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 张艳
自主学习不足: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之结*
●刘青 张艳
“费时低效”是我国英语教学中长期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在宏观上,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明确有关,而在微观上,则主要源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近年来,一系列实证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程度普遍较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是孤立的问题存在,它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是当今青少年成长与发展进程中整体不自主的反映。
英语教学;费时低效;自主学习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英语热持续升温,英语成为了大、中乃至小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权重极大的必修课,全社会重视、关注,并为之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应当肯定地说,这些年我国的英语教学成果是显著的,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英语专业人才,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也必须承认,我国的英语教育的确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莫过于我们的教育效率问题。
我国的英语教学虽然历经改革与发展,但“费时低效”仍然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多是高投入,低收益,是一种不计成本的“广种薄收”。各级各类学校人人学英语,各类考试用书、学习辅导用书铺天盖地。还有,社会上各式各样怀有不同目的的英语培训机构不计其数。整个社会,包括我们的学校、老师、学生本人还有家长等等,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说英语是目前我国教育中“成本”最高的课程之一应当一点不过分。可是,成效几何?我们所看到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就是到了大学毕业之后,其英语仍是听不能听,说不能说,读不能读,写不能写,译不能译,即便是通过了所谓四、六级考试,其真实的英语运用水平也是了了——别忘了,有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是从小就开始了他英语学习的历程的。一句话,费时低效问题就如同一个难以挣脱的“泥潭”或“瓶颈”,困住了我们的手脚,其结果不仅是教学效率低下,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不禁要问,其原因何在?其“症结”何在?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学大纲词汇表滞后,二是教学内容滞后,三是导致外语教育普遍存在应试现象的全国四、六级统考。[1]也有人认为,英语(外语)学习过程中缺乏语言使用环境是首要原因。[2]还有人提出,费时低效,病根在于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3]等等。这些从不同视角所给出的分析与解释都是不无道理的,当然也是各有其局限性的——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以作出全面回答的问题,因为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择其要而论之,我国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地分析。宏观上,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明确,或者说社会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们的教育目标都非是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英语通。我们与世界接轨并不表现为要人人学英语。一刀切,不顾孩子的兴趣和条件,片面强调人人学英语,尤其是为考试而学英语,其结果必然是费时低效,因而也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此话题不作为本文的重点,故不再展开。微观上,其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有问题。以应试为根本目的的短视的且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了对老师的习惯性依赖,在“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心理作用下,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能动性不能充分得以调动,主动“出击”不足,被动“挨打”有余。归结为一句话,我们的英语教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
自主学习是一种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元认知学习理论等影响和支撑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新的学习理论。1980年代到现在,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内涵,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它是指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独立的选择和决策,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或自我调控。
自主学习理论认为,自主学习程度与学习效果、效率是呈正相关的。从这个角度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问题,其症结就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足。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近些年国内研究者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或者说是自主学习程度普遍较低。根据林绪芹(2005)对安徽师范大学1080名学生所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学习调控和学习计划方面,学生表现得更低。[4]其实笔者2007年对山东政法学院2006级法律专业的200名学生的问卷及座谈调查结果表明,从心理表现情况看,受试大学生有比较好的自主学习心理基础,比如在英语学习兴趣、动机、自主意识以及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基本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但在意志努力方面比较差。从行为表现即自我管理的情况看,受试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程度明显较低。这种矛盾现象说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存在心理与行为的脱节,这是目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知行分离现象的表现之一。
尽管很多学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低下的自主学习能力或程度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效果。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呢?笔者认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是孤立的问题存在,它与我们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是当今青少年成长与发展进程中整体不自主的反映。
首先,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它是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所带来的后果之一。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对待独生子女,家长或者是老师一方面是“严格”管理,“高标准”要求,另一方面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是越俎代庖。现在小学生上学得家长接送,中考、高考家长要陪考,学校班主任老师要专门负责统一保管孩子们的准考证,甚至大学生开学报到家长也要陪同,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在这样的环境下,实际上孩子们独立自主的权利被剥夺了。长此以往,孩子们习惯了“依赖”——生活上、学习上乃至感情上,习惯了“他主”——尽管他们有时还是会本能地通过对“管教”的反抗而表现出某种自我的要求。其结果不仅是造成了孩子们动手能力、生活能力的衰退——有的孩子一旦离开了家长或老师的 “手”就不知所措,而且也使其在思维上、个人行为上失去了其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其次,在学校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其中教师是有责任的,但是,将这个板子完全打在教师的屁股上也是没有道理的。第一,它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建国后我国的教育受到前苏联教育理论,尤其是传统的教学“三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观念的影响至深。整体而言,直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实质性的改变。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有现实原因的。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教师、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手脚,学校一般是不敢“放手”的。教学改革是要冒风险的,所以它一般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而不能真正付诸于实践。谁都知道,升学率是事关无数家庭的利益和孩子们的前途与命运,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安定,还有教师的“饭碗”的大事,是不容“实验”的。杜威的以“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学生即中心”等为主要论点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什么后来在美国招致了批判,就是因为美国人认为他的“实验是失败的,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为了保证升学率,传统是不能轻易放弃的,因为谁也不敢冒承担历史责任的风险。最保险可靠的还是传统的,亦即教师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当然这不是说教师不懂得自主学习的意义所在,从内心来说,其实教师非常希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为了规避风险,教师还是“甘愿”沿袭传统。试想,在老师们这样小心翼翼的“托管”下,学生要发展其学习自主性谈何容易!有人说,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是“症状在大学,病灶在中、小学”,不无道理。
其三,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或者说需要是形成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惟有浓厚的兴趣和实际的需要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发生真正充分的自主学习。反观当今学生的英语学习,其自主学习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模糊的英语学习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娄延常[5]、刘杰[6]、张军[7]等人的学情调查就表明,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对于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需要是应试——升学考试、四、六级考试等各类考试,而不是在内心深处对这门语言或课程的需要或兴趣。当然,应试也是需要的一种,也会产生动力,甚至有时候会产生相当强的学习动力,但其持久性是值得怀疑的。这种需要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也可以形成自主学习,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基本都是停留在消极被动学习的层面上,造成“费时低效”的局面。
总之,自主学习不足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症结所在。要走出费时低效的“泥潭”或“瓶颈”,除了在宏观上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以外,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正是教育部各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就目前来看,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要引导、推动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甚至路会很漫长。
[1]井升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2]周流溪.公共外语还有可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3]吴树敬.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4]林绪芹.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5,(6).
[5]娄延常.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湖北省大学生学情调查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4,(2).
[6]刘杰,庞岚.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3).
[7]张军.大学生厌学心理调查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
*本文是2006年山东政法学院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刘 青/山东政法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张 艳/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