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分析

2012-08-15 00:52:35
武夷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办学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武夷学院为2007年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其创建于1958年建校的福建南平师范专科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占地面积1851亩,拥有在校学生14087人、教职员工69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83人、硕士以上学历409人),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25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推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实习与就业结合、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等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但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武夷学院具有一般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1]。教育质量一直是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质量更应引起重视[2]。本文从“高教30条”和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入手,探讨武夷学院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

一、把握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之精髓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教高[2012]4号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共30条 (简称高教30条),若干意见以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为主线,全面阐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政策措施、职能互促、人才与经费保障及体制机制创新等内容。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其精髓是突出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突出本科教学在高校中的基础地位、突出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天职、突出内涵式发展是高校提高质量的核心。因此,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大学的四大职能中,应更加体现人才培养。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将本科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将内涵建设作为学校永恒的主旋律,应科学定位高校教师职责并全面提高教师能力,再辅以相应的条件和基础保障,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方能得到全面体现和具体保证。

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一个网络,涉及高校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教学单位,也涉及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师生、每一个步骤,还涉及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但尽管教育质量影响面广、涉及面宽,高校应始终把握主线、抓住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抓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规范建设等重点环节;以内涵建设为载体,统筹全校资源,切实落实“高教30条”,全面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服务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大讨论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经反复讨论形成一个共同的观点,即新建本科院校走应用型建设之路是大势所趋[3]。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把具有一定的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 (包括理论技术和经验技术)和理论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可细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3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着力培养“四有”人才,即有较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能力和有较高的素质,这是完全有别于学术型人才所要求的对学科体系和前沿性的掌握、对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对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的严格。但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解决好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问题,创新性地制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面对且必须认真讨论的重大问题,其涉及到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涉及到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顶层设计确定后,各院系结合专业特点,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讨论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关键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只有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解决到位,才能真正创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配置,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锻炼,体现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才成长规律,也就成为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实践创新性,必须构建以“应用”为目标、以“创新”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讨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落实到“应用”和“创新”上,既要考虑师资结构、行业需求、生源条件、实践平台及条件保障等问题,还须考虑院系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问题。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体,其涉及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的提出、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及其评价与改进等环节,合理的师资结构包括学历、职称、年龄及双师结构,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行业需求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行业用人需求的市场导向,也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生源条件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体现以生为本的基础,也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自主学生观的需要;实践平台与条件保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条件保证和中心地位的体现,打造符合经济发展、专业与学科发展的新的人才培养平台是实现实践创新性的根本。专业结构是体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的问题,也是师资队伍优势互补的需要,更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反映,应不断调整与优化。

科学地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内容与途径的结合,其制定程序应由教研室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培养方案并进行认真讨论与论证,在此基础上邀请省内外有关高校、企业及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与管理者进行系统论证,从行业需求、产业发展、学科理论与专业实践等视角修改、完善,最终构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方案确定只是完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步,后续保障工作尤为重要,如实验条件与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与教学管理队伍的配备、教学管理的规范与质量监督、教师教学能力与学校服务师生能力提升等,均是影响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些环节均对高校教育质量产生影响。

三、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通过制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路径予以保障与实现。

1、制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组织教学材料、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文件。因此,制订本科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是教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管理亦是如此,为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教师按标准规范自身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科学组织与落实各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包括备课环节质量标准、理论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考试环节工作质量标准、实习(实训)工作质量标准、课程设计工作质量标准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标准;每一环节又包含一系列组合指标的质量标准,如理论教学质量标准包括上课、辅导和作业等质量标准,考试包含考试组织、命题、监考、成绩评定、试卷分析及试卷归档等质量标准。

2、规范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否规范,应落实到本科教学的组织、管理、秩序、质量,也是检验本科教学是否为大学中心工作的标准。规范教学管理,既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和加强内涵建设的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规范教学管理的基础,如教师承担新课程教学任务的听证制度、教材选用制度、调停课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制度、考试命题与批改制度、试卷质量分析制度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规范教学管理的保证,既包括每学期期初、期中与期未检查,也包含教学督导、信息员信息反馈、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随堂听课、毕业论文与实习检查等。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控,相互相承,共同承担规范教学管理的重大责任。

