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丽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81)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及解决对策
杨树丽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81)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数量迅速增加,高职教师在教学、科研、招生以及社会等压力下,出现了种种心理不适,这些不适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政府、社会、学校等方面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减轻高职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自身也要增强保健意识,维护心理健康。
高职教师;压力分析;解决途径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为高职教师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但也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许多教师产生了种种心理不适,这些心理不适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本课题组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指标检测、专访等方法,选取课题组成员所在高职院校以及省会另外一所高职院校的273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的教师感到心理压力大,其中35%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87%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32%的教师有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状况。35%被调查的教师对工作不满意,更有高达20%的教师有换工作岗位的想法。因此,关注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探讨提高高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地位偏低,收入低,高职院校生源差,学生素质偏低是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致使一些高职教师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有的教师教学态度不严谨,上课缺乏激情,教学无技巧、无新意,只是应付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将工作和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常常有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如对学生过于苛刻急躁,或过度控制、干涉,或冷漠、不负责任。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这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它的特征是患者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多梦、休息不好、记忆力减退、焦虑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等。调查表明,教师的亚健康状态随着年龄、性别、学历和职称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亚健康状态,以35—50岁的教师发病率最高。二是总体来说教师女性亚健康发病率高于男性。三是学历低、职称低的教师的亚健康率高于学历高、职称高的教师。和普通人相比,教师处于一种心理紧张和工作不满意的高危状态。其心理症状表现为自卑心态严重、郁闷悲观、紧张易怒、不安全感加重、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下降等,躯体症状如颈椎病、失眠症、心绞痛、偏头痛等。
职业发展包括科研、评职称、高学历、今后发展和奋斗目标。在科研工作中,高职教师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可供进修、培训的机会太少,教师科研素质缺乏以及科研项目申报难、成果难发表等。而科研成果已成为职称评定的一项硬性的考核标准。另外,职称评定还包括学历(学位)、资历条件、外语条件、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条件,任何一项不达标也难评上。还有高职院校实行的绩效考核以及合同期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问题,这些管理机制有的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使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而制约了高职教师实现职业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交范围较为狭窄,很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定势。再加上绩效考核、竞争上岗等,使得师生之间、教师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得不到良好人际关系的支持。长期处于这种不良人际关系中,往往会产生对立、消沉等不良情绪,个体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引发出自卑、妒忌、埋怨、畏怯等心理,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形成人格障碍。
(1)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而评价过低。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受了太多的人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任务,他们希望教师能够胜任多重角色:既是传道、解惑、授业的教育者,又是社会行为的导师、社会活动的专家。过高的社会期望往往使教师变得拘谨保守、缺乏自信、内心压抑,身心健康大受影响。另外,社会还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再加上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相对于本科院校要少得多,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简陋,生源不足,高水平的师资缺乏,教育质量低下。这些现实很容易将社会的期望转变为失望,继而招致批评、责难,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偏见。过高的社会期望值和过低的社会评价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使他们丧失工作热情,导致心理上的失衡和焦虑。
(2)高职教师收入低、待遇差。鉴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各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工作强度高、超负荷,而工资福利待遇却偏低的状况。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的经济收入低很多。甚至在很多地方,教师的工资仍然明显地低于其他职业人群的收入。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不能完全满足家庭的需要,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差距很大,内心产生自卑和不平衡感。
(3)政府和教育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不够,软、硬件建设落后。由于一些地方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够,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不够,缺乏实质性的扶持政策。据有关资料统计,高职教育的成本是普通大学成本的1.64倍。但目前实际是国家投入普通大学的资金是高职教育的4—10倍。投入不足势必制约高职院校的发展。许多高职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缺乏,专业软、硬件建设如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大,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就业难等,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着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1)办学制度行政化,内部的管理体制滞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前身是行业办学且建校时间短,各项规章制度都很不完善。专业设置、招生、教学需按上级的文件,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立,中层以上干部的聘用,甚至职称的聘用,也必须经过上级行政部门的批准、审核。其结果必然导致学校缺少办学自主权。学校行政化取代学校教学中心地位,存在着以后勤、行政系统为中心的现象。教师缺乏起码的尊重与归属感。加上在内部管理上,一些高职院校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简单,相应的岗位、津贴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而一些不合理的量化考核直接与工资、奖金、住房福利、晋升挂钩,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这些不够民主平等的管理体制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造成了教师沉重的心理负担。
(2)职称评定制度的不规范。教师的职称评定是造成高职教师心理压力的又一因素。职称的晋升关系到教师的课时津贴、福利待遇等许多切身的利益。由于高职教育发展较晚,在职称晋升方面一直参照普通高校的评定标准,另外,职称评定部门给予高职院校的职称名额和普通高校来比非常有限,造成教师职称晋升极为困难。还有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加重了高职教师的心理压力。
(3)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师资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许多高职教师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教师的实际工作量都超出标准1倍以上,许多教师周课时达20多节。致使教师整天忙于上课、备课,有的还兼任班主任,加之名目繁多的检查、评估、验收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同时,大部分教师还要完成科研课题、发论文、评职称、拿最高学历等任务,使教师在体力和心理上都感到疲惫不堪。
(4)学生难管理。由于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偏颇,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致使高职院校招生比较困难,招生分数一降再降。结果生源素质普遍偏低。招进来的学生一般基础都较差,且伴有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管理且厌学情绪普遍较重,有时教师不得不在课上利用大量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和处理学生问题,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大部分教师很难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和个人的成就感;部分教师经过努力,学生的问题没有明显改善或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感觉“孺子不可教也”。所有这些都容易使教师产生压力感、厌倦感和疲惫感。
