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学大师”综合性学习设计

2011-02-19 14:01:37安徽余传铭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文学作品大师

安徽 余传铭

活动理念

许多中学生对文学的理解是模糊而肤浅的 ,他们无法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文学,即使有少数人懂点,那也是我们姑且称之为的“快餐式文学”。面对经典作品,他们阅读的少,也缺少阅读的方法和兴趣。这次活动就是引导学生亲近文学,走进经典,走近文学大师。其实这是一次精神的启蒙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走近文学大师,就是使学生在精神上变得富有起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对文学的态度,尤其是对经典文学的态度将影响到他们的整个人生过程。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介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推动课外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2.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减少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隔膜,让学生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力量,感受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来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能力。

活动建议

准备活动(一周)

学生准备

第一组学生每人选一位自己喜爱的文学大师,并用毛笔把他们的名字写在八开的白纸上。

第二组学生搜集报纸杂志上或自己了解的文学大师的感人轶事。

第三组学生寻找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

第四组学生介绍自己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

教师准备

1.恰当布置教室,张贴如“读书,生命飞翔的翅膀”“阅读——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之类的标语和一些文学大师(苏轼、曹雪芹、鲁迅、托尔斯泰等)的照片。

2.准备胶水,把第一组学生找的文学大师的照片贴在黑板上。

3.准备笔、笔记本作为奖品。

4.第四组学生介绍自己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教师作准备补充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据说英国人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不要莎士比亚。这话虽然有点夸张,却说出了一种文化象征的重要性。那些大师所铸造的文学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也是一代代人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精神源泉。在语文课上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的文学大师,欣赏过他们的经典名篇。在这里,我们来探究一下,到底应该怎样来读经典?又怎样才能走近文学大师?

2.请第一组同学把你们准备好的文学大师贴在黑板上。

3.给大家十分钟准备,把你们了解的这些文学大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并谈谈你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4.请第二组同学介绍你们了解的文学大师的感人轶事。

5.请第三组同学朗读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以短文为主)或作品片段。

6.请第四组同学介绍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

教师补充

(1)思考。阅读经典作品,目标是进入大师们的精神天地,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所以要探索大师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表达的。

(2)比较。不妨找一些大师的传记来读一读,因为传记一般会提供大师的生平、作品的背景、影响及历史评价,这会帮助我们进入艺术境界,更好地理解把握大师的思想。

(3)品味。品味语言,体会其风格魅力,注意作品的叙事方式,把握作品的写作思路。

(4)解读。对经典作品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写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体味创造的快乐。

活动延伸根据你了解的文学大师及其作品,写一篇以“走进文学大师”为话题的文章。

附:学生作品一篇

不灭的心灯

姜 玮

他,鲁迅先生给人的印象总在脑海抹之不去……

浓密而威严的眉毛,眼睛强有力地射向远方,具有震撼力的八字须,精神抖擞的板寸头,衣着虽然简约却不简单。但是他的外表,就足以令人震撼!

闭上眼睛,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面孔正向我们走来……

闰土低着头,那黝黑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一个劲地管“我”叫少爷;孔乙己穿着那身已没有光彩的长衫,悠然自得地摇晃着脑袋,正在兴致勃勃地教别人写“茴”字;祥林嫂紧张地拽着衣角,眼睛里噙着泪水,嘴里不停地念叨:“我,我的阿毛……”

面对这一张张面容,先生他痛苦,他彷徨。所以,他要呐喊!先生的呐喊来自于心灵深处,他用犀利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却又是伟大的。面对愚昧无知的国民,他毅然弃医从文,用愤然的文字唤起了人们内心的良知。他是我国现代文坛上最伟大的旗手。他用他那崇高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

“先生用严峻的目光,严峻的语言,严峻的要求来剖析中国的传统文化;先生对中华民族有着浓厚的爱,爱之也深,责之也切。”这是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同志对先生的评价。

巴金也曾说过:“他的垂老不朽的青年的热情,至死不屈的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精湛的著作永留人间。”

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先生离我们永远地去了。当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恰如一盏明灯熄灭了……

但先生心中的光芒,将永远地照亮我们每一个人!

(指导老师:张灿华)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有两点感受: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关键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次活动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在课堂上让学生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同学们从心底感受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乐趣,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

二、注重让学生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蔡澄清先生曾说:“在读写的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存在读写脱节的问题,过分注重读,不注重写。”因此我在活动中安排了一次作文训练,既练了写,又检查了读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深化了自己的思想,在写中净化了灵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力量,感受到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

当然,这次活动也有不足。一是时间紧,一堂课上完,许多学生谈经典文学作品的感受意犹未尽,从某种程度上说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展示。二是方法指导不太具体。学生在阅读中 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值得大家思考。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文学作品大师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大师剪我也剪
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 14:10:12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少儿美术(2019年7期)2019-12-14 08:06:24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中国化妆品(2018年3期)2018-06-28 06:21:20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紫禁城(2017年9期)2018-01-03 01:30:22
大师版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