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概略

2012-10-09 10:21魏先鹏
海外华文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志愿者汉语

魏先鹏 安 然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广州510006)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上升,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热潮涌起,但是汉语教师却极度匮乏。为帮助世界各国解决汉语师资短缺问题,我国启动了汉语教师志愿服务项目。据国家汉办网站,自2003年国家汉办试点向泰国和菲律宾派遣首批志愿者以来,国家汉办已向亚、欧、美、非、大洋五大洲派出1万余名志愿者(截止2010年底)。志愿者以其出色的工作被誉为“民间大使”、“最可爱的人”。

在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实施业已8年。在过去的8年中,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也面临众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而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有关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研究颇少。因此,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成果的梳理就更显价值。

志愿者项目因其年轻但发展迅猛的特点,在许多方面都未形成统一的意见,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通过中国知网(www.enki.net),以“志愿者”为关键词,以2000—2011年为时间跨度,匹配为精确,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五个数据库中进行跨库检索后,进行了手动二次检索(即排除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之外的成果,剔除有关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消息通讯),得到16篇与汉语教师志愿者直接相关的论文,其中优秀硕士论文3篇。另外,搜得国际期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论文一篇,亦是国内学者研究成果,故也纳入考察范围。

一、研究成果概述

(一)研究成果分年度统计

2 0 1 3 2 4 5年 份 2004年以前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数量(篇)0

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启动于2003年,而志愿者研究最早成果为《汉语教学志愿者“菲律宾模式”探析》(范启华,2005),文章介绍了“赴菲汉语教学志愿者活动”概况,将“菲律宾模式”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分为国内和海外两部分,文章认为这一模式具有组织快捷、运作高效、过程监管、保障有力、实现“共赢”、意义深远等特点。同年,陶健敏抽样调查了参加华东师大“志愿者计划”培训班的20名学员,发现培训后志愿者习得理念无明显变化,而且与有经验教师存在较一致的共识(陶健敏,2005)。自此之后,除2006年外,各年度均有相关论文发表,其中2011年发表论文5篇,为历年之最。且2008年以来,关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研究成果增多趋势明显。但整体而言,相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发展的实际,理论研究可谓极度匮乏。

(二)论文成果发表情况

目前,除硕士学位论文外,关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成果,国内没有一个专门的杂志进行关注。公开发表的论文散见于多家杂志,其中以“《云南师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为最多。具体如下表所示:

杂志名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文教资料 南昌高专学报 现代语文 中国成人教育论文数量4 1 1 1 1杂志名称 高等教育研究 读与写杂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民族教育研究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论文数量1 1 1 1 1

二、研究内容

(一)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与实施概况

随着汉语影响力的提升,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性不断增加,郝雷(2010)在《汉语教师志愿者成立与发展探析》中对汉语教师志愿者成立的背景与发展情况做了介绍。

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实施情况的调查和总结成为研究重点。吴应辉、郭娇阳(2007)通过对泰国170名志愿者的问卷调查、开调查会、个别访谈以及对泰国教育部有关官员的访谈调查,对泰国的志愿者项目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志愿者对国家汉办志愿者项目的态度及在泰的教学状况、生活条件、社会交往、心理状况,收集和归纳了志愿者的意见,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除了以国别为对象的调查外,还有以派出机构为基本单位的调研报告。吴雁江、俞勤伟、方熹(2010)调查了云南师范大学赴泰志愿者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当前志愿者项目实施的成绩与不足,对汉办志愿者项目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两份调查报告前后相距三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项目实施以来,汉语教师志愿者在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并且提出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但是这些调查报告分析都是基于纯粹百分比分析,说服力有限。

(二)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是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耗费志愿者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部分,而有关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数量最多,这些研究多涉及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学实际、教学方法等内容。

吕兆格(2011)在志愿者课堂观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观摩的关键在于了解班级,成竹在胸。杨薇(2009)对天津师范大学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做了问卷调查,发现汉语教学工作量大、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志愿者要注重学习,并且建议加强培训和指导。江傲霜、吴应辉和傅康(2011)在《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情况调查对志愿者培训工作的启示》中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在培训方面的建议。

(三)跨文化适应

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是其有效展开汉语教学的必经阶段,跨文化适应情况对跨文化教学与文化推广活动的成效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因此,对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应该成为志愿者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跨文化适应研究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中较为成熟的一部分,国外跨文化适应定量研究成果较多,在量表设计与操作流程上较为成熟和规范,而这些规范的程序逐渐为国内学者重视和应用。Lilasetthakul&An(2010)经过定量研究发现跨文化培训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状况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社会文化适应程度和心理适应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汉语教师志愿者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程度随赴泰时间增长呈现出不同趋向。祝捷(2011)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在韩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社会文化适应有正影响,而对心理适应有负影响,跨文化适应策略影响适应状况,语言水平对社会文化和心理适应有不同影响。

