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生存视角审视责任教育

2012-08-15 00:52
武夷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现代性理性

(武夷学院 政教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虚拟生存方式正在影响着主体的现实生存和社会发展走向,引发许多现代性问题,其中责任教育是最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更多地为社会贡献自身的聪明才智,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每个人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现代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学会在各领域负责任地生活,人类才能和谐地生存。

一、现代性背景下主体生存的困境

现代性体现为由启蒙运动引发的理性精神和历史意识,确证了人的主体地位,社会可以在人的理性支配下进行塑造,展示人为的建构性。它表达了对自由、理性、科学的信任和乐观,理论上确立了自由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现代性背景下,部分社会主体在虚拟世界追求不受干预的自由,培养游戏人、生态人,责任意识缺失,导致主体生存智慧和发展的危机。

1.自我认同感淡化,主体性意识消失。网络的运用影响了人的生存方式,现实世界的人生活在虚实二重性世界里,构成了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的二重性矛盾。网络虚拟已经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干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人的真实世界生存环境正在逐渐地被虚拟世界所取代,主体生活的外部条件正在被网络虚拟的力量所决定,虚拟提供了超越现实生存与发展空间,其力量突破和跨越了现实社会的规范制约,能够独立地发挥引导和控制主体社会行为的作用,甚至以扭曲为代价影响现实的人际互动关系。虚拟网络的中介作用动摇了人的主体性意识,淡化了人在现实世界的真在感,有时人宁愿选择虚拟世界而放弃真实世界,人成为虚拟生活要求所决定的生存物。人应当时刻反省自己应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现实主体如果将生活中的一切都用虚拟网络的功能来替代时,人则无法以我自身的理性考虑在自律的主观性中拥有中心,无法为被定义了的自我设定境界。作为生存在现实世界的主体,主体对自我的认同感逐渐淡化,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信心将随着主体性的动摇而消解,主体性意识也随之消失。主体把握不住现实的根基,形成对自身行为缺乏有效的自律,难以将自发性与自觉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1]

2.虚拟生存超越现实生存,主体责任弱化。虚拟网络改变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人抛开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面具,以符号进入虚拟世界,以一种本能性的存在方式在虚拟世界里自由穿梭,摆脱社会约束开展活动,追求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价值,展示自我。以虚拟事物替代现实事物,虚拟世界的超越和多样化选择,使人的现实角色及其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主体生存状态发生变化。个体不断地摆脱群体,与群体正面交往范围的关联性变小,失去在群体中寻求和享受生存意义的快乐。网络生活与现实相冲突,造成生存主体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裂变。国家与社会,社会与个人之间也产生了分离的倾向,在虚实世界并存的双重矛盾性中生存,国家对人的社会控制力减弱,人之间直接的、生动的、现实的关系也被淡化。个人偏向以自我为中心,本能的活动方式与现实社会强制性的活动方式之间内在地产生冲突,失去了对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责任意识,缺乏履行社会责任和规范自身言行的自觉性。[2]现代社会及其现代性的矛盾和异化,使生存主体与现实社会断裂,人对群体的归依感和社会责任消失,缺失生存的价值与责任,主体生存出现困境和危机。生活中向本能和无意识让步会导致崩溃,人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担当责任。

3.激活主体狂放欲望,人被异化。现代性把人从自然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也造成了现代人新的生存困境。马克思说:现代社会“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像的 ‘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出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3]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生存方式的普遍性,虚拟激活了人的各种欲望和想象力,人的思想和情感因虚化而发生变化,社会主体面对虚拟空间提供的无数可能性、极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带着无限的欣喜与狂放,肆无忌惮地开发着思维和自然的潜能,据为己有和控制世界的欲望急剧上升,放任自已,对财富和金钱的攫取和占有成了价值追求,虚拟网络成为获取利益的工具,人的言行缺乏应有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个人过度依赖和崇拜虚拟生存的结果及生存方式的价值,忽视现实社会中人应有的价值理性,物欲取代良心,行为与社会责任相抵触,人被物化了。虚拟网络的滥用引发了人的异化,造成人本该有的责任意识严重缺失,不健康的生存方式最终可能会因为背离生存的根基而走向自我毁灭,导致人类社会危机。人的生存应当是自由和具有批判理性的,自律是做人的基本规范。[4]

4.个人主义日益膨胀,主体内在价值缺失。现代性社会,伴随科技的发展,个人过度依赖和崇拜虚拟生存的结果及生存方式的价值,忽视人应有的价值理性和理想信念,极端个人主义和科学霸权主义日益膨胀,占有生存优于需求生存,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关系之间产生分化与冲突,加剧了人的生存困境和危机,引发了诸多关于人生存的现代性问题。社会由原来的同质社会转变成了异质多元的社会,分配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使人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冲击,个人在竞争中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显得不够清晰。人心态受到社会转型而带来的冲击和裂变,不断地跨越时空和各种既存社会规范的限制,虚拟世界正逐渐放弃了对现实人理性的关注,而转向关注功利。个体价值取向的扭曲,使个体与社会产生对立,个人主义在现代性社会尤为突出,凸显出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为达到目的而挑战法律,偏离了做人的正确方向。在诸多社会问题面前,主流价值观与人的内在和谐受到冲击和颠覆,现实世界理性的毁灭导致人性异化,内在价值的真空使其行为与社会责任相抵触,导致严重的价值观危机和道德责任危机,现实生存面临着诸多潜在的危机。人应当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内理性地追求和实现价值目标。

