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感整合的幼儿英语首音-尾韵意识发展

2012-01-14 03:15:00远吴丹李雨璇
武夷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后测控制组语音

任 远吴 丹李雨璇

(1.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州小金星国际幼儿园,福建 福州 350001)

一、引言

元语言意识是指个体思考和反思语言的特征和功能的能力。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元语言意识包括语音意识、词意识、句法意识和语用意识等。在儿童早期阶段,语音意识发展较早,所包含的元语言认知功能对儿童今后口语表达、阅读能力、第二语言语音迁移都有一定的影响。

语音意识结构包括了音节意识、音节内意识(韵首—韵脚)和音位意识(音素意识)。对汉语儿童早期英语语音意识发展的解释主要来自对双语(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形态、结构、迁移现象、语言间相互预测能力及其他外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比对。郑小蓓等人的实验指出,没有学习过英语的儿童在将汉语的音韵意识初次迁移到英语上时有些困难[1]。刘霞等人证明了汉语口语词汇对英语语音中音节意识和音素意识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2]。李荣宝等人的实验证明了汉语拼音和英语在形态上具有一致性特征,汉语拼音的学习和巩固,使语音的形式化成为可能,并推动了英语语音意识的提高[3]。由此可见,语音意识实证研究的一般范式是通过分解两种语言的语音结构,控制分解后语音结构的变量得到语音意识水平的变化,从而得出两种语言语音意识的相关性,以及是否存在迁移和预测的现象。

国内关于语音意识的研究大多是以语音意识为训练手段,研究其对语言能力(如阅读、拼读、识字母等)的干预。李庆安等人以音标-语音意识的整合训练为模板,通过研究整合训练前后朗读技能水平的变化,验证语音意识的干预能力和训练的有效性,间接说明语音意识的内部结构发展[4]。而以语音意识发展为直接研究对象的实验还不多。汉语儿童在学习英语时的语音知觉来自其早期汉语的语音经验,语音知觉反映了语音意识中的元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言特异性能力[5]。由此可以通过探知早期儿童语音意识中的语音心理加工过程,为我们从心理认知的通道来揭示语音意识的发展。

二、多感整合的语音意识训练模型

语音意识形成的心理认知通道一方面可以从语音能力方面来解释。语音意识反映了个体对不同层次的语音单位(包括音节、首音—韵脚尾音和音位等)进行综合(synthesis:把更小的言语成份混合成音节或词的能力)、分析(analysis:把词或音节分割成更小的言语成份的能力)和判断(异同判断)的能力。另一方面从语音信息处理来说,一系列的语音信息经过听觉系统、视觉系统以及脑功能的共同参与而被处理,其过程深刻、复杂。语音意识不仅包括了对音、形的感知、辨别、分析和使用,而且是个体对听觉语音成分分辨、组合以及与视觉字母联系起来的能力。这说明了语音信息的加工不是零散而是系统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基础和认知心理框架下完成;需要调用全身感官完成与外界信息交换的动态产物。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显示了信息加工需要生理感官和认知心理、大脑与身体的协调。一方面,个体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信息呈现的方式总不是单一的,因而对外部信息的感知、处理存在着多个感觉通道批量地、有效地整合为统一、连贯、稳定的知觉信息处理过程。这种“多感整合”的信道处理方式体现在儿童早期语音学习的口型模仿、跟读、字母操等教学现象中。另一方面,输入的信息需要经过接受、选择、存储、编码、贮存、提取与利用等复杂过程才能被理解、记忆。信息需要以“被联系”和“被标记”的编码形式才能被处理。在语音结构内部,音素是一个抽象单位,无法用符号等进行编码,因此需要动用其他感官输入通道实现编码符号的转换,借用其他信号通道来辅助记忆。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我们提出了基于多感整合的语音心理加工模型 (以下简称“模型”),对语音意识发展做出一定的解释。(见图1)对于模型的解释是:多感,即多个感官通路,以听、说、视、动的形式表现,用 VAM (Visual,Audio,Motion)为记号,贯穿于语音心理加工的不同阶段。从语音信号的输入到被感知的过程,VAM帮助个体打开多感通路,“选择、接受”语音声谱,完成与语音意识的“内联结”;从声谱感知到语音辨析,VAM辅助个体“组织”视觉、听觉加工处理与语音相关的符号、图像等信息,完成语音信息的“编码、记忆”;语音信息还需要通过VAM来达到反复被“提取”和“利用”,以使个体尝试以拼读、语调、节奏、韵律、纠正发音等认知行为使语音知识、结构精细化,这一过程中的语音信息不断地被个体有意识地转化为音位规划和发音规划的能力。总之,该模型试图解释通过联结、组织、精致的方式,按照接受、选择、存储、编码、贮存、提取与利用的路径,将语音分析、语音操作、语音经验整合,以一定心理加工完成语音意识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各感觉通路为语音意识发展提供了在心理和认知上的联系,各种跨信道(crossmodal)的感觉整合引导幼儿将语音信息通过心理加工整合成统一、连贯、稳定的知觉信息。基于模型本实验旨在研究多感整合训练对语音意识结构中的首音-尾韵意识将产生何种影响,进而描述幼儿期首音-尾韵意识发展概貌。

