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略读课文作业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2011-02-19 14:01:37浙江高惠辉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课文作业语文

浙江 高惠辉

作业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朱绍禹说过:“只有练习,听说读写的技能才能成为自觉的本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在练习作业时,才能达到最高点。”语文作业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对课堂作业设计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大部分教师把作业设计的重点放在了一些经典的篇目上,对于教材中出现的略读课文却不够重视。再加上这类文章课后没有习题,不能为一线教师提供足够的参考,因此,略读课文的作业设计往往成为课堂一处被遗忘的角落。

一、略读课文的定义及其特点

“略读课文”是指入选人教版教材的,用“*”表示的课文,一般都紧跟精读课文后面。入选的略读课文选材相当广泛,从抒情叙事、散文游记,到科普小品、说明文、诗歌,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方面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

关于“略读”,在《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论述:“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课标”中的“略读”与“精读”、“浏览”一样,同属阅读方法。在李德成主编的《阅读辞典》里对“略读”的定义是:“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简言之,略读,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于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略读课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步骤应该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参中也指出:“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逐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基于以上思想的引领,我们提出略读课作业设计的几点策略。

三、略读课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作业设计要关注单元目标,承前启后

略读课文有时排在单元的中间,有时排在单元的末尾。这样编排的目的不仅迁移学生在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还让略读课文发挥其总结与延伸的作用。

以《狮子和鹿》为例,教学一开始,我们就在课题前加上梅花符号,提问:带这种标记的课文看到过吗?这样的课文以前是怎么学的?那么这个寓言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呢?

这样的作业设计,使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教学浑然为一体,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好零碎的、片面的学习方法,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作业设计要借助课前提示语,提炼归纳

在略读课文之前,有一段文字,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过渡到略读,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两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设计作业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提示语”。

《狮子和鹿》课文前提示语是:“《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下面这篇课文,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认真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这为我们设计作业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读书——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设计出以下作业流程:

①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交流讨论:鹿在遇到危险时,它的角和腿各发挥了什么作用?

③体会寓意,拓展延伸。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篇课文与《陶罐和铁罐》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三)作业设计要聚焦重点内容,略中求精

由于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切忌字词句段面面俱到,过精过细,但略读课文教学并非只是略读“粗知”,也并非“浅知”。在略读课文教学中,也需要“精”的部分。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可以直接切入文章主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聚焦重点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较深层次的认识。

以《狮子和鹿》为例,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份这样的作业: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匀称( chèngchèn)挣(zhēngzhèng)脱 撒(sā sǎ)开长腿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漂亮( )观赏( )埋怨( )

(3)圈出下列描写鹿动作的词语。

痛痛快快 欣赏 撅起了嘴 皱起了眉头 抱怨 挣脱 难看

(4)理清故事,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鹿在池塘边(喝水)——发现自己的角( )、腿却( )——后来狮子扑来—( )帮它脱离险境——( )差点让它送了命。

(5)讨论交流:在鹿被狮子追赶时,腿和角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6)思考: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样的作业设计,虽然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但很显然是一篇精读课文的作业设计模式,与略读课文的阅读方式相悖。所以我们可以只保留第三、四、五个问题,先概括课文大意,再聚焦文章的重点进行探讨,接下来是拓展性思考。只有摒弃过度的设计,才能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迁移延伸,适度拓展

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略读能力。这种读书方法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相接近,备受学生欢迎。又加上略读课文往往是名家名著的节选,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可只以推荐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和介绍原作,以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欲望和兴趣。如:略读课文23课《卡罗纳》一文,课前提示“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课后又用“小泡泡”的形式出现:“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后面再次用“资料袋”的形式介绍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内容提要。教材三次出现《爱的教育》,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引导师生通过一课书去阅读整本书,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

(五)作业设计要结合学生特点,降低难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主来设计作业,切忌用一个标准,生硬地要求学生达到目标。

还是以《狮子和鹿》为例,其中一个作业设计是:

我们来读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由于是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还是很薄弱的,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既清楚又简洁地说出课文讲了什么。因而我们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时,先出示这样一个填空题:

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美丽的( ),抱怨自己细长的( ),后来狮子扑来,( )帮它脱离险境,而( )差点让它送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更要讲()。

借助老师的提示,学生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来填空,顺利地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不仅降低了作业的难度,还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所以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的同时,必须关注略读课本身的特点,从把握文章大意开始,抓住重点内容赏读,多角度地交流感受,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2]郑宇.施茂枝.略读课文该怎么教.小学语文教学.山东教育报刊社,2008.10.

[3]金彥.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建议.小学语文教学.山东教育报刊社,2007.6.

[4]宋燕晖.万新.张增甫.小学中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山东教育报刊社2004.3.

[5]苏槐生.浅谈略读课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03.9.

[6]朱文君.略读课文,今天该怎么教.小学语文教师.2008.10.

猜你喜欢
课文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快来写作业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