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双元制”下的企业培训及其借鉴意义

2011-04-04 01:08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双元制学徒德国

● 刘 佳

浅谈德国“双元制”下的企业培训及其借鉴意义

● 刘 佳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其中,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又是发挥其职业教育特色、造就高水准技术工人的核心因素。从培训企业的选择、对实训教师的要求,到培训企业的招生乃至培训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德国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借鉴。

德国;双元制;企业培训

上百年来,德国以品质优良、设计合理、经久耐用的产品在世界市场赢得美誉,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已成为值得顾客信赖的代名词。之所以能有如此高质量的产品,除了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工程师对完美的追求外,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所培养出的、高水准的一线技术工人队伍是其核心因素。

一、培训企业的选择

根据德国相关法规规定,只有那些通过工商协会的资格审查并获得认可的企业,才有资格承担职业教育的培训任务,这种获取资格进行职业培训的企业,称之为培训企业。

一般来讲,企业规模不同,参与职业培训的情况也不同。小型企业参与比例较低;企业越大参与比例越高。具体比例为:约有15%的微型企业(1-4名职工)、37%的小型企业 (5-49名职工)、60%的中型企业(50-499名职工)、82%的大型企业 (500名以上的职工),依据《职业教育法》实施职业教育。大型企业、区域性联合体常常是职业教育的集中地,在超出1000名职工的大型企业中,培训生的数量要占职工总数的4%以上。[1]

具体讲,培训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所培训职业的培训条例和培训框架计划;

——具有培训总体计划:

——企业的生产类型、产品或服务及生产方式必须满足培训条例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要求;

——具有足够的培训使用设备和装置,包括机器、工具、仪器和培训使用材料;

——具有合适的培训场地:

——培训生人数与企业专业人员的比例应为:

1~2名专业人员—1名培训生;

3~5名专业人员—2名培训生;

7~8名专业人员—3名培训生;

9名专业人员以上的企业每3名职工可以有一个培训生。每名专职实训教师最多同时培训16名培训生,兼职教师最多同时培训3名培训生。[2]

在德国的行业协会设有专门的企业培训咨询部,负责调查、评估、审定申请企业的培训条件以及督导企业的整个培训过程。

二、对实训教师的要求

在德国,实训教师的师资主要由企业提供和培养,从整个师资队伍来看,来自企业的专、兼职教师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据统计,1984年德国企业的培训员为479128名,职业学校教师为170200名,企业提供的师资占德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总数的73.8%。[3]在今天的德国,各类型数目繁多的企业通常都配有属于自己特色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不仅专业技术水平高、操作能力强,而且熟悉市场需求、实践经验丰富,这也使得培训企业能够大范围的挑选优秀员工从事培训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培训员,首先要求在品格和专业方面适合培训工作、符合德国法律规定(年满24周岁;接受过相同职业的培训并且有多年的职业经验);其次,必须经过教育学和教学法的进修,并通过相应考试合格方能任职。

依据德国《职业教育法》、《教师培养法》,实训教师有权带薪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他们一般参加由教育培训部门定期举办的实训教师进修班和研讨会,着力提高自身教育管理、人才管理和开发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管理、技术发展的要求。企业承担全部或部分学费,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一些自费进修班并能酌情从劳动局得到部分学费资助。[4]

三、培训企业的招生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职业学校并不向社会直接招生,也不与企业直接联系,而是由企业负责每年九月份左右招收学徒,之后与他们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德国培训企业负责人与受培青年共同签订的有关企业培训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并在企业负担培训费用和学徒工资的情况下,对学徒进行三年的双轨制教育培训(学徒不必自己找学校,所在企业有固定的合作学校)。

每年的招生计划由培训企业根据本单位的生产计划、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采用等因素来制定;招生对象主要是结束普通义务教育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种培训职位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向有关企业提出申请。企业对申请者的材料审查后进行从业能力的测试即面试,对学徒的整体素质,包括自我表达、个人特征和行为处事,甚至家庭进行综合考查。其中,企业看重的首先是申请者是否热爱并适合这个行业、岗位,如果发现学徒不适合这个行业,企业也会坦白要求他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企业。

