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就业相关性探究——从跨文化视角看大学英语教学

2012-08-15 00:52
武夷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全球化交际

(闽南理工学院 英语系,福建 石狮 362700)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也进入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阶段,随着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加,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的稳定和谐,也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因此,高校教师也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共同探求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之道,为毕业生就业“助航”。

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学会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其中,学会与世界交流和沟通。这就涉及到了跨文化交际,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是文化背景。在与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时,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即使语音、语法正确,也常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影响和妨碍人们正常的交际。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对人们的语言应用水平和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英语。Kramsch在《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一书中指出: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语言学习中,目标语的文化知识不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其本身也是教育的要求之一。[2]我们学习英语,就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它、掌握它,从而更好地进行交际活动。是否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就业问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行为源与反应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根本无法准确地解析对方的信息。无法正确地译码,交际就会出现障碍。一般认为,语言表层结构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不同足以造成跨文化交际不顺畅、不如意,乃至彻底失败。N.Wolfson曾经说过:操本族语的人们能够容忍语音或语法不正确,却无法忍受对他们文化的误解。因此,认识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之间的异同是参与文化交流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

交际能力包括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以及影响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意识能力,既包括语言行为的语法正确性,又包括语言行为的社交得体性。也就是说,在异文化环境里为达到某个目的而选择的行为不能仅从自身角度考虑是对的就行了,而要作出判断,看对方文化中的人是否也会认为这个行为是合适的。否则,即使你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对方(以该语言为母语者)也往往难以准确、恰当地理解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说话意图,结果可能会造成理解失误,使对方失望或感到震惊,甚至会使对方觉得受到了侮辱,致使交际处于尴尬境地。[3]

跨文化交际中常常因为文化差异的影响而造成的交际失误,大致可归结为两大类:语言交际失误和非语言交际失误。以下就这两类情况各举例说明:

1.语言交际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问候方式、问话内容而出现交际失误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你吃饭了吗”、“干什么去”等是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的常用语。从语用的角度讲,这些句子的功能就是“问候”,体现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心。然而这些问候语在英语国家的人听来,就可能产生误解,甚至会起反作用。当英语国家的人被问到“Where are you going”时他会很气恼,因为在他看来这对他的隐私构成威胁,似乎他要去的是一个不该去的地方。

再如,一位美国人对他的中国朋友说:“Let’s go out to have lunch together.”这位中国朋友因为初到美国,以为美国朋友以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来招待自己,就欣然同意一道吃饭,但是当看到结账时送来的两份账单,才知道自己误解了美国朋友的话。因为美国人如果没明确说明 “It’s on me.”那么吃饭的账单就是“Go Dutch.”—— 各付各的。[4]

2.非语言交际失误

非语言交际或非语言行为,指通过身体部位、脸部表情等传递信息的方法,如握手,搓手,笑容,打哈欠,站立姿势,与对方的距离,眼神交往,吸烟等。有时甲文化中友好的非语言行为,在乙文化中却成了侮辱人的行为。比如,在美国,人们用拇指和食指形成“O”表示可以(Okay),在日本表示钱,在法国南部表示零钱或“无用的东西”。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有次去巴西访问,下飞机时举手做出表示“OK”的动作,惹恼了巴西全国,因为这一手势在巴西被视为下流的动作。结果,美国人向巴西人道歉。[5]所以不了解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也可能出现交际障碍,甚至导致严重冲突。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而不了解对象国的文化,在交际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不少的歧义。小则闹出笑话,大则可能造成冲突,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和外语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就业

1.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各类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总量持续大幅增长,加上市场经济不景气、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大学生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6]不少在校生还未毕业就已感觉到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对他们而言,学习、成才、就业都是重要的课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人认为存在“大学生”与“合格的大学生”这两个概念。站在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确实太多了;可如果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却又太少了。换句话来说:人太多,人才太少。[7]在职业选择时,对自己恰当的定位,又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才可能会事半功倍,找到最佳位置。如果大学生们不能基于职业规划很好地塑造核心竞争力,就业的难题就将永远如同一座大山阻挡住他们的出路。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竞争并存的时代,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如何更好地利用仅有的不到四年的时间来完善自我也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为了保证求职择业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应该从一进学校就认真学习求职择业的知识,了解职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2.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就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8]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发生激烈碰撞,这既有时间维度上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也有空间维度上民族化、地方性与全球化的碰撞,还有主体维度上自我与他者的认同危机。[9]大学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应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文化引领。

对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这一必然趋势,任何国家、企业、个人都不可能回避。由于跨国公司在全世界的活动,其企业管理也必然要与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活动与管理活动,必然受人们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准则、社会习俗的影响,因而管理也是文化。[10]随着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扩大,越来越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大量的中国企业也呈现走出国门的趋势。跨国公司经营中因母文化、各自企业文化的差异,冲突是显而易见的。这使企业以及管理人员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另一方面,走出去的企业如何融入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中去。实际上,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就是解决文化冲突的问题。因此,跨国公司的文化整合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开放政策引导下,大批外资企业包括世界500强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带来大量外资及就业机会,也快速推进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从而将中国纳入全球经济分工体系。[11]这些跨国公司在华领头人中,海归居多。究其原因,跨国公司兼容国内外两种文化,具有跨文化背景的海归熟悉两边文化,在营造环境和人才的互利、双赢效应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有利于跨国公司顺畅地实现本土转化。

我国企业目前国际化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国际化人才,迫切需要专业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大学毕业生的机遇与挑战也相伴而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毕业生是不是具备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有没有市场价值,不是学校说了算,也不是求职者自己说了算,而是其应聘的用人单位说了算。基于这种思路,大学生塑造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便是分析、迎合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7]

既然经济全球化需要大量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才,那么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除了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岗位之外,还可以从增强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方面考虑,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除英语专业的学生外,还有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人数多,覆盖面广,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因此,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把握时代脉搏,将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渗透跨文化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帮助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以顺利适应职场环境,为成功就业做好知识能力储备。

四、结语

自深圳经济区建设开始,一个个全新的经济区引领着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必须学会用全球化的眼光看自己的能力,切实了解用人需求,不断增强综合能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根本出路在于提升教育中的就业力培养。面对多元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势所趋。鉴于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把文化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大学毕业生们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更具竞争力。

[1] 上官凤.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1

[2] Claire Kramsch.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

[3]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

[4]樊葳葳,陈俊森,钟华.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5.

[5] 洛雷塔.A.马兰德罗,拉里.巴克.非语言交流[M].孟小平等译注.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6] 刘运喜.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须多管齐下[EB/OL].http://www.shipingjie.net/ent/2012/1105/13565.html,2012-11-05.

[7] 覃彪喜.求职,从大一开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5.

[8]杜彬恒.在实践教学中塑造学生正确就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9):32-35.

[9]郭峰.大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语境下的教学文化重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2(4):13-18.

[10] 贾新民,谢一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11.

[11] 冯嘉雪,郭玉梅,郭俐君.巅峰职业:10位海归职业经理人[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10.

猜你喜欢
跨文化全球化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