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成为学生精神家园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

2011-11-02 02:27李新生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毽球二中陶艺

● 李新生

让学校成为学生精神家园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

● 李新生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发展阶梯”的办学理念,在城市与农村、传统与现代、规范与创新的矛盾中,始终以稳健、平和的姿态追寻着教育的平衡,破解了学生行为习惯难培养、办学特色不鲜明、学校文化不系统等难题,逐步形成了“精细管理、特色培养、文化立校、精神育人”的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学校发展模式。先后获得 “全国十佳创新型学校”、“全国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百余项荣誉称号。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交流:

一、发扬传统,彰显“勤文化”魅力

历城二中地处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故里,辛弃疾文韬武略,声名远播,古今传颂。辛弃疾一直怀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抱负,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是他毕生的志向。“倚天万里须长剑”是他英雄志向的生动展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显示了他炽热的报国豪情。辛弃疾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人。

历城二中的学校文化根植于积淀千载的稼轩精神,深受稼轩文化熏陶。首先总结提炼出了学校的核心理念“志达天下”。“志达天下”从精神的角度对学校的教育、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客观的要求,激励着全校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自信、有朝气,鞭策着二中人勇敢地迎接挑战,阔步向前,努力创造更大的辉煌!

校训是“人生在勤”。据《宋史·辛弃疾传》记载,辛弃疾南归后,怀才不遇,空怀壮志,但他曾说过“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并以此自号稼轩,体现了他重民生、求民乐的忧国忧民之心。我们将“人生在勤”这一至理赋予它新的涵义,作为鞭策激励二中人成长、前进的学校训言。“人生在勤”的校训,激励和鞭策着学校的领导勤政、教师勤恳、学生勤学,用孜孜不倦的人生态度展示着学校良好的精神面貌。教师以勤奋书写教育人生;学生以勤奋汲取教育清泉;历城二中以勤奋铸就教育伟业!

校风“勤朴中和、志行高雅”,教风“博学谨业、修己立人”,学风“勤学善思、知礼乐行”都是以“勤”为主线,与“人生在勤”的校训一脉相承,奠定了独特的文化根基。

我们以“勤”立身、以“志”正心,“志”和“勤”的理念灵魂已植根学校的文化之中,成为二中人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永恒动力。

为弘扬“稼轩文化”,学校开发了《稼轩词选读》、《辛弃疾故居采风》等校本课程。每年4月,高一全体同学都会徒步往返辛弃疾故居,缅怀词坛英雄,感受稼轩情怀,陶冶爱国情操。团委围绕弘扬稼轩精神组织的主题班会、征文和演讲比赛以及校友报告会等系列活动使稼轩精神悄然走进师生心灵深处。“明月亭”、“稼轩广场”、“辛弃疾塑像”、“学校坐标石” 等有形的文化元素,处处彰显着稼轩精神和勤文化的精髓。

从理念到行为,从物质到精神,从个人到团队,从建校到发展,历城二中的“勤文化”,辉映了半个多世纪。

新时期,历城二中教职工更是以勤勉敬业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每天,班主任都会在早自习前赶到教室,和学生一起跑操、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晚上直到学生休息后才会悄然离开,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休息的时间,很多教师坚守在学校,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他们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不图名、不图利,为了学生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的诱惑,自愿加班加点工作,已成为很多老师的自觉行动。

二、美化校园,挖潜环境育人功能

漫步在二中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淳厚浓郁的人文气息,沁人心脾的是温馨宁静的儒雅之韵。100多亩的永久性生态绿地,遍布校园内枝繁叶茂的大树,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园林池沼、亭台楼榭让师生留连忘返;“璞石成器”、“艺海拾贝”让来宾驻足欣赏;“中华文明长廊”由十五块陶板组成,一块陶板一个主题,质朴的线条、沉郁的色彩,用陶艺的形式讲述着一段段古老的历史;巨幅陶艺书法壁画《沁园春·雪》和《兰亭集序》,用陶艺的形式再现着古今大家书法艺术的精华。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学校历史,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校史馆。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图片,全面展现了历城二中五十多年来辉煌的发展历程,激励着师生奋发向前。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教学楼走廊里的名言警句和学生自制的环保画,科技楼内近三百块诺贝尔奖获得者画像,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语,无不践行着二中环境育人的文化理念。

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师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全员参与。像楼名征集、宿舍命名、教学楼内随处可见的环保画、名言警句的筛选,以及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都融入了师生的智慧。拿楼名征集来说,最初,学校各楼体的名字分别是 “1号楼”、“2号楼”、“南校区餐厅”、“北校区餐厅”等。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征集楼名的倡议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就收到师生建议数千份。经过集体筛选、行政会讨论、校友推荐,专家提升,张榜公示、修改定稿,楼名及其释义才正式确定。两个餐厅分别命名为“崇俭楼”、“知辛楼”,男生宿舍楼分别命名为 “尚真楼”,“尚善楼”、“尚美楼”、“尚德楼”,女生宿舍楼分别命名为“文泓楼”,“文渊楼”、“文溯楼”。

