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玲
经贸类应用文科与工科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杨金玲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221)
经贸类应用文科高职院校不能沿袭工科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应结合自身行业和专业特点,采取“多元化”、“全方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在经贸类应用文科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职业素质
“工学结合”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训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同时帮助他们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使学生毕业后缩短岗位的适应期,并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转变的岗位迁移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教高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工学结合的内涵更加宽泛。
因此,工与学的结合可以指某一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到实实在在的工厂、车间进行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阶段式”的结合;在信息技术飞速发达的今天,也可以指和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改革相联系的与虚拟的公司、虚拟的科室的“全程式”的结合。前者工与学的结合是传统意义的模块式的组合,较适用于工科高职院校;而后者工与学的结合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渗透式的融合,更适用于经贸类应用文科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种结合形式。
类型 状态 实质 例证紧密结合型—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关联紧密,工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理想态—部分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想状态工作内容=学习内容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企业的操作数控机床;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4S店维修各种高级轿车;学旅游专业的学生在相关景区从事导游工作;松散结合性—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关联度不是很高,顶岗实习所从事的工作是所学专业的扩展职业,或者是所学专业中某一项简单技能的重复,工学结合松散,工学相长不明显现实态—多数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状态工作内容≈学习内容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到仓库从事保管工作;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电子厂长期从事某一固定元器件的组装工作;学服装制作工艺专业的学生在服装厂长期从事某一工序的简单缝纫操作;结而不合型—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联,有的工作岗位甚至是纯体力性劳动或者是岗位技能要求很低的工种,工学之间无直接关系,只为学生提供挣学费的机会异化态—少数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化状态工作内容≠学习内容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超市从事某产品促销工作;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从事保安工作;学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到服装厂从事原料仓库看管工作。
从“工学结合”三种结合方式看,紧密结合型和松散结合型对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适宜培养像工科类需要进行具体操作和维修的高级“蓝领”,结而不合型则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表现方式上的异化。但经贸类应用文科高职院校在走“工学结合”之路,如完全沿袭以上这些模式则行不同的,这不仅是由于专业特点不同,更是由行业商业秘密的特点使然。现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如从事本专业,将会成为经常出入高级写字楼、操作各种现代化办公软件“白领”或者“银领”。经贸类应用文科高职院校和工科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领域不同,决定了二者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可能完全相同,有其自身的特性。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经营权由以往的审批制演变成注册制,中小型的贸易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同时原有国营的专业进出口公司又不断萎缩,其中更为主要的原因各进出口企业不愿意泄露国外客户的信息,因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客户渠道,业内有一流行说法“No customer,no business”(没有客户就没有业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客户就是财富。因此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工科院校所走的“工学结合”之路。
鉴于目前我国外经贸企业的现状和行业本身的特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生源充足,一般经贸类应用文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规模至少都在200~300人左右,而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规模一般多在20~30人左右,保证经贸类应用文科在校的高职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进出口企业,做到100%真正地“顶岗实习”是不现实的。而经贸类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又具有很大社会需求的专业,随着大批量中小型贸易公司的成立,加之大型的生产实体纷纷自营出口产品,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等有很大的市场缺口,且用人单位在聘用新员工往往提出很高的入门条件,如需要懂专业,熟知业务操作流程、最好有实际工作经验,至少要上手快等等。一方面由于商业秘密的因素,外经贸企业不能接受或不愿接受大量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而另一方面又对用人标准提出很苛刻的要求,这种境况使得像经贸类应用文科高职院校在走“工学结合”之路上进入到一个峡谷地带,这是目前摆在经贸类应用文科类高职院校一个普遍的难题。
(一)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做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
经贸类应用文科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大多面向外经贸企业,具体职业岗位群有外销岗、单证岗、跟单岗、报关岗、报检岗等,外经贸企业是一项涉外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后发现绝大多数外经贸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水准,企业总是将人品、敬业精神、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因此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切实解决高职学生“学会做人”的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立足职业生涯发展,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实施完全模拟工学结合方案,是做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我们彻底打破按照知识系统性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按照外经贸企业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重新组织教学,以真实业务为背景,依据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序化教学内容,把整个教学过程演变成一个连贯的、操作性强的业务流程,紧紧贴近外经贸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情境,实现了课程设计的流程化。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之中,做到“学中做”与“做中学”,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外经贸企业紧密合作开发课程,根据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编写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落实课程实施方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双语教学、综合训练、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构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全服务和服从于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三)以企业命名开设订单班,是做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途径
