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劲松[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 武汉 430205]
作 者:叶劲松,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讲师、湖北美术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当代设计。
水墨是具有中国文化符号特征与哲学智慧的优秀民族艺术。水墨介于平面设计之中,使得平面设计在当下获得了新的语言样式,有利于本土设计话语体系的形成。水墨简约、空灵、虚静的空间营造意念对中国平面设计的影响至为深远。
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十分独特,这与本民族古代哲学有着悠远的渊源。《易经》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学说,为中国的空间概念确立了最早的也是最根本的哲学范畴。儒家主张“中庸之道”,以“充实之谓美”,由实到虚,强调万事万物阴阳对立中“阳”的创造力,着重于对“有”的肯定。道家主张“道”是万物之本,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家着重强调“无”的功能与作用,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儒、道的观点虽有差异,但对空间的认识却基本一致,即“空间是两种对立力量和谐而又动态地共存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与相互转化”。正是这种独特的空间意识,使中国的空间概念不是“处于物质元素之间的空隙”,而是“位于更高层次的关于宇宙、自然界、社会与人生的意念”。(罗小未《中国建筑的空间概念》)所谓空间意象,即创作者通过空间营造而表现出来的对宇宙、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悟意念与艺术想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有机统一的结果。
中国水墨十分重视空间意象的营造,讲求阴阳互用,虚实相生,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水墨中的空间,是充满着精神流动和情感浸染的具有意象特质的空间,是具有生命感、节奏感、空灵感的灵性空间。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相生,在二维平面上构造黑白空间与空灵之境,是一些钟情于水墨风格设计的平面设计师常用的空间意象营造手法。
(1)化实为虚。艺术创作是把一定的现实生活转化为艺术形象。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现实生活,故艺术必须写“实”。倘若脱离现实生活,艺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艺术绝非现实生活的简单摹仿和再现,而是渗入了艺术家情感、理想、观念与审美后创造的高于生活的一种意象。如果说现实景物是“实”,通过景物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是“虚”,那么化实为虚就是要化景为情,“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范希文《对床夜语》)。以虚写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写实,景物是死的,不能动人;只有化实为虚,才能意味无穷,境界悠远。
《消失》是第二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的金奖作品,该作品运用了化实为虚的空间意象表现方法,避开实体的北极熊形态,仅用三个墨点和一根墨线来简约地勾画出一个“似与不似”之间的熊的意象,大面积的空白空间意蕴无穷,引人遐想。作品揭示了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北极熊日渐消亡这一严峻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深深担忧。
(2)化虚为实。化虚为实,就是“虚者实之”,就是将“胸中之竹”转化为“手中之竹”。化虚为实突出地表现为将心境物化。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情感、审美观念等用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化无形为有形。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凡是感受不到的东西,对美感来说,就不存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美是具体的,需要通过可感的艺术形象来感受和体悟。宋代画院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考题,“香”为无形之物,甚难表现,一位高明的画师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在画面上刻画了几只蝴蝶绕着奔走的马蹄翩翩飞舞,将嗅觉的“香”物化为视觉形象,构思独特,表现准确,意境佳妙。作者将虚的嗅觉形象,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其转化为实的物化形态,从而唤起观者的通感联想与审美感悟。
平面设计中常常有一些抽象的概念、信息难以传达,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却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印象苏州”主题海报大赛中大量作品就运用了这一表现手法,这些作品运用鱼、米、小桥、流水、人家、塔、窗等具象元素与水墨相结合,直观地传达了苏州给人的种种感官印象,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独特的苏州特色与水乡韵味。