3、提升教师能力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四大职能,追求以师为本,教师能力与水平体现大学综合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提高教师能力就是要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服务于高校四大职能的发挥。但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提升教师能力,核心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尤其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年青教师比例大,一般占50%以上。如何提升年青教师创新的教育价值观和新型的教师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可通过建立奖励机制、青年教师帮扶交流与发展机制等制度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可通过教学观摩、一堂课比赛、随堂听课、微格教学等渠道提升教学水平;可通过学历提升、培训进修、企业挂职锻炼、外语培训等方式提升综合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可依托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科研促教学、科研促团队建设、科研促专业优化、科研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4、提升服务学生能力

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学校生产的产品,其质量的高低反映产品质量的好坏,高校要体现“以生为本”,就必须全面提升服务学生的能力。提升服务学生的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涉及到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后勤保障及就业创业指导与跟踪等方面。从教学服务角度,应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从服务学生角度,应拓展服务载体、延伸服务深度,如建立校(院、系)情直通车、领导接待日制度,建立学生助学机制、帮扶制度、家访制度、就业创业培训与就业跟踪机制,建立任课老师下班辅导制度、师生沟通与交流机制等,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师生之间感染力、感召力与影响力。

5、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更为一个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典范。每一所高校均建设有一系列的国家、省、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尤其对于国家、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是具有一定成效、取得一定成果、带有一定示范作用的教改项目的代表,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团队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示范带头作用,认真总结、凝练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特色、实现途径和示范价值,是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的价值所在,也是示范带动的核心所在。通过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示范带动,促进高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加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指导、检查、评估与示范,通过教改论文、教学成果奖等形式凸显标志性成果,提升其示范带动作用,是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动力与源泉。

6、提升大学特色的引领作用

大学特色是大学的历史积淀,是大学存在的符号,其彰显学校的个性,反映大学文化底蕴,不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文化、学校传统、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学校精神,都能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常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得以体现。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学校服务空间和地域不同,也可形成不同办学特色[4]。武夷学院地处我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的武夷山,其资源优势在旅游与茶产业,其文化优势在朱子理学,其区域优势在地处闽浙赣交界,其环境优势在闽江源头、山清水秀,其产业优势在绿色制造业、文化产业等绿色产业。武夷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已任,以武夷文化为突破口,形成“传朱子理学、育四会人才、办三欢迎大学”的地方高校特色。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闽北绿色发展、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的大文章,提升武夷学院的特色引领作用,是进一步培养应用型人才、办人民满意大学的需要。

7、提升朱子理学的传承作用

书院是我国古代传播文化、培养学子、交流学术的一种重要形式。武夷学院是武夷精舍(书院)的传承者,武夷精舍(书院)是理学大师朱熹亲手创建的众多书院之一,当时财政困难、校舍简陋,但为聚徒讲学、传播文化、教育士子、健全书院制度等奠定了基础。如今的武夷学院,在办学经费上仍面临一定的压力,但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秉承朱熹艰苦奋斗、勤俭建校的精神,在一张白纸上建起了一所校园优美的大学,这是精神的传承。朱熹在武夷山讲学、著述时间长达五十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包括缜密的教育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灵活的教育原则、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用的教学教材等,对当今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朱熹的行政伦理思想、人事管理理论及景观规划与建设思想,都对当代大学建设与发展具有借鉴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朱熹的教育管理、教育制度、人事管理、校园景观改造及行政伦理思想的研究,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朱熹精神,如“忠于职守、勤政敬业,秉公去私、勇于任事,求真务实、严信执法”的行政伦理思想,对提升行政管理水平、推进规范管理具有借鉴价值。

8、拓宽办学视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我国的教育应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袁贵仁部长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抓几件实事,其中之一即为扩大对外开放。因此,扩大对外交流、实现开放办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是高校的历史责任,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与方向。各高校均应从本校实际出发,积极寻找对外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对台合作是福建的优势,也是福建省先试先行的举措之一。福建省大部分高校均批准开展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武夷学院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与台湾明道大学、大仁科技学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3+1合作项目。并在获得留学生招生资格的基础上,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开放办学,招收非学历和学历班的海外留学生;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推广体验中心”传承和弘扬武夷茶文化和朱子理学,与美国长青州立大学等建立合作与交流机制,长期接收中国文化游学班。