(一)被试

选择福州市某私立双语幼儿园两个大班,前测数据为60个(两组均为30对),但由于幼儿园活动以及幼儿个体状态异常等原因,后测数据为48个(实验组25个,控制组23个)。随机选择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为控制组。两组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文化教育程度方面基本相似。通过向园所教师了解后得知,两个班都有部分因不到小学的年龄而留下的幼儿,比其他被试者多学习了半年,但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语音训练。表1是关于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分析。

表1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人口学特征

(二)主试

本研究的课程授课教师均为该幼儿园专任教师,测试人员为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儿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园内教师不参与测试)。实验前对参与测试的学生进行了培训,对授课教师进行实验过程性指导、研讨等。

(三)语音意识测量工具

从幼儿园使用的教材中,将之前学过的字母A到N中以单音节为结构(CV/CVC/CCVC)的单词挑选出作为测试单词,不将本学期将要学习的单词纳入测试,避免了测试前后的信度偏差。测试由六个部分组成,共涉及单词74个。

(四)实验程序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先分别对两组幼儿进行前测(包括语音意识和感统两部分),然后实验组接受基于多感整合的语音教学,控制组使用原来的普通方法进行教学。6周之后,进行相同形式的后测。

1、前测

由于目前国内对5岁左右幼儿的语音意识尚无标准化的测验,本实验借鉴国内关于语音意识的实验研究案例。首音-尾韵音意识的主要测量方法有探测、删除、合成等任务。对于语音意识的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音素分解与合成两种技能,而必须延伸到音素删除与替换等技能[6]。因此,采用首音-尾韵判断、首音-尾韵替换和首音-尾韵记忆三大部分,六个子项组成。每个子项前都有指导语、示例及练习。测验时记录儿童回答正确个数。前后测验形式相同,内容难度相同。两个班使用同一份测试卷,前后测验重测克朗巴哈信度系数分别为0.896和0.884。测验中主试不知道实验目的以及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划分。测验时先安排主试到班和儿童熟悉一段时间,缓解儿童对陌生人的不适,然后在安静的房间一对一施测。测验方式基本是由主试将题目念给儿童听,请儿童回答。测验全过程均采用听力测试,不含有任何字母或单词认读的环节,这样能充分检测训练的效果。每个幼儿约需20-25分钟。

