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斌,李兰珍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指眼睛(精明穴)而言,但没有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当把命门作为内脏提出后,即《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左肾者为肾,右肾者为命门”。后世医家对命门的研究才有了较深入的论述,尽管说法不同、意见不一,但都认为命门是机体生命之根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至今为止都没有一种较为统一的论述,基于这种现状与延髓在机体中占有的地位对比,作者认为延髓为命门可能更为确切。本文就延髓为命门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奇穴名位于手小指掌侧,近侧指节横纹之中央点,左右各一。奇穴名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五分处,左右各一[1]。经穴名始见于《针灸甲乙经》,曰:“命门,一名累属,在第十四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石门穴别名亦出自《针灸甲乙经》,曰:“属任脉,位于脐下二寸。”
右肾为命门始出至《难经·三十九难》,曰:“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肾为先天之本,可见命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力所在之处,与机体生殖功能密切相关。明代虞传提出两肾皆为命门的说法;张景岳在《类经附翼》提出:“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坎中之奇也。以一统两,两而包一。是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
明代赵献可在《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中说:“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而上,则为七椎……左边一肾属阴水,右边一肾属阳水,各开一寸五分,中间为命门所居之官。”这里主要有2个特点:①命门独立与两肾之间;②命门的功能是真火的作用,主一身之阳气。持这一观点的医家有张介宾、陈修园、张石顽等。
大多医家都认为命门是实质器官,明代医家孙一奎提出:命门是两肾之间的一种对全身有发动作用的原气。他在《医旨绪余·命门图说》中说:“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可见这一观点体现:①命门不是实质器官,而是两肾间的一种动气;②认为这种动气乃生生不息,是人身先天之太极,阴阳之根蒂。说明明代医家对命门的研究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也最大,其最为重要的就是与肾关系密切。同时,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在机体脏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而命门与肾关系密切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都没有统一的说法,所以说到底哪个说法能得到肯定众说纷纭,难以定论。
脑居颅内,由髓汇聚而成,故亦称为脑髓。肾主藏精,精生髓,髓聚而上通于脑,故脑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如《素问·五藏生成篇》曰:“诸髓者皆属于脑。”《医学入门·卷之首·明堂仰伏脏腑图》曰:“脑者,髓之海。诸髓指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髓则肾主之。”说明脑与脊髓相通。
对于脑的重要性,《黄帝内经》及后世医家都有一定的认识,认为脑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灵枢·海伦》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指出脑的部位所在。《素问·刺禁论》云:“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扁鹊心书中卷》也提出:“风府此穴入针,人即晕倒。”同时《针灸大全·席弘赋》中曰:“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功夫度浅深。”因为延髓的下界恰好平齐枕骨大孔,取风府穴进针过深可通过枕骨大孔刺伤延髓,若损伤就会危及生命,可见延髓在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因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夷条下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这里元神之府指的就是延髓。
历代医家对命门的研究从部位、实质、功能等方面大多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现代医家姚荷生、潘佛岩、廖家兴总结前人的论述,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命门问题虽很复杂,不外上、中、下3个部位,4个据点。上部的据点是两目中央的脑心,内在物质为元神之府的脑[2]。张红英等[3]从下丘脑的解剖位置、生理功能论述了下丘脑可能为命门的看法;贾耿[4]认为脑是命门先天物质与本能的实质所在;张志峰[5]也提出脑为命门。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解剖位置、生理功能还是从针灸角度,都说明了脑在机体的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脑的功能特点又在延髓这一点最为重要,这与命门为生命的根本之意极其相符。
延髓是脑干最下方的结构,位于小脑正前方,长约一寸半,阔约半寸。延髓是心血管中枢及呼吸中枢等重要维生中枢的结构及感应器,能借此维持体内平衡。此部分受伤或受压(如脑肿瘤,外伤)会危及生命,由不能再生的中央神经元组成,故此部分受伤都是致命的。延髓形似倒置的锥体,长约3 cm,前靠枕骨基底部,后上方为小脑,下在枕骨大孔处,相当第1颈神经根部位与脊髓相接,二者外形分界不明显。延髓上端与脑桥在腹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分界,在背面则以第4脑室底上横行的髓纹为界线。脊髓表面的诸纵行沟裂向上延续到延髓,在延髓腹面,前正中裂两侧有隆起的锥体,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纤维聚成(因此皮质脊髓束也可称为锥体束)。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组成锥体的纤维束大部分交叉,在外形上可以看到椎体交叉阻塞了前正中裂。锥体的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的橄榄,内含下橄榄核,橄榄和锥体之间的前外侧沟中有舌下神经根丝出脑,在橄榄的背方,则由上而下可见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根丝入脑或出脑,在背面,延髓下部形似脊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4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此处,第4脑室下界呈V形,其尖端称闩。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下脚,由进入小脑的神经纤维构成,并成为第4脑室侧界的一部分。后脑的一部分上接脑桥,下接脊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等4对脑神经均附着在延髓部分。延髓是管理呼吸﹑心搏等重要反射的中枢。
同时,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许多与内脏活动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其下行纤维支配脊髓,调节着脊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因此,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循环、呼吸等)的反射调节在延髓水平已能初步完成。有研究[6]表明,延髓由于受压、穿刺等原因而受伤时,可迅速造成死亡,因此延髓被称为基本生命中枢。
在《素问·刺禁论》中有“七节之傍,中有小心”的记载。对于“七节”与“小心”历代医家看法不一:马莳认为是心包络;吴鹤皋认为是命门;张志聪则认为指膈俞穴。国家级专家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王道坤先生认为,命门者生死之要也,七节是指颈椎七节,小心就是延髓,是决生死之要地。所以在针灸操作中非常注重,在针刺哑门、风府时必须注意针刺方向和深度,以免伤及延髓,引起生命危险。
综上所述,从历代医家对命门的位置的不确定性与功能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论述,再与延髓在机体中的重要特性相比较,极其相似,所以笔者认为延髓为命门可能更为确切。
[1]张大千.中国针灸大辞典[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
[2]姚荷生,潘佛岩,廖家兴,等.命门考[J].王磊帼,校注.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3(1):12-17.
[3]张红英,刘宝君,董竞成,等.下丘脑为命门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246-1247.
[4]贾耿.脑是命门先天物质与本能的实质所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15-19.
[5]张志峰.脑为命门初探[J].光明中医,2008,23(8): 1063-1065.
[6]杨占林.针刺损伤脑脊髓及其预防[J].中医药研究,1987(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