(1)教师个体的人格特征是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这些人格特征概括起来是: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和判断,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等。一些高职教师对自己缺乏正确定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还有一些教师通常相信运气、命运,认为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对外在评价极为依赖,这使他们在情感上对变化的环境极为敏感,极易产生心理压力。
(2)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发展的压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能力素养。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教师外出进修机会少,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在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以至有“跟不上时代之感”,进而怀疑自己的职业能力与自身价值,产生威胁感和压力感。
(3)心理调控能力不足。一些教师对心理压力的承受力较弱,缺乏摆脱困扰的防卫机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平时的业余生活缺少一定的精神调节,单纯的人际交往环境使教师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缺乏应变能力,不少教师常常感到痛苦和压抑,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观念的改变需要政府通过正面的宣传引导。政府应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媒体以及其他方式大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高职教育的定位。通过扩大宣传,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使社会广泛地了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最急需的人才,从而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关心高职教育,破除社会上鄙视高职教育的陈腐观念,引导社会公众关心高职、了解高职、选择高职,转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看法,转变社会歧视高职教师的现象,提高高职教师社会地位。
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严格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大力扶持高职院校的发展,政府应将高职教育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切实承担起发展高职教育的重任,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在财政拨款上,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应逐步达到同普通大学一视同仁的程度,完善高职教育设施设备,使其尽快打破维持生存的僵局,减轻高职院校的办学压力。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快广大高职类教师群体职业化、专业化的进程,提高高职教师的经济待遇。政府教育部门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应尽快出台高职教师职称评定新政策,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应有单独的标准,采取相应的评审办法,以缓解高职教师职称晋升困难的局面,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的稳定性使其内心产生安全感减少心理压力。
(1)要健全考评机制,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尽可能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评价标准,创造条件让教师进修和培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知识水平;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制定“双师型”教师津贴激励政策,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为教师的聘任、晋升和奖惩提供依据,以区别教师的工作成果,从而激励教师提高工作热情,增加工作投入,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2)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与保障体系。高职学校要重视教师心理卫生工作,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减少其孤独倾向;成立教师咨询机构,为教师提供及时咨询与适度宣泄的渠道;建立心理帮助热线,为正在经受心理压力的教师提供帮助。总之,应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多渠道的服务。
(3)营造和谐校园氛围。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使教师心情愉悦地投入工作。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创造条件让教师进修和培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知识水平;通过各种渠道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优化校园人际关系,尽可能帮助教师适应环境、沟通情感、相互理解,帮助教师排解心理压力、减少孤独感。最后,要优化校园环境。校园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的好坏对教师工作的心情有一定的影响,让教师有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心理舒适感。
(1)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完善人格。面对压力,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应对遇到的压力,看清自己的优缺点,作出理智反应而不失常态,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征,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如耐心、坚强、乐观、幽默等,尽量避免产生攻击、冷落、固执、自卑等不良的非理智性反应。
(2)教师自己要注意情绪调节,保证身心和谐统一。教师首先要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放松训练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如适度的体育运动、休闲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怡人情态、调和气血,让身心得到科学的调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扩大交往空间,主动寻求帮助。在压力重重的社会里,教师不要将自己关起来埋头苦干,要花时间和朋友、同事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成功的教师不仅善于与学校院墙之外的社会交往,而且善于与同事、家长,特别是与学生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倾诉是缓解人们心理压力、排除烦恼的重要方式。当遇到心理困惑时,可以向亲友倾诉,可以与人交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社会变革对高职教师心理的冲击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包括了育德、育心,要使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心理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教师应该比其他人群具有更为稳定的情绪、更为健康的心理。教师所承担的历史责任要求全社会共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教师走出心理困境,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会有更佳、更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日益严重的高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1]皮菁燕.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韩丽春.高职教师职业压力及压力源浅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9,(2).
[3]唐志红.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场域”压迫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8).
[4]闫丽花.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J].青春岁月,2011,(11).
Surve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Psychological Pressure
YANG Shuli
(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for Correctional Police,Shijiazhuang,Hebei 050081,China)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speedy amount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the teacher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acing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working stress of teaching,research,recruiting students and other social pressure.These problems have impact not only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teachers but also 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students directly.Therefore,the government,society and colleges must take all sorts of measures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the teaching staff.And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should also enhance their health consciousness and keep healthy psychologically.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analysis of pressure;solutions
G715
A
1008-469X(2012)02-0084-04
2012-01-05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及解决对策》(11090080)
杨树丽(1965-),女,河北元氏人,法学硕士,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文书写作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