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011-12-09 03:40林德华刘大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铅球体育院校合作探究

林德华,刘大明

(1.广州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军体部,辽宁阜新 123000)

“合作探究”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林德华1,刘大明2

(1.广州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军体部,辽宁阜新 123000)

以认知结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为理论基础设计“合作探究”教学法,并在高校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作探究”教学法对比传统的技能掌握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铅球考试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探究”教学法;铅球技术教学;实验研究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树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的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形成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的教学过程。然而,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术科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以竞技技术为中心”,“片面追求课的强度、负荷”的教学观念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院校术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完成“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重创新”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新的教育理念和观念需要打破以传统技能掌握教学为主导的教学现状,引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为体育院校术科教学服务,以改善目前不利的状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体育学院2008级本科田径普修教学班的2个男生班共40人(每班2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书籍、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1.2.2 专家访谈法

对实验中需要测试的指标、实验设计、教材的制定等事宜,向专家征询意见,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

设计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和学生合作意识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上述问卷均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修改调整,经过三轮意见反馈后,确定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并采用“重测信度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求得相关系数分别为(R=0.861;R=0.857),表明问卷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1.2.4 教学实验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对比教学实验。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1.5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系数分析。

2 “合作探究”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2.1 “合作探究”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1.1 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认为,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动作型模式、映象型模式和表征型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知识结构是在认知过程中经过积极的组织构成的。知识学习的认知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正是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大堆杂乱的事实。

2.1.2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活动要完全交给学生去支配,教师只为学生提供方便,提供咨询和平等的参加讨论就够了。教师要做的不是考虑交给学生这样或那样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研究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设法调节好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便把学生的“自由”解放出来,使他们充分发扬个性。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

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它只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或“革新”掉,并随之出现新的解释或假设。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实际上只是促进学生自己构建知识而已。

2.1.4 社会互赖理论[2]

美国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假定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个体互动方式,依次也决定着活动的结构,积极的互赖会产生个体积极的互动,团体成员之间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最终达到共同目标;合作的目标结构会产生人际吸引,能促进相互作用,能提高心理接纳感,形成动态的、多样化的现实的合作观等,而竞争的和个人的目标结构不会出现互动现象。

2.2 “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图

图1 “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2.3 “合作探究”教学法的结构模式图

图2 “合作探究法”的结构模式

3 “合作探究”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内容

背向滑步推铅球:单手持球放在肩上锁骨窝处,站在直径为2.135 m的投掷圈靠近后沿处,经过预摆,滑步,最后用力,单手从肩上把铅球推出,使铅球落在规定的投掷区内。

3.2 实验方法

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于2010年4月—2010年5月进行,共计20学时的铅球技术教学。实验班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法实施教学,对照班仍以传统的技能掌握法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均由研究者本人担任。

实验前对研究对象进行基本身体形态测量、专项身体素质测试、原地推铅球成绩测试、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问卷测试和学生合作意识问卷测试;实验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背向滑步推铅球考核以及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合作意识的问卷测试,并通过相互对比,分析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法与传统技能掌握教学法的差别以及对实验测试内容的影响。

3.3 实验控制

3.3.1 为保证教学实验的真实有效,教学实验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生人数、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场地器材上均保持一致。

3.3.2 实验对象的原地推铅球、背向滑步推铅球测试,在同一场地由两名非参与本实验的资深田径教师依据广州体育学院普修课铅球项目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每名学生的成绩为两名主考所给分数的平均值。

3.3.3 实验对象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问卷测试,采用研究者分别对每一名实验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和铅笔,由实验对象本人根据自己的真实感觉填写,研究者回收问卷后进行统一的统计评定。

3.4 实验结果

3.4.1 实验前测结果

3.4.1.1 基本身体形态测量和专项身体素质测试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基本身体形态测量和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数据经过T检验后,P值均>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基本身体形态、专项身体素质检验统计

3.4.1.2 原地推铅球成绩测试和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合作意识问卷测试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原地推铅球测试成绩和学生体育兴趣、合作意识问卷测试数据经过T检验后,P值均>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4.2 实验后测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测试成绩和学生体育兴趣、合作意识问卷测试数据经过T检验后,P值均<0.01,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表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原地推铅球、体育学习兴趣、合作意识检验统计

表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体育学习兴趣、合作意识检验统计

4 分析与讨论

4.1 “合作探究”教学法与传统技能掌握教学法的对比

在传统的技能掌握教学法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给予学生的是直接的正确答案,学生对为何要“学”缺乏正确的理解,“教”与“学”相对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学过程不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没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过多地考虑运动技术细节,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兴趣、热情不易被调动,反而会产生对体育学习的乏味、枯燥、厌倦的消极情趣,直至影响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效果。

在合作探究教学法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同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而是运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探索未知体育技能的强烈兴趣;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使学生在主动观察、判断、分析、归纳的体育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运动技能的意义,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并在相互讨论和尝试练习中经过探究亲自发现和领悟结论,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合作意识,增加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有助于体育技术的学习,并提高学习体育技术的效率。

