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的至美人情
——读杨绛散文《老王》

2011-08-15 00:49蒋玖萍
中学语文 2011年36期
关键词:钱瑗住处人情

蒋玖萍

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读杨绛先生的散文 《老 王》,不仅仅是因为那质朴简约的语言,更是为流淌在散文中的至美人情。一直以来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喜欢这篇散文,为什么每次读它都能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情愫,为什么每次都沉浸在这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的文字中不能自拔,直到年近不惑,重读先生的《我们仨》、《干校六记》、《走到人生边上》,终于找到了散文中“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得愧怍”的原因:那是一个幸福的妻子、幸福的母亲在享受天伦之乐时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反思。“愧怍”二字折射出的是一颗令人高山仰止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心。老王的善让人赞美,老王的苦令人同情,而散文中先生的至美人情让人自惭形秽的同时,却又让我感到阵阵温馨,愿意徜徉其中。

一、作者的幸运

本文写于1983年3月,这一段时间是先生夫妇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之后,在遭受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之后,第一次真正的回归到安静祥和的生活之中,心灵在经历了长期的痛苦跋涉之后终于找到了栖息之地。

1977年,在胡乔木的帮助之下,先生夫妇结束了在北师大外语系小红楼的借居生活,搬进了三里河寓所,拥有了意料之外的宽敞的房子,有了固定的家,有了自己的书房,可以自由而不受干扰地创作研究。女儿女婿也和他们一同居住,共享天伦之乐。无论是作为学者、作为妻子、还是作为母亲,作者在这一时期都是幸福的,此种磨难后的幸福怎能不是幸运呢?先生本就不是一个追求物质的人。

1978年到1979年,钱瑗去英国留学,使得作者饱受思念之苦。1979年钱瑗从英国回来后说,她今后再也不出国,再也不离开家了。之后的几年他们一直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这也许是先生晚年最幸福的几年。

1980年,钱钟书辞掉文联职务,挂职赋闲在家,创作他的著作《管锥篇》,而作者也致力于她的代表作《堂吉诃德》的翻译。生活不仅和乐而且自由宁静,一向知足常乐的作者忽然间得以享受如此之生活,怎能不感谢上苍,说自己是幸运的呢?

二、老王的不幸

三轮车夫老王是个单干户,没有组织,这在那个混乱的社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无组织意味着无政治方向,无政治方向就有反革命的嫌疑。这是老实的老王在社会政治上的不幸。

老王饱受肉体的摧残,他几乎是半个瞎子,一只是 “田螺眼”,而另一只眼也患有夜盲症不太看得清楚,因此他生意惨淡,这是老王身上最明确的不幸。而关于此不幸的成因却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说老王年轻时不老实,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其二是说老王从小营养不良导致。因此老王的这种肉体的不幸是大家的共识。而作者却认为后者的不幸比前者更为不幸,为什么呢?作者不是一个崇尚物质的人,在此为什么把物质抬得如此之高呢?仔细想想前者的答案中显示老王年轻时可能有过爱的追求,有过爱的体会,而后者却不能表现这一点。为爱而受伤害远胜不知爱为何物。

老王无亲无友,孤苦伶仃,可他内心深处却又潜藏着对亲情的强烈渴盼,正因如此当作者问他的家时,他的回答却是“住那多年了”。“多年”说明老王在此地居住的时间长了,这也许是他一生居住的地方,也是他父母留给他的藏身之所,可此地在老王心里却不是家。“家”和“住处”的区别是什么?“住处”是客观的、物质的地点、房屋,而“家”却是有温暖、有爱的场所。老王不答“家”而是答“住处”不正反映了老王对家、对亲情的渴盼吗?一个生活都难以保障的人,在精神上又有不切实际的渴求,这是不幸中的大不幸。

三、愧怍

愧怍即惭愧的意思。而散文原来的句子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从“多吃多占”到“幸运”反映了作者从生活到灵魂的反思。“多吃多占”仅是指作者对吃了老王的鸡蛋而感到惭愧,“幸运”所指的却包含着精神的成分。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物质上作者给了老王很多的帮助根本谈不上多吃多占,但精神上它忽视了老王精神的追求而老王却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情感。

老王没有家却有对家的渴盼,这一点作者她在与老王的对话中是知道的,“家”和“住处”的区别作者是明了的。在钱瑗和钱钟书相继离开后,作者在《我们仨》里这样写道:“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 ‘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没有爱就没有家,作者却无视了老王对家的渴盼,回忆起来感惭愧。

老王为“我们”家送冰“主动”要求车费减半,而我却“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而我却“一定”要给,老王担心我们没钱看病,我却对此一笑了之;老王生病,我虽然给钱却不知他得的是什么病,吃的是什么药;老王扶病串门,托人捎话我们也是不置可否;老王送来鸡蛋和香油,而我没有让他进门喝茶;老王死了,我们竟然不知情,不知他是回族人,不知道他葬在哪,也没有过问此事。回顾这些,对于作者这样坦荡、淡泊的学者怎能不觉的惭愧呢?回归人性的本质,尊重先生的人格,遵循先生的情操,这份愧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内心真挚的歉意,是作者灵魂的忏悔,更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对自己人格的锤炼。

从自己的灵魂深处解剖自己,对自己做错的事件敢于诚挚的表示歉意,不是一般人所能为,其高尚的品格,至美的人情让人望尘莫及,高山仰止。

猜你喜欢
钱瑗住处人情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米可闯关(二十八)
女儿的感恩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言传不如身教
带动物们回“家”
不要透支人情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人情之美
学林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