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现实感调查与分析

2012-01-06 05:29何俊华赵书超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现实感攻击性性别差异

何俊华,赵书超

(石家庄学院教育系,河北石家庄 050035)

当前大学生现实感调查与分析

何俊华,赵书超

(石家庄学院教育系,河北石家庄 050035)

对当前大学生进行艾森克“大学生现实感”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现实感在年级、性别、学校类别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现实感各因子得分与常模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出现的原因,主要可能是由生理、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造成。可以考虑从招生政策、教育策略和心理辅导方面解决现实感幻想性问题。

高校扩招;大学生现实感;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有研究认为,我国高校扩招在客观上加剧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择业期望过高、择业性焦虑和超前择业心态。[1]它将呈弥漫性渗入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进而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现实适应性,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本研究认为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大学生在“现实性—理想性”方面的心理冲突有很大关系。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等学校大学生。其中,一本学校学生300人,二本学校学生300人,职业专科学校学生300人,总计900人。本次调查收取有效问卷850份。

2.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了艾森克的“大学生现实感测量”量表,量表包含六个内容分量表:攻击性、自信力、成就倾向、实际性、寻求刺激和教条主义。

3.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结果

1.大学生现实感测量年级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将抽查样本按照年级统计,在攻击性、自信力、成就倾向、实际性、寻求刺激、教条主义六个维度,得出的总体情况为如下数据(见表1)。

表1 大学生现实感测量各年级差异的F检验

由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各年级只在寻求刺激因子上差异显著。比较发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一、二年级(t:-1.67*)和一、三年级(t:-1.85*)之间的差异引起的。

2.大学生现实感测量性别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将总体数据按照性别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攻击性、成就倾向、实际性、寻求刺激、教条主义五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而且男生得分平均高于女生。

3.大学生现实感测量各类学校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将抽查样本按照高校类别(招生时所划分一类本科、二类本科、职业技术类专科简称为:一本、二本和职专)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果(见表3)。

表2 大学生现实感测量性别差异的T检验

表3 各类学校间差异的F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各类学校间在攻击性和寻求刺激两因子上差异显著。比较发现,学校间攻击性的差异主要是由一本和二本(t:-1.41*)、一本和职专(t:-1.16*)间的差异引起的;学校间在寻求刺激因子上的差异也是由一本和二本(t:-1.83*)、一本和职专(t:-.85*)间的差异引起的。

4.大学生现实感与常模的比较

将抽查样本与常模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果(见表 4)。

表4 大学生现实感测量与常模的t检验

由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现实感各因子得分与常模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自信力、成就倾向、寻求刺激、教条主义四个因子上差异显著,除成就倾向因子外,大学生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都低于常模。可以看出,河北大学生更富有幻想性。

四、分析与讨论

1.大学生现实感年级差异的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大学生各年级之间只在寻求刺激因子上差异显著,且一年级大学生更具幻想性。分析原因,一方面一年级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另一方面,一年级学生处于适应期,由于大学环境与中学环境不同,学习方式由原来的严格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且大学文化与中学文化相比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这些因素导致一年级大学生充满新奇和幻想。二、三年级没有差异的结论,也正好验证了这一点。

2.大学生现实感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大学生在攻击性、成就倾向、实际性、寻求刺激、教条主义五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且男生得分平均高于女生。这一结论再次验证男女牢固而显著的人格差异,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来自“男女生理上的先天”因素,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2]产生攻击性方面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有生物学基础,但研究已经表明,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3]教条主义、实际性的性别差异,可能基于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男孩数学能力一般比女孩表现较佳[4])和场独立性—依赖性的性别差异(女性的认知方式属于场依存型,而男性则属于场独立型[5]),因而善于理性思维而少受环境与情绪影响。成就倾向、寻求刺激的性别差异,可能更多属于社会和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要求男子必须成功,社会赋予男子勇敢、主动、强健等社会性格导致男子更倾向于寻求刺激)的因素所致。自信力这一因子差异不显著,也验证了今天社会提倡男女(包括就业机会)平等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对自信心性别差异的影响。

3.大学生现实感学校类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不同类别学校间现实感比较发现,各类大学生在攻击性、寻求刺激两个因子上存在差异。关于其内在原因,可能是不同大学生由于个性原因在中学期间由于适应过程而造成的心理压抑程度不同,进入文化宽松、压力较小的大学环境后被压抑心理“报复性”释放或宣泄程度不同的表现。一般说来,一本学生进入大学后其学习与生活方式较少发生变化,而二本、职专学生则因拒斥中学文化,对大学更感新奇,且在宽松的文化背景下以攻击来“发泄”和补偿。

4.本研究结论“河北大学生更富有幻想性”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认为,大学生现实感的差异性源于大学生生源地文化和高校所在地文化的交互作用。一方面,河北高校的大学生主要来自本地。另一方面,河北尤其省会石家庄文化属于典型的北方文化,具有传统、保守、理想化等特点。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河北高校的大学生现实感具有幻想性的特点,就不难理解了。

五、问题与对策

1.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的矛盾及其反映的问题

将本研究得出“河北高校的大学生更富幻想性”的结论,与其他学者研究滇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格特质倾向于现实性”[6]进行比较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不同地区大学生现实感特点可能存在差异;第二,造成大学生现实感存在差异的因素,可能源于各自大学生的经济条件、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因素。上述假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这就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即人的现实感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差异性的出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以什么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的现实感的形成?等等。

2.高校扩招与大学生现实感缺失的关系及其问题解决

高校扩招是引发大学生现实感缺失可能因素之一,即大学生现实感呈现出幻想性特点。但它不是必然条件。文化背景、大学生个人的适应能力也是影响大学生现实感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现实感具有幻想性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第一,从招生政策上,大学生招生应当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办学条件等,不能盲目扩招。第二,从教育策略上,主动进行就业辅导,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现实、适应社会、发展才能。第三,从心理学角度,针对大学生现实感问题进行团体咨询和心理辅导。

[1]朱熊兆,唐秋平,姚树桥.健康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3][4][5]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6]胡发稳,等.边疆地区高校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点的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6,(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ality

HE Junhua,ZHAO Shucha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35,China)

This research takes Eysenck’s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ality questionnaire as measuring tool to test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stat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grades,gender and school type.There also exists the diversity between the score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reality and the common mode.Analysis of the discrepancies may result from the physiological and social reality and cultural background.This paper attempts to solve the realistic problem of fantasy from the aspects of admissions policy,educational strategies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ality;investigation

G645

A

1008-469X(2012)02-0100-03

2012-01-14

2010年石家庄市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课题《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与分析》(201006)

何俊华(1976-),女,河北沧州人,心理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研究。

猜你喜欢
现实感攻击性性别差异
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中生长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从《半生缘》看张爱玲作品中的人性关怀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