回到家发现丈夫睡着了”,这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例(29)中,说话人预期“碰上倒霉的事应该是很难过的”,而受话人“不仅没有难过还笑得出来”,这正好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亏你+VP”是一个反预期信息标记构式,用来传递反预期信息。在整个结构式中,“亏你”看作反预期标记,是一种表达主观性的手段。从表达的语义色彩角度来看,其主观性表现在“亏你+VP”结构表达了说话人对受话人的身份否定、言行否定等。
同样是传递反预期信息,本文研究的“亏你+VP”结构根据VP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构式:A类“亏你”+判断性VP构式、B类“亏你”+陈述性VP构式、C类“亏你”+结果性VP构式。其中A类构式是与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B类构式和C类构式是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
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223-227页。
武 果:《副词“还”的主观性用法》,《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郑娟曼、邵敬敏:《“责怪”义标记格式“都是+NP”》,《汉语学习》2008年第5期。
郑娟曼:《“还NP呢”构式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2期,10页。
宗守云:《说反预期结构式“X比Y还W”》,《语言研究》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