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化语文学习心理上下真功夫

2011-08-15 00:49张士建
中学语文 2011年36期
关键词:习惯语文老师

张士建

在浓重的“应试教育”阴影之下,语文是受灾最明显的学科之一。在调研了本地区部分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后明显感到,广大师生既不敢也不想挣脱“应试教育”这条锁链,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程式化严重,学生缺少思维的时间,主动参与不够;应试型训练繁重,学生知识面狭窄,读写活动量达不到基本要求;在校时间太长,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体验,缺少丰富的生活积累,缺失深刻的独立思考……而且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给学生带来了或隐性或明显但比较普遍的一系列学习心理障碍,比较突出的有下列几种:

1.应付心理。表现为缺乏明确的语文学习目标和积极主动的追求,只满足于完成或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得过且过。不少学生还有这样的一个观点:语文学习平时功夫花多花少没有多大作用,花多了到时不一定考得好,花少了到时也不一定考得差。

2.浮躁心理。表现为静不下心来读书,好文章读不出美感,不去深入地理解和深切的体验,难得产生共鸣,极少涉足教材之外的文章、书籍,即便是新课标规定的课外必读名著,也难得翻阅,为应付考试,则背背名著简介,做做模拟试题。写作缺乏创作的冲动,不去精心构思,仔细琢磨;老师批阅后,只看分数,不看提示,更谈不上去推敲老师为什么这样改动,为什么这样评点。

3.抵触心理。表现为不满于读那些有距离感的课文,听那些缺乏独到见解且语调平淡的“盗版”分析,做那些刁钻古怪的繁琐练习,如果说这些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课上拒绝参与思考和讨论活动,不研究问题,不举手发言,课后绝少预习、复习,所谓的“软”任务能不完成则不完成,能少完成则少完成,能迟完成则迟完成,更反感课堂作文和课后练笔,长此以往,怎能提高语文能力水平呢?

4.自卑心理。表现为在多次发生自己的理解与“权威”的分析不吻合,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的结论不一致,自己的文章总是在60-70分之间徘徊后,失去了能学好本来还比较喜欢的语文的自信,得出“自己本不是学语文的料,自己的语文水平只能如此”的简单结论,若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哪怕是言过其实的激励,则会愈加自暴自弃。

如此等等的消极甚至是抵触的心态,如此沉闷的缺乏合作、交流的教学气氛,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上得去?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能提高?正因此,有不少语文教师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惑,以至无可奈何,无所作为。

其实,面对那么多成功的教改案例,我们没有理由消沉,通过对那些成功教改密码的破译,我们应该得到诸多启示:

否定应试教育不等于否定具有一定选拔功能和评价功能的考试制度,单从考试制度本身的改革来看,如今更强调能力立意,更强调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在为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成功的语文教改,都具有语文素质教育思想为其灵魂的共同特点,而深受其益的学子们即使在应试方面也同样得到了令人满意甚至是更好的结果。

“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理解、尊重、关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包括我们教师自己。我们为什么自觉或不自觉地让学生在单调乏味、烦闷压抑的语文学习中受煎熬?又为什么总使自己处于一种难堪的境地而不能自拔?不论从语文教育本身来说,还是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来看,今天的这种机械的、应试的语文教学现状实在是应该加快且彻底改一改了。

要想彻底扭转这样的局面,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老师首先要重塑语文教育良知,要有足够的勇气砸烂“应试教育”的镣铐,尤其要注重优化语文学习心理,创设良好学习心境。

一、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语文学习的内驱力。

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研究成果和其他研究者的相关调查结果皆表明,中学生其实是很喜欢学习语文的,其喜欢程度排在十几门学科前列。但又有调查表明,大多数中学生是不愿意上语文课的,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枯燥无趣,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学习吃力难有长进等等。如此看来,问题症结主要还在于教者。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多反思并改善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帮助学生激发并不断强化语文学习的内驱力。

一要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动机。据调查统计,目前中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可大致分为这六种类型:(1)无所谓型;(2)模糊型;(3)任务型;(4)直觉型;(5)功利型;(6)深远型,即学习语文是为了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相对而言,第(3)(4)(5)种类型所占比例要大些,第(3)种学生学习语文常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缺乏强烈的内驱力。第(4)种学生学习语文总是“跟着感觉走”,动机不是很明确,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第(5)种学生常常把语文看成是升学的手段,或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工具,带有很明显的功利色彩,也没获得语文学习根本目的的真谛;虽说这多少也会产生激励作用,但常常表现为一种短期行为。

第(6)种类型才是具有崇高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应引导学生有意培养并不断强化。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最主要的文化载体。学好语文既可使自己增长智慧,陶冶性情,完善人格,还可促进自己明天成家立业,报效祖国和人民。当学生真的意识到学好语文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后,学习语文的动力就会不断增强并得以长久保持。

二要改进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我们要精心指导学生去读、去品味、去体验、去感悟。即使有的年代久远,只要我们尽可能多地提供背景材料,应该相信学生完全能够读通读懂、充分领会的。古典诗歌的壮美或柔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散文的真情实感,小说、戏剧的精巧构思,总会使学生留连忘返、手不释卷的,还有大政治家的精辟论述,虽说理论性强,但也会因其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具有震撼力的语言气势,而使人不忍卒读。作为教师切记要少讲精讲,因为即使是再精到的讲解、赏析,也无法取代学生自读、自品而产生的无穷乐趣。

三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常享受到畅所欲言的痛快和写作创造的满足。在读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议论、讨论、争论以至辩论,这样不但能训练或展示口才,更能培养快捷敏锐的思维。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谁都有创造的本能欲望,若总是要求学生写一些几代人都写过的题目,或到什么季节便写什么样的题目,还事先确定一些“规范”、程式,学生哪有兴趣去编,哪有内容去填,到头来只会扼杀掉学生写作的灵性、个性和兴趣。有指导性地让学生写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学生哪有不愿意的?

