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张一平
(兰州商学院 外语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任务重复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
杜 娟,张一平
(兰州商学院 外语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当任务被用来作为大纲设计的单位时,对任务实施变量和特征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众多的任务实施变量中,任务重复是其中之一。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探讨任务重复对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任务重复促进学习者口语流利性的效果最为显著,对准确性的效果次之,对复杂性的提高则没有表现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任务重复;口语产出;信息处理;影响
近十几年来,在心理语言学的框架下对任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任务特征和任务实施变量两个方面(Ellis,2000)。对任务的实施变量进行研究,目的是要发现什么任务实施变量可以预先使学习者在他们的语言产出里具有强调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的倾向。因为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Van Patten,1996;Skehan,1998)。在时间的压力下,学习者无法同时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口语表达的三个方面,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之间存在着“交替换位”(tradeoff)(Skehan & Foster,1997)效应,争夺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任务重复是任务实施变量之一。与其他任务实施变量的研究相比,对任务重复这一变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原因之一也许是人们往往认为任务重复的作用不能与有意义的交流相比(Harmer,1982)。然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重复能够提高人认知技能的速度与效率(Schneider &Chein,2003)。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已有研究表明任务重复能够改善学习者目的语产出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的某些方面,如Bygate(1996,2001), Gass等人(1999)以及周丹丹(2004,2006)等。他们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方面对任务重复的研究进展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首先,Bygate(1996)要求一名受试对一段动画故事进行复述,三天后要求该受试重复叙述同一个故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任务的重复提高了受试口语产出的流利性和准确性。Bygate 在2001年的研究中设计了一个访谈任务和一个叙述任务,10周后,两个实验组重复了他们在10周前完成过的相同的任务,然后再完成一种其他类型的新任务。Bygate 发现任务重复的作用明显。然而,学习者在任务重复时所取得的进步没有在新任务中表现出来。Bygate认为,任务重复对受试的口语产出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流利性和复杂性方面。
其次,Gass等人(1999)的研究检验了任务重复对西班牙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任务重复能够促进准确性和复杂性的提高,而且同一内容任务重复比不同内容任务重复的效果更明显。然而,学习者取得的进步没有能够迁移到新语境中去。
最后,周丹丹(2004)要求一名受试把同一个故事复述六次,结果表明,六次重复对受试口语产出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复杂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进步并没有呈现出递进的线性发展规律。周丹丹(2006)随后扩大了受试样本,探讨重复对二语学习者口语表达的影响。要求4名受试听一遍故事后把相同的故事复述四遍,结果发现重复能够提高受试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但没有提高其复杂性。
这些研究表明,任务重复可以减轻学习者在任务内容上的认知压力,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去关注其口语产出的某个方面。但是,在任务重复对受试口语产出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这三个维度的影响程度上,研究结果还不一致。这也许是因为:(1)样本数量偏少,尤其是在Bygate (1996)和周丹丹(2004: 45)的研究中, 因此,“他们的结果可能缺乏代表性”。(2)重复次数偏少。(3)测量方法有待改进, 例如, Bygate (2001)曾在他的研究中承认,流利性没有得到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所采用的“每个T 单位中的错误”这一方法过于保守。(4)以上研究以Levelt (2008)的言语产出模式或Van Patten(1996)的信息处理原则为结果分析和讨论的主要依据,没有涉及到Skehan(1998)的双模式系统理论。
本研究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对以上不足进行了改进,探讨相同内容和不同内容的口头漫画叙述任务在七周的时间内各自重复六次之后对受试口语产出三个维度的影响。除此之外,本研究还探讨了这些影响是否能够在新的语境下在受试执行新任务时体现出来。
本研究从以下三个研究问题入手,采用实验前测—实验—实验后测的方式,探讨任务重复这一任务变量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这三个问题是:(1)同一内容任务重复和不同内容任务重复对学习者口语产出的三个维度有何影响?(2)同一内容任务重复和不同内容任务重复对学习者口语产出三个维度的影响是否能够迁移到新任务中去?(3)在实施新任务时,与不同内容任务重复相比,同一内容任务重复对学习者口语产出的三个维度是否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在实验一中,同一内容任务组在第一周对漫画1进行复述,然后在接下来的六周中,每周都重复对漫画1的复述。不同内容任务组在七周中每周复述一个新的漫画内容,即漫画1~7。在实验二中,同一内容任务组和不同内容任务组各经过六次重复一周后,复述漫画8(新任务),控制组只在同一内容任务组和不同内容任务组进行第一次和第八复述时对漫画1和漫画8进行了复述。表1反映了本研究具体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
表1 实验设计
本研究分别对比了同一内容任务组和不同内容任务组的第一次复述和第七次复述,从而回答研究问题一;然后,本研究对比了同一内容任务组和控制组对漫画8的复述以及不同内容任务组和控制组对漫画8的复述,从而回答研究问题二;最后,对比同一内容任务组和不同内容任务组对漫画8的复述,从而回答研究问题三。
本研究根据随机抽样表从兰州商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三个平行班106名本科生中随机抽取了66名同学作为受试,再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即同一内容任务组、不同内容任务组和控制组,每组22人。