二、强化责任意识,创设和谐生存路径

国家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更体现在国民的责任意识是否强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性已跨越民族国家的界限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关系到社会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走向。网络“是一种新文明,文明的目的是净化并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5]人认识自我的根本目的是关心自身的生存。个体在现代性社会中的认知态度、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规范,要符合做人模式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为了和谐生存,必须唤醒人的道德责任。

1.提升主体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一种情感体验和人格素养,是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认知,是个体在社会实践和个人发展过程中承担责任的一种道德意识。责任意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是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指导着人的行为、思维的控制和调节,是主体行为导向的核心要素。责任意识是个人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条件。提高责任意识,是顺利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现代科技的异化,扭曲了一些人的正常生存方式,引发了日益严重的责任危机、人性危机和价值观危机,并严重影响着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虽然,人的出生不能自主选择。但是,做为社会关系的实践主体,其做人标准及所走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社会发展是靠社会责任感的核心凝聚力来推进的,社会主体要通过学习、实践,努力地把自己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主体性人,把构建和完善人的主体性视为受教育的目的和义务,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对自己、他人、社会,乃至对自然和谐发展的起码责任。社会各领域对主体发展的需要和思想实际进行教育唤醒、激活主体潜能中的积极因素,避免功利意识和权利意识占上风,使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统一起来,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识,注重公民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养成,形成社会主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风尚,言行规范,负责任地生存。[6]

2.构建主体价值与理性的统一。价值与理性关注和解决的是应然与实然问题。人类生存方式的变迁和社会结构的演变与人的价值观是紧密联系的,现代性教育注重理性,把价值与理性的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有益于人的健康与和谐。虚拟生存表面上是数字之间的关系,但深层体现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不能把虚拟的生存方式变成生存本身。社会主体只有把自身价值与为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需要生命存在意识和责任意识,保存人的社会本质,负责任地理性生存,才能延续群体与个体利益,人类才能向前发展。“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应然”与“实然”是现代人生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现实问题,责任意识是一种深刻、自觉的价值判断,是在社会实践中构成人自觉意识的内在依据之一,作为有生命有意识的存在物,人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的制约。理性,才能够使人的生存发展不被虚拟奴役而扭曲人性,才能给予人类文明发展带来意义。从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命运看,人的责任是不能虚拟的,人类是为了生存而生产。只有社会主体摆脱无限的自由的欲望,把责任意识贯穿于人与社会发展的始终,把社会责任高于个人利益做为价值需求,将理性生存与实现个人价值相统一起来,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3.加强道德法律的规制。在道德体系中,责任意识居于最高层次,道德内涵着责任。法律具有规范、指引、强制主体言行的作用,法律规制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人必须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每个人一出生就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肩负着一定的使命,这是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由与责任是一对内在联系的范畴,履行自己的责任就是善,违背责任则是恶。责任感是崇尚自由必要条件,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社会主体会遇到许多生存难题,解决这些生存难题,要求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个人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不受责任和道德制约的自由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人要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内有效实现个人自由和价值,以合法的手段来实现自身的权利和诉求。要善于将批判与建构结合、理想与现实一致,增强道德自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法律的规范。保持高度的道德自律,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维护法律尊严,是社会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对虚拟自由权要加以规制,依法治国,防止享受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天平失衡,避免人成为物质利益的奴隶。保持自律是个人与他人在道德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首先要学会有所承担,人类才能健康发展。

4.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合力功能。教育具有教化、提升和内化的作用,能将受教育者内在的向善性引导出来,将潜在的精神提升为完整的、理性所具有类的精神的责任人。人的责任意识必须是有目的有规划的培养,人的发展也必须依托教育的塑造。致天下兴衰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教育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各领域的努力才能达到教化、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之目的。责任意识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融知、情、行为一体。现代性社会变迁的过程和浮躁,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态度和思想行为等都处于重新定位和变革之中,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都面临着挑战。主体的现代生存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不断变化,虚拟生存必然给思想和行为处在一个动态变化阶段的人的教育带来更多更难更新的课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注重人的生存和发展。现代性教育要不断探索现代教育的内容和路径,注重研究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其功能,整合社会的力量,以培养主体内心责任感、提升责任意识、加强责任承担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践行责任为内容,实现全方位、立体式教育。要积极推进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体系一体化,统一协调机制,多视角地积极推进教育创新。虚拟社会关系的基础源于现实社会,以现实生存为依托,二者互相交织,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生存方式。在虚实二重世界,要建立和健全各种形式的责任制来保障责任的落实,重塑与提升和谐生存意识和能力,注重人的生存和发展,营造和提升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合力功能,使虚实互动共生,构建人类和谐的生存环境。

[1] 刘景钊.“关系”与人的生存方式的哲学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6-9.

[2] 章国锋.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9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8.

[4] 贾英健,王言文.人的生存方式的当代转向及其对生存二重性的合理性超越[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4):54-58.

[5] 乔岗.网络化生存[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307.

[6] 王荣德.主体性教育与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培养[J].湖州师范学院报,2006(10):110-114.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现代性理性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