4.2 “合作探究”教学法运用在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技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实验前对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了基本身体形态、专项身体素质和原地推铅球的测试,测试结果经过T检验,P值均﹥0.05,说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各项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同质性意义。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了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经过T检验,P值﹤0.01,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实验组学生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效果非常明显地好于对照组学生。可以判断,在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技能掌握教学法。分析其中原因如下:

4.2.1 从动作的认知结构角度分析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更多的是依靠动作的认知能力,而不是依靠动作感知的生理机能,个体在运动技能方面的差异也主要是由于个体间的认知能力的差异所造成的。[3]

传统的技能掌握教学法由于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来感知动作,只是形成对动作技能的初步感性认识,这时的动作技术表现为不协调,多余动作过多,动作掌握不准,节奏紊乱。而“合作探究”教学法由于是学生通过问题情境进行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技术动作的,形成了对摄取动作信息的加工、提取、决策等认知成分,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认知水平,使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从而明显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4.2.2 从个体的互动方式角度分析

社会互赖理论研究表明:积极的互赖会产生个体积极的互动,团体成员之间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最终达到共同目标;而消极的互赖,会使个体之间互相阻碍对方成功的努力,不能顺利实现各自的努力;在缺失互赖的情况下,个体之间彼此便不会有互动,个人都是独立工作而互不干扰。

传统的技能掌握教学法在学生练习技术动作时,以学生个别学习为主,即使是进行小组学习,也是将学生置放在小组内,各自进行技术动作练习;学生只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焦点只在个人表现,很少讨论他人的动作和学习表现;学生间缺失互赖或存在消极的互赖,从而缺少相互间的帮助和彼此间的信息反馈,使学生在技术动作练习时,只能依靠个体尝试和教师纠错来进行,不利于形成技术的动力定型。而“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教学依靠合作小组来进行探究学习,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负责自己的学习还要负责他人的学习,焦点在于联合表现;学生间高度互赖,彼此提供支持和协作,相互促进学习的成功;在练习技术动作时,学生可以通过同伴的提示和小组同学的集体评议,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小组的其它同伴来讲也增加了技术动作正确与错误的“个例”,从而能够快速掌握并熟练动作,提高学习体育技术的效果。

4.2.3 从教学主体性角度分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而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

传统的技能掌握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被动迁就,消极适应,压抑和排斥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意识和自主思维,不能起到启发思维、发展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而“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征,让学生进行自我建构性学习,即发挥自我能动性来理解、运用并达到真正掌握体育技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运动技术学习的效果。

4.3 “合作探究”教学法运用在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技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验前对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了体育学习兴趣的问卷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经过T检验,P值﹥0.05,说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同质性意义。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了体育学习兴趣的问卷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经过T检验,P值﹤0.01,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实验组学生实验后的体育学习兴趣非常明显地好于对照组学生。下面就这一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的心理倾向,影响着学生体育学习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合作探究”教学法以启发诱导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满足大学生好奇、好动和求新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运用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练习的机会和时间,打破了传统的被动练习的枯燥场面,使学生保持贯穿始终的快乐情绪,可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构建了和谐、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4.4 “合作探究”教学法运用在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技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社会对合作意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学生中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在教学实验前对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了合作意识的问卷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经过T检验,P值﹥0.05,说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合作意识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同质性意义。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了合作意识的问卷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经过T检验,P值﹤0.01,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实验组学生实验后的合作意识非常明显地好于对照组学生。下面就这一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在传统技能掌握教学的过程中,基本采用个别学习为主的学习形态,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仅仅局限于达到个人目标,学生之间不存在相互之间的依赖和互助,完全追求自己的兴趣,重视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使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对淡漠,不容易形成合作的意识。“合作探究”教学法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建立了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积极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群体成员之间必定会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在相互帮助、鼓励、交流和评价反馈的基础上,每一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的喜悦,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表现更为积极,成就水平也迅速以一种既有利自己成功又有利于群体成功的方式活动,能够建立并不断强化自身的合作意识。

5 结论

5.1 “合作探究”教学法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符合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要求,其实验研究从时代特征和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技术教学特点出发,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5.2 在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技术教学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比传统技能掌握教学法更有利于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背向滑步推铅球考核成绩。

5.3 在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技术教学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比传统技能掌握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5.4 在体育院校铅球普修课技术教学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比传统技能掌握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1]靳玉乐.探究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1

[2]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1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5]张翠.浅谈“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武术对练教学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006(6):60-62

[6]兰茹.体育合作学习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2):56—58

Experimental Study on“Explore cooperation”Teaching Method in Shot Course

LIN De-hua1,LIU Da-ming2

(1.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76,China; 2.P.E.Dept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123000,China)

“Explore cooperation”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theory,humanistic psychology theory,construc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Research cooperation" can faster improve the students’shot performance,study interest and the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explore cooperation”pedagogy;shot teaching;experimental study

G807.01

A

1007-323X(2011)05-0114-05

2011-07-18

林德华(1958-),男,辽宁人,高级教练,副教授

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铅球体育院校合作探究
我闯祸了
当今投掷铅球旋转技术的特点及优越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基于Adams铅球的最优轨迹的仿真分析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可怕的人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