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契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2012-04-02 14:02郭文杰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契约契约师生

● 郭文杰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组织心理学家阿吉里斯(Argyris)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心理契约”这一术语来说明员工和雇主之间的关系。莱文森(Levinson,1962)则对心理契约的概念做了说明,心理契约是一种没有成文的契约,它是组织和员工之间事先约定好的、内隐的、没说出来的相互期望的总和,这种相互期望既包括一些意识上比较清楚些的,如工资等;也包括一些意识上比较模糊的,如晋升等。到了80年代末,心理契约被视为雇主与雇员之间交换关系的隐性模式的倾向发生了变化,开始由“双边关系”走向“雇员单方感知”。

“心理契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师生的课堂交往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所说、所做,还要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发展。在此,我们认为可以把“心理契约”理解为,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准确地把握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期望,以促使学生认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这里,互动与交流是手段;学生需要和期望的满足是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与归宿。

一、“心理契约”在教学中的特点

心理契约存在于师生之间,探究它的主要特点,对于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它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教学中的“心理契约”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内隐性。这是心理契约最显著的特点。心理契约不同于书面契约,书面契约通过文字表达了契约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心理契约则是埋藏于契约双方的内心之中,没有口头上或者文字上的表述,隐藏于内心深处。

主观性。心理契约是内隐的,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心理契约的内容,就必须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对其作出一定的推测和揣摩,这种判断与教师的个人经验紧密相连,具有主观性。

动态性。正式的契约一般较为稳定,很少改变,而心理契约的内容则常常会处于一种流变之中,随着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氛围等的变化而随之改变。

价值中立性。充分了解和把握心理契约的内容,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忽视心理契约的价值和意义,无视学生的心理期望和需求,对学生的发展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心理契约是价值中立的。

二、“心理契约”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心理契约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它具有价值中立性,但并不妨碍我们充分发挥和利用它的正面价值。具体来说,心理契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积极的心理契约的建立,离不开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这对学生情意的发展、人格的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也是在积极践行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为了满足互补性需要而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强调人格上的平等,关注教育双方的尊重、信任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双方的满意感是教学中心理契约达到的最佳耦合。一旦双方达成最佳的心理契约,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氛围、民主的课堂文化等课堂心理环境,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积极的心理契约,会有助于这些心理环境的建设。

(四)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育要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但这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就有必要转变自身角色,从“传授者”走向“引导者”,构建积极的心理契约将会有助于这一过程的转化。

三、“心理契约”的有效构建策略

积极心理契约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从多个方面入手,来构建积极的心理契约。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要求遵守的相关要求和条款包括立项通知书中规定的相关条款和特别条款、联邦基金相关法案的条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政策声明》的相关要求和条款。

(一)创建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建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会更乐于向教师打开心扉,展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也会更加容易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期待,及时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作出适当的调整。

案例1:

一次,在海口市借班上观摩课时,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开课前先让初一的学生猜谜 “已经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才不过几秒钟,就有一位男生脱口而出:“钱梦龙!”钱老师爽朗地笑了,“海口的孩子真行,比我们上海的孩子还聪明!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钱——已经发了财,有钱嘛!但每晚睡觉都梦见成龙成才啊!”(多么令人捧腹的幽默)“哗”的一片笑声掌声,孩子们都乐了:“这老师真好玩,跟着他学语文肯定很快乐!”[1]

老师的幽默,顿时消除了师生间的生疏感、紧张感,学生意识到,这个教师很和蔼、很幽默,觉得“跟着他学语文肯定很快乐!”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构建心理契约的心理基础,有了它,师生间的交流会更自然、更真实、更富有创造性,教师也会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调节教学进度。

(二)注重教学互动的真实有效性

和谐的心理契约,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关注互动的有效性、有意义性,避免产生那些低效、无效的互动。加强师生在言语上、情感上的沟通与互动,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一个有意义的课堂互动格局,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2: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春酒》

一位教师教《春酒》,为了引出课题,他给学生看了很多食品的图片,如东坡肉,桂花粟子羹等等,又让学生猜自己是如何知道有“桂花栗子羹”这种食品,花了五六分钟后才出示答案说自己是读了琦君的《桂花雨》知道的,由此引出琦君,引出课题《春酒》。这位教师引出课题的时间达十分钟,最后导致拖堂。[2]

教学互动应注意互动的真实性、有效性,教师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互动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上面案例中教师为了引出课题就用了10分钟,而且是不着边际的东西,这种互动缺乏教学价值和意义。

(三)关注学生体态语的变化

学生的心理契约在外在行为上表现的较不明显,它常常与自我愿望相结合,感性色彩很浓,而在理性推理方面表现较为缺失。教师应当学会关注学生的体态语,比如学生的眼神、手势动作、坐姿等,学会了解学生、认识学生,与学生的心灵达成默契,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认识到学生的期望,构建双方积极的心理契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3: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最佳路径》

教学《最佳路径》伊始,我让学生回答: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有的学生低头不语,有的学生微微地皱起眉头,有的学生举手又慢慢地放下。……为此,我及时进行调整,抛出看似简单的问题:迪斯尼乐园是谁设计出最佳路径的?学生一下子舒展了眉头,极其兴奋,纷纷举手:有的学生说是格罗培斯,有的学生说是老太太,有的学生说是行人,有的学生说与他们都相关等。然后让学生再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最后再问: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样,学生就容易回答了,这有助于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1]

学生的体态语各式各样,无论是“低头不语”、“微微地皱起眉头”、“举手又慢慢地放下”还是“舒展了眉头”,它们都暗含着一定的意义,是学生所思、所想的真切流露与反映。教师应当积极把握好学生体态语的变化,认真揣摩其中的含义,实现师生心灵的正确沟通与交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技术快速发展,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协调使用,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充满乐趣。

案例4:北师版 二年级语文古诗《锄禾》

现在的学生衣食无忧,大部分都没有农田耕作的生活体验,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我们吃的米饭从何而来都不知道,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是本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以及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激发起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热爱之情。[2]

文本教材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师通过视频的展现,使学生在感受到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古诗本身的理解。由农民伯伯种田不易的“知”,转为要珍惜粮食、尊敬劳动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情意的发展。

构建积极的心理契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建积极的心理契约,以实现教育的终极之追求。

[1]朱逊.学生体态语是教学新资源[J].小学教学参考,2009.13.

[2]潘秀玲.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2,5.

猜你喜欢
心理契约契约师生
一纸契约保权益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心理契约破裂与酒店员工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麻辣师生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