(3)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中国水墨创作的重要美学原则,是指虚和实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扬雄云:“虚实荡,故万物缠”,“有实有虚,流止无常”(扬雄《太玄》)。虚实相生是水墨空间营造的重要艺术手法。“我们画面的空间感也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虚(空间)同实(实物)连成一片波流,如决流之推波。明同暗也连成一片波动,如行云之推月。”(宗白华《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虚与实的变化可以形成一种生命感、节奏感与律动感。
运用水墨手段来营造恬淡逸人、虚实相生、水色淋漓的氛围,从而征服欣赏者的心。以虚带实,以无纳有,以意驭物是众多设计者惯用的手法。云山诗意楼盘系列报纸广告大量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虚无缥缈的水墨云山与照相写实的老年夫妻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岁月流逝,夫妻情长,老而弥坚的意念与信息。作品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空间之美、生命之气与文化之感,恬淡逸人的水情墨韵令人对云山诗意楼盘充满遐想,为之动容。
中国水墨的空间是以黑白为主的空间。中国水墨画面构成的一大特点在于注重空白的整体布置与运用,讲究计白当黑,知白守黑。这一特点是受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等哲学的影响而形成的。黑白两极互为对立,互为凭借,相互衬托,没有白,无所谓黑;没有黑,也显现不出白。清张式《画潭》云:“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在中国水墨中,空白是画面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形的延续和意的延伸。
对空白的“置陈布势”,是中国人对“道”的体验与应用。实者,黑也;虚者,空白也。只有知其白,才能守其黑。黑从白现,虚从实生。“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肆力在实处,而索趣在虚处”(戴熙《习苦斋画絮》);“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蒋和《学画杂论》);“无画处皆成妙境”(重光《画筌》),空白处往往透着精妙,虚无处常常藏着意趣,这些论述均说明了空白的重要。八大山人画鱼,齐白石画虾,二者均未画水,而是留下大面积空白,空白即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空白”在中国水墨中具有多种意象,可“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是画中之画或画外之画。
当代中国平面设计从水墨画中借鉴了空白的“置陈布势”之法,用简洁的笔墨塑造了充满东方韵味的设计意象与黑白空间。云山诗意楼盘广告很好地运用了黑白空间意象营造之法,以寥寥数笔墨色线条勾勒出一个诗意化的人居环境,可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一座小小的房子坐落在画面的右下角,天空中悠悠的白云仿如自家的风筝一般,既可信手拈来,又可悠闲远观,大面积的空白虚空、纯净的黑白空间予人以禅道般的虚静之感,风格简约,意味无穷。
意境是中国水墨的灵魂,也是水墨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中国水墨中的意境是一种空灵之境,弥漫着一种生命元气,是宇宙万物生命元气和艺术家内在生命元气交感化合的产物。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与画意交融互渗的意境营造方式是中国文人的独特贡献。中国文人水墨往往具有禅道之意。文人画家为了使自我性灵得到解脱,借助禅道的力量使画面产生虚无缥缈、烟云变幻、空灵深邃之境。它是瞬间的,又是永恒的,既是哲理的,又是感性的,具有神秘、清寒、空灵的东方艺术特质。意境越是淡泊与空灵化,则艺术意味越深,所表现出的意蕴也越丰富。“美感往往产生于空灵的幻境,产生于人与物象之间的距离。云雾中隐约的山水、风雨中迷离的大地、落日后的万家灯火、月光下的幽静村庄,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人们从这迷蒙的景色中认定,是人与物的距离化、间隔化酿造的朦胧,创造了美的境界。”(邓中和《书籍装帧》)
靳埭强先生是将水墨融入设计的集大成者,尤其善于运用水墨来营造空灵之境。靳先生的海报作品中往往运用大面积的余白与简洁、灵动的笔墨来营造摄人心魄的设计意境,那笔墨,动若蛟龙,静如处子,动静皆为绝妙;那余白,恬淡虚静,弥漫禅道之气。日本设计大师田中一光说:“靳埭强的海报是极富东方色彩的。他每一张作品都流露出中国传统上的风格,静盈而端庄,简洁清亮,毫不纷乱,常见一大片留白,整洁中如清风拂过,成为海报的主题。构图简约。在靳埭强那静悄的画面上,常见墨迹遗痕。笔和墨描画出来的不是什么绘画,也不一定是字,只不过是饱沾墨液的毛笔在运走时表现出优美的轨迹来。那些由黑色到灰色以至呈现出奇妙的浓淡度,使人感到是东方心魂的跃动。”
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在借鉴西方先进设计的同时,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根基之上不断创新。将水墨的空间意象化用到平面设计之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既是对水墨传统的延续,也是对中国平面设计语言的创新。水墨语言与现代设计观念的进一步融合,必将涌现出更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审美品格的优秀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