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课堂叫“放手”——初中作文评讲课的新尝试

2011-05-31 08:16:52广西张秀丽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放手评分标准评语

广西 张秀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写作是学生的痛,评改作文更是老师的痛。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当前,教育领域的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作文评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改变过去“徒劳无功”的做法,打破常规走改革之路。语文教师力求在作文评改中学会“偷懒”,让学生放飞思绪,自由表述。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于是,我顺应了新“课标”的要求,改革作文评改理念和方式,变传统的评改模式——“我教你写,你写我改”为“学生写作,学生评改”的新模式。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评改,在评改中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我也可免去评改作文的烦恼。于是我自嘲称之为“‘放手’的课堂”。

“‘放手’的课堂”的具体操作,分四步走。

一、明确标准

学生在评改作文前首先应该明白作文评分标准,有了标准,学生就有了评改的准绳。于是我把优秀作文的标准列成表格交给学生。

附表格如下:

作文评分标准

学生明确了作文评改标准,习作结束后,列好作文评分标准的表格,立即给出自评分值即给自己的作文打分。

二、分组评改

在作文评改课上,我把全班同学的习作全部发给除习作者本人以外的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评改。要求四个同学把组内的四篇作文轮流看一遍。每位学生读完作文后,就依据评分标准,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要求学生学会旁批并用说明式、评改式、提示式的方法来评改作文。如有不同的意见,可在小组内讨论;分歧较大的,则可邀请老师加入;例子比较典型的,可在班上集体讨论。这样的评改过程真正体现了作文评改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的新“课标”理念。

接下来就是批改者给作文写上评语。评语的模式我是这样规定的:评语=优点+建议。要求写优点时用赞扬的语气,关照全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布局谋篇等。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不止一次的语言错误现象,用委婉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当然,对于学生的评语,不能要求太高,只要能把自己印象较深的一两个方面用流畅连贯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另外,为了防止少数学生偷工减料,我也对评语的字数规定一个底线——不少于50个字。然后要求学生在评分标准的表格逐项打分。最后,要求学生写上自己的姓名,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责任意识。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会批改的绝不只是在批改别人的作文,更重要的是:在这同时也学会了批改自己的作文,写作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三、交流心得

学生互改作文后,还有一个环节——交流心得。交流心得的环节即是批改者与习作者面对面地把自己对习作的看法进行陈述,交换意见。这时要求习作者仔细推敲并深入思考——这样修改到底好不好?好在何处?如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请老师帮助分析。老师也提醒习作者千万不要对所有的批语不仔细思考就一概接受。安排交流心得的环节让学生思想碰撞产生火花,从而在交流过程中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人人想说,人人敢说,人人会说,畅所欲言。评论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感受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交流写作的经验和方法。这个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时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美文展示

我把作文评改当作是激发学生情趣,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评改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一词一句的妙用,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结尾,一个好的修辞,一个好的细节,一个好的文段,只要有进步、有发展我就肯定它是好文章。

在作文评改的最后环节上,由评改小组推选典型作文在班上朗读。读完后,全班同学讨论该篇作文值得学习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让习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方法。此时,批改者和习作者同堂而论,这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交流,比起第三个环节——面对面的交流又更进一步了。往往作者在虚心接受“评改者”的批评的同时,又据理力争,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热烈。此时,老师根据训练要求,从深层的作文理论上加以引导。例如:记叙文怎样筛选提炼限字作文的题材,怎样布局谋篇,如何让自己的作文语言亮丽起来等。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老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互批后仍然有问题的作文,还要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

在作文评改的整个活动中,教师应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宏观调控,个别辅导,并做到适时参与、适时辅导,切不可撒手不管。尤其是训练初期,教师的扶持、传带更不可缺少。另外,在所有的环节结束后,教师最好能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并把检查的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互评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更认真更热情地去参与下一次的互评活动。

这种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放手”的课堂,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好处:

1.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

在评改、交流、商榷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贯穿始终。通过阅读,了解了同学作文的思路,并且使自己的作文思路更清晰,从而起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2.加大了学生的写作量,增加了课堂作文教学的容量。

有位语文教学专家指出,写作练习多多益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很快提高。

3.通过作文及评改作文这个系列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和良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放手的课堂”模式。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放飞思绪,自由表述,写作能力也因此而得到了提高。学生将“苦写”变成“乐写”,而我也由“苦改”变成“乐改”,同时也能真正地把自己从传统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了。

[1]新课程报——语文导刊.

[2]语文周报.

猜你喜欢
放手评分标准评语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四川文学(2020年11期)2020-02-06 01:54:52
永远的格纹
优雅(2017年11期)2017-11-11 08:59:21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例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自主性角色游戏的思考
“放手”炼出的独立与自主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37:10
浅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放”与“不放”
海峡两岸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的比较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50
多措并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
针对TOPIK评分标准的韩国语写作教育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