四、培训的方式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通常分为三阶段:(1)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广泛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教育,学生除每周用8-12小时在职业学校学习以外,其余时间均在企业接受培训;(2)专业训练阶段,企业培训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时间为4:1;(3)生产实习阶段,学生主要在企业进行上岗实际操作。

为使培训更具实效,各类企业都会结合自身实际在培训方式上做出恰当选择。大多数小企业会选择在岗位上跟班劳动与模拟操作训练的培训方式;但在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生产的高度技术化和分工的高度精细化,岗位上的训练并不能保证学徒习得系统全面的操作技能,这时,企业往往会选择建立一个专门的学徒实训工场作为岗位培训的补充。另外,拥有大量学徒的企业,还会在企业内开设课堂教学来介绍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以起到补充和加深职业学校教学内容的作用。

五、培训的内容

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除了注重技能、知识的传授外,企业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条理性思维能力、小组协同工作和合作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为了今后能对技术变迁做出灵活反应、进而接受继续教育的上进心等。

在企业内,职业培训是根据培训规章来安排和组织,规章明确规定了培训的最基本内容。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可根据具体情况充实基本培训内容、修改培训规章、补充教学大纲,综合安排知识和技能组成培训单元。其中,每个培训单元必须在传授尽可能广泛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再进行专门的运用训练。最后,将各个培训单元加以整合,组成完整的培训阶段,使各个培训阶级、培训单元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培训结束之后,培训生有离开培训企业的自由,但总的来说,大约75%的学徒会选择继续留在接受培训的企业。

六、对我国企业培训的启示

(一)更新企业观念,增加其参与培训的热情

我国校企合作发展经历的时间较短,整体上还不成熟。在培训中,企业主要是给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和实训指导,甚至于部分企业不愿为培训生安排培训,只是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而已。总的来说,无法认识自身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是其参与热情不高的根本原因。而从德国双元制下的企业培训来看,它的优势是可以使企业和培训生的利益达到双赢。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媒体的合力宣传、通力合作,让企业充分意识到参与职业培训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业,不仅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扩大知名度,而且在提供实训的过程中可以物色有用之才,进行人才储备。与德国不同,在中国,学生实习、实训的费用由学校承担,企业并未因此而增加经济负担,所以我国企业可以放心的参加到培训工作中来。

(二)严格实训教师的职业准入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我国,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企业通常不设专职的实训教师为学生指导实习,只是安排本厂经验丰富的技工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于这类技工,企业不会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更不会进行资格考核,这就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德企配备的专职实训教师,不仅负责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广泛的联系,企业随时会创造机会使两方教师一起进修,在促进双方教师的积极互动、交流的同时,还起到了扩充“双师型”人才队伍的作用。

(三)突出技能训练,强调实训

德国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上岗就可以独挡一面,这是他们在十五六岁就被扔到水里挣扎着锻炼水性的结果,使得他们从小就习惯于在行动中而并非从文字、图片中来了解现实世界的样子。在做中学、在行动中学习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根本理念,这也是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的重要原因。

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府未颁布相关政策文件对培训企业进行资格认证,企业也只是辅助性的参与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等,这些都影响到企业培训的参与和质量。因此,企业培训的顺利、高效发展还需要诸多细节工作的完善,但寻找属于中国本土的企业培训模式,使企业广泛参与到职业培训中来肯定是职业教育努力的一个方向。

[1][2]张熙.国外中小学教育面面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览[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84-85,94.

[3]The 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Trainers and Teachers in Vocational Training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M].Berlin:Berlin Press,1995:87.

[4]王运宏,易志勇.谈德国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责任编辑:刘丙元)

刘 佳/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双元制学徒德国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