四、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约束因素分析

虽然新建本科院校面临一系列的发展困境[5],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仍然众多。当然在途径的实施过程中还将直面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反映在经费投入不足、人才短缺、共享平台缺失及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尚未形成等方面。

1、经费投入不足

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处于经济欠发达的中等城市,在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而成,区域经济相对不发达、教育资源相当短缺,且发展资金相对短缺,政府对新建院校的生均拨款仅为重点院校的一半左右。但新建本科院校基础性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尤其为了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必须花费大量财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包括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教学经费的高比例投入、学生生活和服务设施建设等,新建本科院校经费压力无时不在。尽管贷款办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并非全部新建本科院校均可仿效,其受举办方、主管部门、金融部门及学校中长期发展态势等因素的影响。经费投入不足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最为重要的约束因素,福建的新建本科院校也不例外,所幸的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2]47号),根据该文件精神,各设区市要逐步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投入,有条件的设区市对公办本科高校的生均拨款水平在2012年达到1.2万元,其余设区市在2013年达到。应该说,福建新建本科院校迎来了内涵发展的春天,也为其它省(市)新建本科院校财政投入提供典范。

2、人才短缺

人才是竞争的资本,也是事业发展的法宝。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升本时间较短,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难度大、提升速度慢,导致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较低,还有可能存在师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相对整体质量不高以及管理人员短缺与管理水平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水平并存等问题,这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智力制约因素。尽管各新建本科院校在政策、资金和工作条件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制订一系列优惠制度和管理办法,但这些优惠制度和管理办法与老本科院校相比较,其吸引力也就明显不够,除此之外还受“天时、地利”的影响。而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结构多为年青教师比例过高,几乎均达50-65%,在引进高层次人才难度大的情况下,如何加快年青教师的培养、使用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应进一步构建“学历提升工程”、“职称提升工程”、“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团队激励机制”、“学术休假制度”、“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发展与帮扶机制”等制度,促进年青教师成长与学科团队形成;以协同创新为平台,融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在协同创新中促进师资队伍、专业与学科建设。

3、共享平台缺失

平台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与保证,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前提。国家和各省启动了一系列建设项目包括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的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等项目,但这些项目的实施惠及新建本科院校的范围及力度有限。而限于条件与基础,申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几乎不可能。基于有限的财政拨款,建设实验平台只能是尽可能满足教学必须的投入,要想建成一流或者二流的平台,仍然是杯水车薪。再加上图书、体育、科研等共享平台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其基础仍薄弱,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这是资金短缺所引起的连锁制约作用。根据《关于实施福建省一般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提升的通知》(闽教高[2012]99号)文件精神,福建省将支持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建设一批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一批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并组织开展高校对口支援协作,这对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平台建设具有促进和提升作用。

4、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尚未形成

校园文化、大学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支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老本科院校凭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在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历史渊源,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大学精神地位突出[6]。而新建本科院校尽管也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历史,但大学特色不明显、大学精神尚未形成,支撑和引领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航标不具体、动力不足,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文化性制约因素。例如武夷学院作为朱熹创建的武夷精舍(书院)的传承者,秉承和弘扬了朱子学大量精髓,也吸收和践行了朱熹的诸多教育和办学理念,但欲将朱子学或武夷文化上升为武夷学院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尚须全面挖掘、凝炼与积淀。

[1] 赵凤娟.比较优势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80-83.

[2] 傅大友.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22(6):10-16.

[3] 朱晓文,朱至文.对口还是适应?--基于威尔斯检验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4):7-11.

[4] 张晶.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3):93-94.

[5] 谢凌凌.透视新建本科院校的三重发展困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5):42-45.

[6] 冯晓玲.论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84-88.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办学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石油沥青(2022年3期)2022-08-26 09:13:40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