测试中,首音-尾韵判断项目是从四个词中选择一个首音或尾韵不相同的词,告诉主试是第几个词即可。(如,听到nurse/new/look/net中哪一个词开头听起来不一样?或者,听到rose/rice/mice/nice中哪一个词结尾听起来不一样?)首音-尾韵替换项目是引导幼儿剥离出首音或尾韵。(如,按照范例跟读dog,/d/;然后尝试读出fog的首音/f/。)记忆部分分成两个子项。第一个子项是向被试念3个跟读词,这3个词之间毫无首音-尾韵的相似性。要求被试跟读一遍。接着主试向被试依次念出6个单词,每个词间隔1秒。6个词中按照1个跟读词配合2个与其首音和尾韵相似的单词.要求被试在听到之前跟读的词就拍一下手。拍错或是不拍都不得分。(跟读词是car/red/zoo,词群是star,cat,car//rose,bed,red//zero,two,zoo)第二子项是在第一子项操作的基础上,出现新的3个跟读词,将与其首音-尾韵相关联的词群顺序颠倒来干扰被试,以期望被试能运用语音首音-尾韵意识来帮助记忆听到的词。(跟读词是 street,clean,track词群被打乱顺序后是 strong,teen,track//feet,lack,street//close,tree,clean)测试卷分值统计是:每题1分,首音判断、尾韵判断各5题,各计5分;首音替换、尾韵替换各6题,各计6分;记忆两组,每组3题,各计3分。测试总分28分。

2、训练方法

考虑到年幼儿童易受教师因素的影响,所以实验组和控制组都由同一个英语教师具体实施。研究者与英语教师密切配合,对备课和授课进行及时完善,同时尽量控制各种额外变量,如控制授课教师将实验方法对控制组教学进行迁移的可能等。研究者与授课教师一起备课,以便其掌握实验教学的思想和方法;然后每周进入课堂去听两次教师授课,并进行分析,以便老师能够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教学。

整个训练时间为6周,每周3次,每天30分钟。一周2个字母,2个核心单词,4个联系词,一周安排1-2次的主题活动。此次实验的语音训练是在上一学期教授字母A到M的基础上继续教授字母N到Z。在训练中有可能会使用到已学过字母A到M的相关单词。语音训练安排在幼儿对字母和其关联的核心单词已知的情况下进行。这是为了避免字母识读对本实验的干扰。通过引入模型进行首音-尾韵意识的语音训练。在教学中,有层次地对首音-尾韵意识由易到难地进行多感整合训练。训练中主要强调语音意识的训练,特别是首音-尾韵的感知、辨别、分析和记忆。同时也将游戏、多媒体互动教学等多样的教学形式融入其中,增强语音训练的趣味性。

3、语音训练示范案例

对首音-尾韵意识的训练是在幼儿对某一字母和其核心单词已知的前提下,引入两个与该核心词的首音-尾韵具有关联性的联系词,根据模型进行语音训练。以核心词car为例,训练过程如下:

1)多感语音联结

以听音为主,视觉辅助,听视结合的方式,教师向幼儿展示car的语音特征/k/和/a:r/。以动作辅助,听动、视动结合,展现车的外形、开车的动作,配合自然发音法,感知发音顺序,c/k/--ar/a:/--car/ka:/。

2)多感语音组织

以听音方式引入首音关联词cat。分解首音/k/。以视觉、动作辅助来使幼儿感知图片中“猫被车尾气呛到时候发出/k/”的语音。通过看图回忆发音的方式,回忆car和cat的首音。以听觉辅助,播放车和猫的声音,进行语音区分。以视觉为主,动作辅助的方式,展现猫开车的样子,回忆首音/k/。

3)多感语音精致

以动作运用为主,视听辅助方式,通过儿歌、绕口令、童谣、舞蹈、绘画、故事、表演等形式将语音运用精致化。

4、后测

后测形式、材料与前测一样,由于对幼儿进行实验训练的周期较长,且实验训练中并没有大量体现测验的内容,因而不会在后测中出现练习效应。

四、结果与分析

研究者分析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各项目上的前后测成绩,前后测增益比对,并对实验前后首音-尾韵意识内部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展现后测两组的整体水平来探讨多感整合的训练模式对首音-尾韵意识发展的影响。

(一)两组间的前测成绩比较

为了解实验组和控制组幼儿在实验前的水平,研究者对两组幼儿进行了首音-尾韵意识的前测,内容包括首音-尾韵判断、首音-尾韵替换、记忆,然后对各项目的结果分别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

表2 实验组、控制组在各项目上的前测分数(M±SD)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控制组除了在首音替换和记忆1项目上的有较显著差异外 (p<0.01),其他项目均未探测出有明显的不同。

