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吉米沙星片治疗下呼吸道感染147例

2011-08-23 14:37李月姜大庆
医药导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甲磺酸沙星喹诺酮

李月,姜大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药学部;2.心脏外科,沈阳110001)

甲磺酸吉米沙星是第4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1],于2003年4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在美国上市,2006年7月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中国上市。甲磺酸吉米沙星是氟喹诺酮在C7位被吡咯烷基取代的衍生物,该药除保持对革兰阴性菌的强大活性外,尤其增加了抗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对肺炎链球菌显示出极强的抗菌活性[2]。笔者对甲磺酸吉米沙星片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选择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3~12月在我院就诊的以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轻、中度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新出现局限性听诊异常和胸部X线平片有新的炎性浸润影。男女不限,年龄19~60岁。排除有喹诺酮类药物致变态反应史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造血功能障碍者,有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晚期肿瘤、免疫功能缺陷者,有吸毒、酗酒史者,依从性差或病情严重者。按照《临床试验规范标准》(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原则,所有入选患者在试验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300例,其中6例由于患者不合作而脱落,最终选取2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94例患者用电脑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7例。治疗组男93例,女54例,年龄20~60岁,其中肺炎40例,急性支气管炎3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3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26例。对照组男96例,女51例,年龄21~60岁,其中肺炎42例,急性支气管炎3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5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25例。两组患者就诊前48 h内均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甲磺酸吉米沙星片(韩国LG公司,规格:每片0.32 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223)0.32 g,qd;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0 mL∶0.2 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050)0.2 g(100 mL),bid。两组疗程均为10 d。治疗期间两组均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均作痰培养,胸部X线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治疗过程中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按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细菌学检查结果,按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4级评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痰细菌培养转阴,胸部X线片病灶全部吸收;显效:病情明显好转,痰细菌培养转阴;进步: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不显著;无效:治疗72 h后病情无改变或加重。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细菌学评估治疗前后采集痰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细菌学评价标准按清除、未清除和再感染3级评判。清除:治疗结束后,所取标本中无致病菌生存;未清除:治疗结束后,原有致病菌仍存在;再感染:治疗结束后标本中分离到一种新的致病菌,并出现感染症状和体征。应用纸片扩散法作体外药敏试验,敏感度判断按NCCLS标准[3]。

1.5 安全性评价将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化验指标异常按与药物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5级评定,前三项计为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疗效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各种症状有效率分别为95.9%和81.6%,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综合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细菌学评估治疗组痰菌培养阳性率72.8%(107例),共分离出致病菌117株;对照组痰菌培养阳性率76.2%(112例),共分离出致病菌121株。同一患者痰标本可能分离到多种不同致病菌株,若同一患者痰标本多次分离到相同菌株不重复计入。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约占总数的75.0%,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两组患者大多为副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感染,部分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两组患者感染致病菌种类及数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体外药敏试验敏感菌比例分别为90.6%(106/117)和72.7%(88/121),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副流感嗜血杆菌与阴沟肠杆菌药物敏感率达100.0%,其他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的药物敏感率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7%和85.1%,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细菌清除情况比较株

2.3 安全性评价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8%(10例)。治疗组轻度腹泻、皮肤瘙痒各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头晕各2例。对照组注射部位血管疼痛4例,调慢输液滴速后症状好转。上腹不适、头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各2例。患者对于上述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未经处理,治疗结束后自行恢复。

3 讨论

文献报道,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左氧氟沙星等常规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尤以革兰阳性菌明显[4]。在本研究中也发现左氧氟沙星对抗革兰阳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效果不理想,可能由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给药剂量和次数属于老方案,难以达到该药对抗某些致病菌所要求的药动学/药效学目标值。

甲磺酸吉米沙星片作为新型口服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结构上是在氟喹诺酮的C7位引入肟-吡咯烷基,该药同时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Ⅳ。这种双靶位作用机制使其可能成为复合用药方案中的一种有效的单剂替代药物[5]。独特的甲肟基显著增强了抗肺炎链球菌的活性,氨基吡咯烷基提高了抗革兰阳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母环活性基团与细菌双靶位强力结合形成牢固的三元复合体,环丙基保留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本试验结果表明,甲磺酸吉米沙星片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综合疗效及细菌清除率均优于常规治疗药物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轻微,而且克服了输液给药方式的许多缺点,如静脉炎、微循环障碍等,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6]。可见,甲磺酸吉米沙星片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周伟澄,周后元.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5):309-312.

[2]李然,王睿.新一代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吉米沙星[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8):453-459.

[3]王进军,金笛,熊维宁.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J].医药导报,2009,28(9):1220-1222.

[4]陈才铭,颜灵志.喹诺酮类药物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J].医药导报,2010,29(5):680-682.

[5]王秀云,刘明亮.吉米沙星在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26(6):259-267.

[6]陈文腾,符蔚,朱江.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8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杂志,2007,47(32):134.

猜你喜欢
甲磺酸沙星喹诺酮
喹诺酮类抗菌药应关注哪些特殊的不良反应?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328例住院患者应用甲磺酸加贝酯的合理性分析Δ
西他沙星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替米考星与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技术探讨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药物性肺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