没有动力,就没有语文学习的乐趣;没有乐趣,课堂就活跃不起来;没有乐趣,思维也活跃不起来。动力是长期投入语文学习的理性保障,乐趣是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支撑。

二、支持学生始终掌握语文学习的主动权。

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不能越俎代庖。遗憾的是,不少老师不是怕讲不到讲少了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是担心学生自学能力有限或教学时间不够,课堂上总是大讲特讲,细嚼慢吐,结果却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听得厌烦,昏昏欲睡,成绩也得不到提高。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就是要求教师充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地还给学生。

一要确保学生有充裕的语文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三个弊端必须要改:(1)号称“启发式”,实则或是提一些无效问题或低水平问题,让学生不是觉得无讨论的必要,就是不知云里雾里;或是教师自问自答,仍一讲到底,学生缺少充分思考的余地,缺少充分交流的机会。(2)课后作业太多,甚至无法应付。学生抽不出时间去咀嚼消化,也没有时间去预习新课,准备课上讨论的问题,或拓展读写,让自己得到片时的自由读写享受。(3)“封闭式”教学。既与现时的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联系少,更与校外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少。用“疲于应付”一词可概括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应付,便失去了主动性;疲惫不堪,也就谈不上还有多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要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学生养成了书写认真工整的习惯,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诵读记忆好词句、好文段的习惯,笔记摘抄的习惯,课上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及时预习复习的习惯,作文前先拟提纲的习惯,课外多读多写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勇于质疑的习惯等等,那么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也就形成了,语文就不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了,就会融入学生生活化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语文学习就真正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三要指导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学会,而是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语文学习也有规律可循。只是简单重复地一篇篇教,一篇篇练,尽管也会有点滴进步,但绝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和快速提高。要想彻底改变“少慢差费”的现状,必须在指导学法上狠下功夫。按照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类训练,分点落实,逐项要求,逐层提高。但切忌以教代学,以讲代练,必须多让学生动嘴读,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笔写,动手做,动脑思,从而在确保一定量的训练基础上,逐步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语文读写水平。

三、鼓励学生经常享受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只有投入,没有回报或极少回报,谁也不愿意干这样的傻事,语文学习也是如此。许多学生反映,语文为什么总是一读(听)就懂,一写(说)就错?为什么花了很多功夫却收效甚微?多次失败,反复受挫,还有多少学生会一如既往地认真踏实地学习语文呢?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经常享受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一要坚持激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亮点,甚至有意放大亮点。理解、尊重、信任,肯定、表扬、奖励,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这些,教者应该适时适度地给予满足。语文学习收效不太明显,甚至较慢,但教者应坚信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学好。多积累一点语文知识,多读几篇好文章、几部好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分析有见地、有新意,作文构思巧,哪怕只有一两个精彩句子,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张扬,学生正是在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实在的评价、热情的鼓励中不断进步的。否则,总是用“标准答案”来验证学生的分析,用标签式评价来对待学生的写作,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多读多写的激情必然走向低落、消沉以至衰竭。

二要重视及时反馈,让学生切实看到发展的可能和空间。特别是作文批阅和评价,学生刚交上作文,还有急着想看到老师批语和分数的期待,还急着想听到老师评讲课上对自己创造性劳动的赏识,但若等上一两个星期才拿到作文本,学生早就无所谓了,可能看都不看就弃之一旁,甚至连自己当时是怎样构思、写了什么都已模糊不清了,这样的情绪状态无法与教师充满激情的评讲合拍,评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可以当堂搜集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点评几篇学生习作,既要准确指导学生如何写得更好,也要用欣赏的眼光和口吻适当放大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和成功处;我们还可以拿出老师自己的“下水作文”,或提供几篇高质量或有个性的例文,和学生一起研究赏析,探寻成功的规律和路径,收效一定非同小可。

三要引导学生化大目标为一个个小目标,让学生经常在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中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学生努力了,尽力了,也就应当有相应的收获,老师除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外,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自我评价,自我促进。既要勇于和同学作横向比较,更要善于同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对照老师提供的科学评价标准,逐步学会自我分析,既要看到自己还存在的种种不足,毫不留情地自我批判,及时有效地自我调整和完善,更要经常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发掘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毋庸避讳地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真真切切地体验进步的快感,实实在在地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取更大的学习动力,赢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学习有其特殊性,语文读写水平的提高往往是缓慢的,但只要教者引导得法,特别重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学生能够始终确立主体意识,始终保持积极心态,那么不但一定能学好语文,而且还能因此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全部,从而觉得学习是艰苦的,但更是充实的、快乐的。

猜你喜欢
习惯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