(二)两组间的后测成绩比较

进行6周实验之后,对两组幼儿进行了后测,后测分数见表3。

表3 实验组、控制组在各项目上的后测分数(M±SD)

独立t检验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后测成绩,发现两组在尾韵判断和尾韵替换方面差异最为显著,实验组均高于控制组(p<0.001),尾韵替换最为显著;其次,记忆方面差异也较显著(p<0.01)。然而,其他方面的差别不显著,p>0.05。

(三)两组间前后测成绩增益比对

进一步比较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儿童在训练前后的增益差异,结果见表4。

表4 实验组、控制组在各项目上的前后测增益分数比对(M±SD)

独立t检验表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后测之差,在尾韵判断、尾韵替换和记忆方面,实验组幼儿都比控制组幼儿有了更明显的增长。从前后测数据看,尾韵替换项目上的增益最为显著。

(四)语音项目间比较

1、两组前后测首音-尾韵意识组内项目差异成分分析

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0ne-way ANOVA),实验组前后测显著。在尾韵判断项目上,F(1,53)=14.76,p=0.000<0.001;首音替换,F(1,53)=5.057,p=0.029<0.01;尾韵替换,F(1,53)=36.95,p=0.001;记忆 1,F(1,53)=10.051,p=0.003<0.01; 记 忆 2,F(1,53)=14.377,p=0.001。然而,控制组前后测成绩不显著。

2、两组前后测增益分数对比分析(见图2)

用ANOVA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测验分数进行2(组间:实验组 vs.控制组)×6 (组内:首音判断、尾韵判断、首音替换、尾韵替换、记忆1、记忆2)的二因素混合方差分析,发现实验组在组间差异方面显著,有其是在尾韵判断、尾韵替换、记忆方面,而控制组几乎没有显著的增益(见图)。实验组增益分数在尾韵判断上F(1,46)=31.82,p<0.001;尾韵替换上 F(1,46)=51.81,p<0.001;记忆 1 上 F(1,46)=26.52,p<0.001;记忆 2 上 F(1,46)=14.01,p<0.001。此外,分析实验组的增益明显地发现尾韵替换的增益明显多于其他首音-尾韵意识,而控制组增益出现了负分很可能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语音意识训练造成的。

3、首音-尾韵意识内部项目相关性比对(见表5、6)

表5 实验组分项目在前测的相关性分析报告

表6 实验组各项目在后测的相关性分析报告

围绕表5、6,可以发现尾韵判断与尾韵替换的相关性一直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上(r=0.4);前测中的首音判断与首音替换的相互作用,在后测中被迁移到尾韵判断上,而且相关性比先前的有所增强,说明幼儿在训练过程中已经能够将首音判断的意识迁移到尾韵判断上;在后测中,尾韵判断意识加速了不规则语音记忆的能力,比前测提高了许多;首音替换与尾韵替换的相互作用,从前后测数据对比来看有所下降,有可能是幼儿具有比先前更高水平的尾韵替换意识,从而影响了首音替换意识的水平。