为期两个月的征集活动,是历城二中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在对楼名,宿舍名进行征集、商讨的过程中,学校的传统文化与个人的思想,集体的智慧相互碰撞,使学校精神与每一位师生的价值观和理想联系起来,为学校发展创造了知性文化环境。

三、规范管理,引导学生精神成长

这是一个潮流涌动的时代,“规范”这个词在90后孩子的眼里似乎有些落伍,一些严格规范的管理手段也曾引起社会争议,但学校始终不动摇、不盲从,始终坚持规范管理不放松,从抓学生的仪容仪表做起,从整理宿舍内务做起,从规范学生的言行做起,从规范学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1.管住行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新生入校之后,学校不是急于安排学生上课学习,而是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上。先是通过军训和各种活动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每天让学生坚持跑步5000米,培养其持久、稳定,顽强的意志品质;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并努力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攀比心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集体学习《优秀是一种习惯》,《学习习惯高于学习分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等经典文章,并撰写学习心得,组织演讲比赛、集中讨论等深活动深化学习效果。每一批新生入学后时间不久,总能听到家长由衷的感慨:“孩子突然间长大了”,“孩子知道关心父母了”、“回家知道做家务了”、“叠被子像军人一样”……

规范管理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习惯,提高了综合素养,彰显了学校精神。校园始终是刚清扫过的样子;学生穿着清一色的校服;就餐不浪费一点粮食;主动关闭水龙头;自觉将饮料瓶收集起来,上交学校“爱心基金会”,换成钱用来资助贫困生。学生的违纪现象越来越少,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有一次,学生在泉城广场参加公益活动,恰逢广场的大屏幕上在播放升国旗仪式,同学们自觉立定站好行注目礼,引来市民一片赞许之声。

毕业后,常记母校教诲情深。下面是一位毕业生在网上的一段留言:“高考结束了,我们要离开二中了,我们曾强烈的盼望这一时刻的到来,但当它真的来临之时,我的心情却很复杂,但现在要面对离别,除了感激我说不出什么,我感激老师,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早上比我们早到,晚上要看着我们睡觉,还要批作业备教案,找同学谈心,可以说二中的老师是济南市最勤奋的。历城二中,教我读书,更教我做人。车开动的那一刻,我离开了二中,但二中已永远留在我的心里,走到哪我都会很自豪地说我是二中学生。”字字有真情,句句含深意,更加坚定了学校人文管理、规范管理的信心和决心。

2.自主管理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以学生会和社团活动为载体,尊重学生,充分授权,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激励其潜能的发挥。学生一日三餐秩序的维持,纪律、卫生的考核,午休、晚休的值日,班级、宿舍文化的建设,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社团建设方面,打破了班级,年级界限,组建了近100个学生社团,涉及体育、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只要感兴趣,就能加入到自己喜欢的社团。社团的组织管理、活动的策划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只是协助指导。

自主管理模式的形成,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得以积极、主动、健康、持续地发展,一大批学生通过活动锻炼脱颖而出:舞蹈社团彩排的原创舞蹈《稼轩情怀》代表山东省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男子排球队获2010年全国少年男子排球锦标赛和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第二名和第五名;郭琳娜同学获得巴黎时装周全国模特大赛十佳超模第一名;奥赛社团的赵峻峰同学,荣获第21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中国队共获3金1银),邢丛丛入选新一届全国生物奥赛山东省代表队(全省共4人),并在总决赛中夺得银牌。

3.德育引领

学校工作最薄弱的是德育,最难做的是德育,但在提高学生素质、推动学校发展方面,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德育。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用人格引领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心灵塑造心灵”的育人原则,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德育不需要总是提新口号,而是需要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历练,日复一日地坚守。学校常年开展以“厚德、立志、博学、成才”为主题的大型德育系列活动,从三月到十二月,每月一个主题,每年依次循环。学校的德育活动,已成制度化、体系化和长效化。

宣扬优秀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精神立人。学校坚持每周一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师生行注目礼,齐唱国歌,共同在国旗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每天两次的课前一支歌,同学们齐唱经典歌曲,能体现时代主旋律的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歌曲,自觉抵制庸俗低级趣味的文化。这两项活动几十年雷打不动。

诗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喜闻乐见,成为精品活动;辛弃疾故居采风、农业生态基地采摘等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是颇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给了学生另一片天空,学校德育教育取得了实效:

五十年校庆时,千人手语表演《感恩的心》令在场的每一个人心潮澎湃;当听到海龙同学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消息后,广大师生主动捐款17万余元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有的学生将过年的压岁钱全部捐出,有的学生留下的只是仅够买馒头的钱;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心系灾区,踊跃捐款45万8千余元。震撼人心的不是钱的多少,而是在每一个硬币的背后,隐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饱含着多少人文的情怀。

