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庆[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 鞍山 114044]
作 者:屈大庆,文学硕士,辽宁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文化。
孙犁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也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他的小说大多以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图画,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其作品思想深邃,文体清新,艺术风格鲜明,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
短篇小说《荷花淀》是孙犁最广为人知的一篇代表作,其艺术特色鲜明独特。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题材,但作品语言格调与其他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风格迥异,文章中并没有弥漫硝烟的战争味道,读者能够感受到的反而是白洋淀美丽清新的景色,白洋淀人民积极生产,保家卫国的热情,以及文章所散发出来的浓郁的艺术氛围。这篇小说跟孙犁的其他作品一样,语言简单、细腻、质朴,叙述中抒情成分浓厚,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程式,采用了散文式的结构,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非常完美,文中对话和细节的描写尤其突出。
这篇小说用精练的笔墨,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妇女的群像。文中并没有激烈的枪战场面,没有智勇双全的抗日英雄,有的是一群勤劳、勇敢、能干、多情的妇女,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译者是如何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的。
译者准确、贴切的措辞是原文思想内容得以准确再现的保证,而选用恰当的词语又由译者的译语水平所决定。一个精彩的措辞可能就会使译文增色不少,而一个蹩脚的用语也可能使译文黯然失色。戴乃迭女士在选词方面做的可谓是恰到好处,尤其体现在动词的选择上。试看下面的例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The thin,fine strands leaped and twisted in her arms.
这是文章开篇描写水生嫂编席子的情景,这篇小说主要是描写白洋淀的青年女性形象,但是关于人物的肖像描写,除了男主人公水生的轮廓有简单的几笔勾勒外,包括女主人公水生嫂在内的其余任何人的外形都不着一字。但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水生嫂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技巧,动词“缠绞”和“跳跃”使用的尤其精彩。戴乃迭女士将其译为leaped and twisted实为绝妙,选词准确恰当,水生嫂热爱生活,勤劳朴实,心灵手巧的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描写水生嫂一边编席一边“有时望望淀里”,这里的“望”译者译为“strained her eyes towards the creek”,strain一词选得好,形象地描绘了女人期盼丈夫回家的形象,笔者在读译文时仿佛看到了女人一边编席一边伸着脖子往淀里望,希望看到丈夫身影的殷殷期盼。
当女人听到丈夫要加入大部队参军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个细节描写得非常生动,“震”和“吮”用得精彩,揭示了人物心理刹那间复杂微妙的情感波澜:既舍不得丈夫离家打仗,心里又充满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日寇的憎恨的矛盾心理。译者将这两词译为twitch和suck,原文意思表达清晰明了,尤其是twitch一词表达了人物因为抽搐而震动的细节动作。
孙犁的这篇《荷花淀》语言朴实简洁生动,在对话的部分还使用了一些河北的方言,因此选用的大多是一些简单常用的词语,清新朴实的风格在文章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戴乃迭女士的译文也较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在翻译一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语言时,并没有直译,而是采取了释译的办法,既正确地表达原文意思,又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在水生夫妇话别时,丈夫说“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这里的“谢你”自然不能直接译为thank you,因为“谢”在这里要表达的是“弥补,补偿”的含义,因此译成“I’ll make it up to you.”恰到好处。
孙犁的小说大多是以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这篇也不例外,文章中多对话,语言口语化,因此使用了一些河北的方言,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语境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戴乃迭女士翻译的几处方言。首先是两处“拖尾巴”的翻译:
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人拖尾巴。
…,for fear their folk would try to hold them back.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I don’t want to be a drag,but there’s a jacket I forgot to give him.
“拖尾巴”在方言中指拖后腿的意思,一句出自水生之口,一句出自想要探望丈夫的青年妇女,翻译有所不同。Hold them back相比want to be a drag语气要正式些,也比较符合水生的身份,而后者出自妇女之口,又显亲切,比喻也甚为恰当。
一篇好的译文总是离不开译者对各种翻译技巧的运用。戴乃迭的这篇译文看似轻松随意,却正好体现了译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各种翻译技巧的谙熟。大致来说,体现在译文中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这篇小说开篇直接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和人物,熟悉历史的中国读者自然能够通过上下文了解到故事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但是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读者可能就有些困难了。译文在一开篇加了这么一句“It was a summer night in the year 1940.”交代了故事的具体时间,对读者理解全文有很大的帮助。文章第二段直接引入白洋淀的话题,对异语读者来说未免有些突兀,不知道白洋淀是何许地方。译文在段首加入介绍白洋淀的句子——Baiyangdian Lake lies in the middle of the province of Hebei and is known all over China for its reeds and rushes.——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文中水生夫妇对话提到同口,这个地方可能是读者不熟悉的,有必要在翻译时解释一下,因此译文加入了插入语:
假如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if they manage to get a base at Tongkou——which is only a few dozen li away——that will alter our position here completely.
上述几例是为补充原文意思而增加的句子,下面两例则是因为英语句法的需要,加入必要的连词,也是我们翻译必备的技巧: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So long as you know that we’re up against,that’s all.
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
You’re doing the right thing,Shuisheng,so I won’t stop you.
原文中声音词的运用不算多,但凡有出现,戴女士都翻译得很仔细。原文拟声的修辞手法在译文中达到了同等的效果:
(1)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They paddled easily along while water gurgled on each side of the boat.
(2)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The oars plashed loudly…
例一句中,人物心情愉悦,节奏缓慢,因此形容水声只用了一个字“哗”,戴女士译为gurgle,将水拟人化,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欢快的心情,生动贴切。例二描写的是在看到日军船只时拼命划船的紧张场面,因此形容水声用了叠词“哗哗,哗哗,哗哗哗”,节奏明显加快。戴女士选用了plash这个拟声词,单音节发音短促,而且有摩擦音,与gurgle相比,节奏明显加快,原文效果得到了成功的再现。
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孙犁的代表作品《荷花淀》以其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的泥土气息而享誉文坛。小说以自然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群白洋淀妇女的成长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戴乃迭女士的英译Lotus Creek在选词,造句以及翻译技巧的运用方面技艺纯熟,不仅完整无误地表达了原作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也和原作颇为相似,韵味十足,实乃一篇佳译。
[1] 韩勤.浅析孙犁《荷花淀》的艺术特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2] 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