五、讨论

经过6周训练,发现实验组在尾韵判断、替换和记忆方面明显好于控制组。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组在尾韵替换项目上后测不仅高于前测,而且远高于控制组。对于有记忆难度的记忆2,虽然加入了语音干扰的词群,实验组的成绩还是比控制组高。两组首音判断、替换水平虽然差别不显著,但在后测中实验组显示出部分首音意识对尾韵意识的迁移。这些充分说明了基于多感整合的训练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幼儿英语首音-尾韵意识。该模式使得语音信息的心理加工通路被优化,为幼儿提供了来自多感官刺激的语音信息,使得幼儿学会利用首音-尾韵意识排除语音干扰,在有一定难度的语音记忆中完成任务。这与国外关于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训练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他们往往针对阅读障碍者提供短期的集中语音训练,以提供多元的语音输入途径帮助阅读障碍者获得一定的阅读能力,并能够收到较为明显的进步[7]。多感整合的训练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尾韵意识,包括尾韵判断、替换,并能将这种意识扩散到首音意识上,同时能够帮助幼儿区分语音干扰的词群。有资料表明,尾韵意识发生早于首音意识,对韵脚的觉察比首音容易;儿童通过尾韵的学习,对韵律产生的意识一方面能促进尾音音位(音素)意识的发生;尾韵意识能加速音位意识的产生,掌握尾韵意识的儿童在音位意识的产生上比较容易获得[8]。这说明尾韵意识的预测性和贡献力比首音意识大,这也与实验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基本相近。此外,本次语音意识训练实验中采用了大量单音节结构单词,即CV/CVC/CCVC的3种语音结构。从某一角度说,尾韵意识诱发了幼儿已具有的音节意识,而以单音而非连缀音出现的首音形式较不易被察觉,首音意识无法被音节意识所唤起。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使得首音意识的探测在本训练中体现得不明显。另一方面,实验结果所显示首音意识后测中有所倒退的现象说明,多感的整合可能存在感官为相互争取主导地位而产生内部的“冲突”,从而抑制了信息的处理,这观点符合神经学中大脑感觉统合中对信息“抑制”的功能。总之,本实验所采用的多感整合的语音训练模式,以多样组合、反复输入的方式完成语音信息输入的感知、理解、吸收、运用的心理加工过程,更有利于尾韵意识的发展。

当然,实验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无法完全排除各种干扰语音意识发展的因素。比如幼儿在一般认知能力、言语短时记忆、言语知觉、基本读写能力、经历(经验)和主动讲英语程度等方面因素会影响语音意识的水平。从语音使用的条件来看,课堂和家庭是幼儿使用语言最集中的场所。而课堂的语音训练方式并不能得到来自家庭因素的支持,因此可能对语音意识发展产生不稳定的影响。这种不稳定并不是短期的语音训练所能克服的,需要同时考虑将幼儿使用语音的家庭训练方式纳入,才有可能形成持续而稳定的语音意识发展。

六、结论

经过6周的语音教学,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尾韵意识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首音意识中的部分意识也对尾韵意识产生了一定的预测性,尾韵意识也影响了部分的首音意识,说明多感整合的语音训练方式对首音-尾韵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早期英语语音教学中可以适当重视和加强以多感官通路为出发点,结合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融视、听、动、感为一体于语音训练中,能够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语音心理加工体系,促进早期首音-尾韵意识的发展,唤起音节意识的同时也为音素意识的发展打下基础。当然,本实验仅仅是一种语音教学尝试,这种早期训练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比如,这种训练效果是否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所涉及的语音单词的结构若是变复杂了,其首音-尾韵意识的测试水平还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母语发展和外语学习有怎样的长期影响;语音意识的家庭因素层面对本实验模式有何具体影响;该训练模式是否适用于小班和中班的幼儿等等,都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1] 郑小蓓,王正科,刘冬梅等.语音训练对幼儿英语语音意识和字母知识的促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66-71.

[2] 刘霞,陶沙.儿童英汉口语词汇知识与英语语音意识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3):223-228.

[3] 李荣宝,陈素梅,毛浩然.儿童视觉加工能力与其语音意识的相关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62-169.

[4] 李庆安,许莹,林崇德等.音标一语音意识的整合训练对英文准朗读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4):68-75.

[5] 李荣宝,王幼琨,李光泽.儿童语音经验及其对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J].中国外语,2011(1):36-43.

[6] Schneider W ,Roth E,Ennemoser M .Training phonological skills and letter knowledge in children at risk for dyslexia:A comparison of three kindergarten intervention program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92):284-295.

[7] Magnan A,Ecalle J,Veuillet E,et al.The effects of an audio and visual training program in dyslexic children[J].Dyslexia,2004,10(2):131-140.

[8] Stefka H,Marinova T,Zhao Jing,et al.Phonological awareness skills in the two languages of Mandarin–English bilingual children[J].Clinical Linguistics&Phonetics,2010,24(4–5):387–400.

猜你喜欢
后测控制组语音
给商品起名字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 05:43:38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电子制作(2019年9期)2019-05-30 09:42:10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文教资料(2019年31期)2019-01-14 02:32:05
对方正在输入……
小说界(2018年5期)2018-11-26 12:43:42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基于前后测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