学校还瞄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合作办学项目,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与青岛大学A-level中心合作办学,已有几十名同学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录取;实施中美交换生项目,成为美国大学理事会国际成员学校;与新加坡尚志中学等多所国外中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组织师生与新加坡、美国、芬兰、蒙古国的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与国内的衡水中学、洋思中学等学校结成伙伴关系;这一切让多元文化渗透到师生的心灵深处。

四、创新理念,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陶艺、科技创新教育、毽球运动是历城二中办学的三大特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跟踪,全面提升。

陶艺教育——小泥巴,大世界

在历城二中陶艺馆的展厅里,摆放着许多师生作品,有色彩精美的陶盘、造型各异的花瓶、栩栩如生的人物、憨态可掬的小熊。……那质朴的色、凝重的材、灵动的韵与二中的人文特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我们认为:孩子们捏泥的过程是一次次演变、细化,不断求异、求新的过程。自由的陶艺课,可以让同学们主动探索、大胆创新、体验成功。开设陶艺课,并不是要培养艺术大家,而是要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2005年,学校将陶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与山东艺术学院合作,在全市率先将陶艺纳入正常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起了陶艺馆,设置了陶艺室、展列室、材料室,烘干室、窑炉等功能室,还编写了校本教材和陶艺画册。

丰富多彩的陶艺活动,使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优秀陶艺作品展、外出观摩、团队交流、现场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陶艺课程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学校正在“陶艺与语文”、“陶艺与音乐”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尝试,就是用陶艺塑造语文教材中的典型人物、用陶艺表现著名乐曲的意象情境。从立项选题、搜集资料、构思描述到作品创造,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对陶艺课程的深度挖掘,激发了学生的艺术灵感,深化了课程意识。学校师生还自己动手设计创作校园文化景点,如中华文明长廊。宏远楼的书法壁画作品、“艺海拾贝”砖雕等。

科技创新教育——小发明,大气魄

如何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学校经常探索的问题。经过深入探讨、反复论证,2008年初,学校将“发明创造课”引入课堂,作为全员必修的校本课程。“发明创造课”开设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发生了很大变化。专任老师高月峰说:“课堂上的互动,学生迸发的激情、热情与灵感,是我以前从未感受过的。”学生田磊,是一名体育生,作为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尚德创意奖的获得者,他说:“发明创造课堂为每个学生搭建了平等的舞台,在这个活跃自由的空间里,谁都可以有创意,也许这些创意是那么简单,但一样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赵帅同学,在汶川地震时,动员全家齐动手,将自己发明并转化为成果的“爱心雨衣式”书包1000个捐献给了灾区,为灾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爱心。

目前学校已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科技创新工作室、展览室、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室,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中学生太阳能实验室,并成为中国首个青少年太阳能研究基地。

实施科技创新教育以来,接受教育的学生有8000余人,收到学生创意达12万份,师生获得近2000项获国家专利。在各级大赛中,学校获得200多项奖励,荣获第二、三、四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最高奖“尚德创意奖”。2009年7月,学校承办了“尚德电力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来自全国 20多个省、市的200支优胜青少年学生队伍、2800多名师生前来参赛。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亲临创意大赛现场,并欣然为学校题词:“教书育人楷模,创新创意先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历城二中的科技创新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2010年高考,有近200名高三学生凭借手中的专利证书获得全国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加分资格。有一大批同学考取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外交学院等国内名校。这些同学几乎全都拥有国家专利证书。

学校先后被授予 “全国十佳创新型学校”、“山东省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先进单位”,“中国青少年太阳能研究基地”。“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各大媒体对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进行了全面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毽球运动——小项目,大精神

一个体育项目能够称之为学校特色,一般是竞技水平高,在区域内处于领先水平且被广大师生认可和接受的。历城二中在确定打造毽球特色之前,排球项目已经在全省高中学校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在全国排球比赛中获佳绩。但学校之所以将毽球列为特色项目打造的首选,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毽球项目源于中国,学校有责任将这一传统项目推广好;第二,毽球体积小,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学生日常练习;第三,毽球训练灵活,不受人数限制,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

2009年初,在济南市毽球协会的指导下,“毽球进校园”系列活动全面铺开。大课间音乐响起,校园内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毽球的飞舞中构筑着健康运动的风景线。高考期间,很多同学也踢起毽球,放松身心。教职工毽球比赛、学生毽球比赛、体育节毽球个人赛,参与人数成为建校史上各类运动项目之最。与之同时发展的,是学校毽球队。这支队伍组建于2010年3月,在济南市毽王争霸赛上一举夺冠,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毽球锦标赛,进入个人项目前八名。在大众与竞技兼顾的同时,这个项目已成为全校师生的最爱。

教师、学生可以离开校园,但永远离不去的,是学校精神;永远忘不掉的,是学校文化;永远发挥作用的,是学校文化力。独特的文化孕育了二中这方净土,每一个二中人都守护着内心的恬淡与平静,以勤奋、朴实、执着去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精神动力,源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责任编辑:陈培瑞)

李新生/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毽球二中陶艺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庐江二中简介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越南毽球运动发展史回顾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