汉语教师志愿者基本为刚毕业的本科生或未毕业的研究生,有海外经历的少,如何高效适应海外的工作生活,关系着汉语推广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理应成为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中的重中之重。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研究知情签署了同意书;且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18~72岁,平均(43.85±7.28)岁;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0~70岁,平均(44.04±8.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跨文化培训

跨文化培训是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赴外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活动的必经阶段,跨文化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对于跨文化培训的研究一直为业界和学界所看重。

值得一提的是,Lilasetthakul&An(2010)经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其数据中,有无跨文化培训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差异不显著,作者认为跨文化培训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经过与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深度访谈,发现志愿者认为汉办组织的跨文化培训存在时间短、形式单一、内容不够深入等问题。另外,黄雯雯(2011)通过问卷调查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岗前培训需求进行了研究,发现志愿者教师对汉语教学技能、书法培训等中国文化方面的培训都有强烈需求。江傲霜、吴应辉和傅康则根据对泰国志愿者教学实际提出派往大学和中小学的志愿者分开培训、加大非汉语专业学生汉语知识的补修力度、根据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现状进行培训等建议。陶健敏通过调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培训项目,发现志愿者通过一月的培训,在某些语言习得理念上的认识出现了积极改变的迹象,并逐渐向有经验教师所持理念靠拢,培训的效果是可见的。

跨文化培训研究涉及面广泛,当前研究尚不能面面俱到,对于跨文化培训的全面深入研究亟需开展。

(五)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是关系国家汉语推广工作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影响汉语教师志愿者对异域文化的适应。但目前,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欠理想。

郝雷(2010)认为志愿者的跨文化管理要人为本,关心、尊重志愿者教师,要建立健全汉语教师志愿者管理的各项制度,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他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招募到培训,从外派管理到激励到都做了较为详尽的阐释。范启华(2005)则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运作分为国内与海外两大部分,提出了“菲律宾模式”,并对其特点和产生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两篇文章皆为实践总结性文章,理论深度有限。

(六)其他研究

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民间大使,承担着传播中华文化、塑造中国形象的伟大重任,因此志愿者需要具备何种素质才能适应海外汉语推广动作,这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点之一。梁社会(2008)提出了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具备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协作、谦逊等六个方面的条件,总结了志愿者在汉语推广工作中所需要的一些能力,这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自身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汉语教师志愿者与GDP等宏观因子的关系研究成为一些学者尝试研究方法突破的地方。李红宇、刘春荣、宋鹭(2011)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出可能影响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因子的关联系数,发现GDP、来华留学生人数与志愿者规模的关联度较高,其中GDP的影响最大,而文化传播及对外贸易等因素影响力较弱。

汉语教师志愿者是一个承担特殊历史使命的群体,如何在志愿者群体中展开思政工作,值得思考。宋原(2008)总结了自己作为赴菲汉语教师志愿者领队时,针对赴菲汉语教师志愿者思想特点,围绕着“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来开展工作,从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

随着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深入,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介入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的学科也在增加,而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与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直接相关的学科,该学科的介入与深入,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的深入及对实践的指导将产生重大的价值。

三、研究方法

目前,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研究基本采用经验总结和简单调查两种方式,远未达到社会科学所采用的规范思辨和实证方式。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应当划归社会科学研究范畴,以其学科特点,在研究方法上应强调实证研究,关注数据的科学化收集和在数据科学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一)经验总结式方法

对于现有项目实施情况的总结和归纳是现当今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许多研究人员采用此方法对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如范启华(2005)、宋原(2008)、吕兆格(2009)、郝雷(2009)等。在公开发表的汉语志愿者15篇论文中,采用纯粹的经验总结式方法的有8篇。

(二)简单的问卷调查方法

关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研究成果中,除经验总结类文章外,部分论文采用了简单的百分数统计进行分析,尚未进入真正意义的实证研究层面,论文对问卷的设计缺乏信度或效度的交代,如杨薇(2009)、江傲霜、吴应辉和傅康(2011)、吴雁江、俞勤伟和方熹(2010)。上述几篇论文均采用百分比统计,未对数据做深入的分析研究。

(三)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

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正逐步的为国内社会科学界所接受和应用,而这一过程也在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领域呈现,但严格实证研究的成果有限,故而现有的规范研究成果更值得关注。Lilasetthakul&An(2010)借助SPSS中的信度检验、因素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统计工具及方法,用百分比和频率等进行了基本数据的描述,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并构建回归方程论证了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时间与心理适应程度的相关关系;李红宇、刘春荣和宋鹭(2011)采用了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研究,他们选取了三个重要的指标,通过这三大类得出具体统计指标,综合考虑指标的相关性、科学性和数据的可得性后得出因子,进而按照灰度关联的定义,计算出各项关系系数。