我们与天津克运有限公司、天津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及天津赛象大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协商、研讨的基础上,已开设以“克运班”、“顺丰班”和“赛象班”命名的订单班,校企双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研究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任务。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学生需要接受什么专业技术的训练,企业就提供什么技术人员给予帮助,校企双方互派教师共同上讲台,我们的教师主要夯实学员的岗位技能所必须够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企业专家通过授课把最前沿的操作方法传授给学员。企业同时拨付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带领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校企合作实现了“三赢”,企业获得了人才的补充渠道、学校保证了出口畅、学生解决了就业难问题。实施这种模式,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四)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是做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
目前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在每年的11月份左右深入到学校召开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另一方面由于扩招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大多数高职院校(甚至包括本科院校)不得不基本在第五学期后半学期都允许学生出去到企业面视应聘,同时学校也推荐一些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如何保证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岗位要求,尽快地独挡一面,不使顶岗实习形成放羊局面。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另一方面完善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通过顶岗实习,学生除了更好地掌握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就业打下必要基础外,还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就业消息,更好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一种“点上形势喜人,面上依旧落后“的一种状态。这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缺乏具体的有关规定,现有的国家政策不足以调动企业接收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政府又没有鼓励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项经费,用人单位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成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一大障碍。因此,国家应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不仅要明确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应在人员配备、设备条件、操作步骤和内容,企业、学校、学生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并对违反规定的作出具体的处罚措施。
(二)实行弹性学制
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个人实际选择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对在规定的基本学制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三年制专业的学生可在3~6年期间修完全部课程,二年制专业的学生可在2~4年期间修完全部课程,学校可先发给结业证书,学生可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和实践,成绩合格,由学校认定学分,换发毕业证书。允许学生申请提前就业、创业,修业年限不受学制限制,为学生工学结合创造条件。
(三)实行完全学分制
教学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由过去的共性管理变为个性管理,由面对班级管理变为面对学生个体管理,由过去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将“课程班级”和“行政班级”同时作为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积极探索和推行完全学分制管理。搭建学分互认平台,积极稳妥地推行学分互认工作。认真研究和制定专业间、学校间、区域间学分互认标准和方法,为学生跨专业、跨校选课创造条件,在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行学分互认工作。
(四)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测评方法要从传统的、僵滞的、终结性的考试形式中脱离出来,实现三个方面转移:第一,测评方式过程化。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分角色、分阶段进行测评,检测学生在每一阶段中是否具备了完成实习实训任务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第二,测评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形成高效的评价与反馈系统。第三,测评内容和形式丰富化。测评内容包括职业素养、技术基础知识、技能操作等,测评形式有操作现场提问、操作过程实录、书面考核、专场答辩等,构建真实性的评价体系。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2]陈小军,张善智,崔景茂.“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01).
Comparison of t he Wor k-study Combination Cultivating Mode bet ween Applied Arts and Engineering in Economics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Jin-ling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Tianjin 300221 China)
Economics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not follow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wor king and lear ning i mplemented in vocational colleges of engineering.They shoul d adopt t he mode of being diversified and multi-level.In this connection,this thesis points out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personnel training in or der to push t he wor k-st udy co mbination mode for war d.
wor k-st udy co mbination;personnel training;vocational skills;vocational qualities
G710
A
1673-582X(2011)09-0016-04
2011-06-03
杨金玲(1964-),女,天津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教授、国际商务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实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