四、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未统一

在先前的研究中,对“汉语教师志愿者”(宋原,2008)的称谓就有三种情况,除“汉语教师志愿者”外,还有“汉语志愿者”(Lilasetthakul& An,2010;Lilasetthakul,2010)、“汉语教学志愿者”(吴应辉.郭娇阳,2007;范启华,2005)。由此可见,学界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统一称谓尚在形成中。另外,目前,尚没有成果对这一群体进行定义,核心概念上的完善是教师志愿者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基础。

(二)研究领域相对狭窄,研究深度有待增加

目前,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研究较为集中的领域是对外汉语教学,如江傲霜、吴应辉和傅康(2011)、吕兆格(2011)、杨薇(2009),其它涉足跨文化传播学、管理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但出现的研究成果,多数为该研究领域中的仅有的一篇,研究的深度值得推敲。即便如此,由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成果整体数量少,对于该群体的研究学科视角也相对有限,研究领域狭窄,有待拓展。

(三)研究方法杂乱,规范研究不足

研究遵循一套可以依循的清晰与严谨的程序,对概念之间的关系或概念的问题,逐步加以解答(陈国明、彭文正、叶银娇、安然,2011)。这套清晰与严谨的程序就是研究方法。在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研究成果中,有着清晰与研究程序的研究成果有限,多数的论文为总结性文章,如《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海外工作环境——赴菲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思想教育实践性研究》为作者做领队时的工作总结(宋原,2008)。除此之外,部分成果虽有研究方法,但是运用的并不严谨,如在统计上仅以百分比统计方法支撑论文结论,在调查问卷上,缺乏对于问卷设计、信度和效度的说明,使研究从基础上降低了说服力。研究方法清晰严谨的实证文章虽数量少,但也存在,如Lilasetthakul&An(2010)的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着一套严谨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以其严谨的程序、有力的论证,将成为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度也将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增加。

(四)研究队伍尚需在稳定中壮大

汉语教师志愿者队伍是应全球汉语学习热潮而建立起来的,而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上升,汉语会随着中国的影响力和全球化进程而持续“热下去”,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也不会在短期内停止,这是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要求,因此对于该项目的研究必将持续下去。但是,目前看来,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及队伍的研究数量少,固定研究人员少,学界对于此研究领域有所忽视。研究队伍的壮大与稳定,对于该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入,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走向深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 语

总体来讲,目前学界对语教师志愿者教师的研究成果数量少,研究队伍人员少、不够稳定,缺乏固定的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关注的杂志,研究方法杂乱无章,研究面多却深度有限,研究成果价值不足,总结性的文章多,有理论思考深度的文章少。

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关注是我国汉语推广和国家软实力提升不可或缺的方面,意义重大,对于此的持续关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规范研究方法,增强研究的规范性,形成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领域良好的研究风气;其次,建设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队伍,争取一批研究人员持续深入地关注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拓展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再次,学界与业界增加互动,应实践需要设立研究课题,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将理论与实践纵深结合。

规范研究方法,稳定研究队伍,深化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我们认为对于这些方面的重视和加强,能够有效地建立起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的理论体系,有效地指导国家汉语推广的实践,从而助益于汉语推广的影响力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陈国明、彭文正、叶银娇、安 然:《传播研究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范启华:《汉语教学志愿者“菲律宾模式”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第6期。

郝 雷:《汉语教师志愿者成立与发展探析》,《文史资料》,2010年第2期。

郝 雷:《汉语教师志愿者管理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黄雯雯:《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岗前培训需求分析》,《现代语文》,2011年第8期。

江傲霜、吴应辉、傅 康:《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情况调查对志愿者培训工作的启示》,《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李红宇、刘春荣、宋 鹭:《汉语教师志愿者规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第9期。

梁社会:《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8期。

吕兆格:《汉语教师志愿者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观摩》,《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宋 原:《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心理压力分析和对策》,《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宋 原:《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海外工作环境——赴菲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思想教育实践性研究》,《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第2期。

陶健敏:《“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志愿者语言习得理念纵深式个案调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吴雁江、俞勤伟、方 熹:《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实施情况调查报告-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第5期。

吴应辉、郭骄阳:《泰国汉语教学志愿者项目调查报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第1期。

杨 薇:《汉语教师志愿者中文教学实际情况及应对分析》,《读与写杂志》,2009年第5期。

祝 捷:《在韩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Lilasetthakul,T,& An,R.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volunteer teachers in Thailand.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2011,(1):208 -223.

猜你喜欢
跨文化志愿者汉语
志愿者
学汉语
我是志愿者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