本实验采用了漫画集《父与子》中的8组漫画作为复述任务。这些漫画认知难度和复杂性相当。选择这些漫画有两个原因:首先,“漫画复述型任务是独白式的而不是交际型的,从而避免了交际变量对受试产出的影响” (Yuan & Ellis,2003:9);其次,“漫画可以有效地避免文化差异对受试产出的影响”(Bygate,1996:139)。
同一内容任务组和不同内容任务组的受试各完成了8次任务,研究者只收集其中第一次、第七次和第八次任务的数据。控制组的受试只需完成第1次和第8次任务,两次任务所得数据都被收集。为保证录音的质量,实验在语音实验室中进行并且逐个进行录音。由于语料过少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有三次或三次以上停顿且停顿达10秒或10秒以上的样本被剔除。最后,根据研究目的,数据被录入SPSS中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1) 流利性。流利性指“学习者在真实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没有不当的停顿或踌躇的语言产出能力”(Foster & Skehan,1996:305)。有多种方法能够用来测量流利性,本文采用发音速度测量法(articulation rate)(Yuan &Ellis,2003)。发音速度指每个受试发出的音节总数除以用来完成任务的秒数,再乘以60。但要将被重复、重组和被替换的音节、词、词组等排除在外。受试在每分钟发出的有意义的音节数越多,流利性的程度越高。(2) 准确性。准确性指“所产出的语言与目的语目标相一致的程度”(ibid.:2)。 在大多数标准的测试中,对语言准确性的定义标准都包括诸如语法、词、语音、社会语言学能力或语用能力等。但是在确定口语准确性的程度方面,语法错误仍被认为是主要因素。本文采用比较通用的测量方法——无错误小句比(Foster& Skehan,1996)。无错误小句比是指完全符合目的语语法规则的小句数量在所有小句中所占的百分比。所得到的数值越大,准确的程度就越高。(3)复杂性。复杂性指“产出语言的复杂程度”(Skehan,1996:22)。复杂性的测量一般根据从属句在数量上的显著程度。本文采用T单位小句测量法(Skehan &Foster,1999)。Foster等人(2000:360)把 T 单位定义为“一个单句以及依附于它的所有限定小句或包含至少一个除非限定动词以外小句成分的非限定小句”。用T单位小句测量法,除了把录音文本划分为T单位外,还要统计出小句的数目。小句的数目除以T单位的数目便可得出每个T单位里小句的比例,从而得出复杂性的数值。和测量准确性一样,数值越高,复杂的程度就越高。
在定量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通常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变量影响实验的结果。对本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的干扰变量主要有受试不同的口语水平、受试的焦虑程度以及受试对其口语产出的计划(planning)(Foster & Skehan,1996)。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研究者采取了以下措施:(1)用随机抽样表抽取受试;(2) 为了消除焦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者用中文发布实验指令,并且在实验开始前告诉受试,此项实验与其成绩无关;(3)打乱漫画的正常排列顺序,要求受试自己排序,避免事先计划对实验结果的干扰;(4) 为了保证实验开始时三组受试的口语水平在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采用三组受试的第一次口语产出作为前测,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的统计表明,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受试在口语表达的三个方面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流利性:p=0.157>0.05;准确性 :p=0.191>0.05; 复杂性:p=0.653>0.05)。这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完成同一内容任务重复的受试口语产出的流利性和准确性都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 (流利性:p=0.000<0.05;准确性:p=0.030<0.05)。但在复杂性方面,p=0.194>0.05,表明受试口语产出的复杂性没有显著的提高(见表2)。
表2 同一内容任务组和不同内容任务组的第一次和第七次口语产出
表2还反映了不同内容任务重复对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p=0.043<0.05),但准确性和复杂性都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准确性 :p=0.259>0.05,复杂性 :p=0.304>0.05)。
表3显示,在流利性方面,同一内容任务组和不同内容任务组都明显高于控制组(p=0.020<0.05;p=0.046<0.05)。 尽 管 同 一内容任务组在准确性和复杂性方面的均值数值稍高于控制组,但并无显著差异(准确性:p=0.119>0.05,复杂性 :p=0.364>0.05)。不同内容任务组在准确性和复杂性方面与控制组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准确性:p=0.702>0.05,复杂性 :p=0.459>0.05)。
表3 同一内容任务组、不同内容任务组和控制组的第八次口语产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同一内容任务组第八次复述产出的流利性明显高于不同内容任务组(p=0.039<0.05)。但在准确性和复杂性方面,尽管均值都稍高于不同内容任务组,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准确性:p=0.168>0.05,复杂性 :p=0.127>0.05)。
表4 同一内容任务组和不同内容任务组第八次口语产出
首先,同一内容任务重复既可以促进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性又可以促进准确性,但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复杂性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对不同内容任务组的受试而言,只有流利性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准确性和复杂性均未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一结果可以在Levelt(2008)的言语产出模式的框架下,用Van Patten(1996) 和 Skehan(1998) 的 双 处理模式进行解释。同一内容任务组的受试在进行第一次漫画复述时,由于既要注意意义的表达,又要顾及语言形式,信息处理负荷最重。根据意义优先于形式的原则,为了保证意义表达的流畅性,受试的大部分注意力资源都被用在概念形成阶段,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相对较少。当受试数次重复了此任务之后,无论是对此类任务的内容还是对此类任务的形式都更加熟悉,之前复述中概念形成阶段、形式合成阶段和发音阶段完成的部分工作被存贮了起来并且再次被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受试的概念形成和形式合成实现了自动化。因此,受试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概念与词条的匹配更顺利,受试口语产出中的停顿或词组的重组、重复、替代的现象减少,流利性得到了提高。从Skehan(1998)的双处理模式角度来看,同一内容任务组的受试重复任务几次后,他们最初对词汇项目的存储会逐渐趋于句法化,这就意味着受试对语言的存储不再只是由单个的词构成,而是多个词构成,因此,在形式合成阶段受试对词汇的提取单位就有可能成为由更多词组甚至是句子构成的范例,所以,受试对词汇项目的提取速度更快,流利性也就越高。对不同内容任务组的受试来说,虽然每次任务的内容不同,但任务形式一直没有改变。因此,对此类任务形式的熟悉为受试提供了更为稳定的语言环境。受试在一个更为稳定的语言环境中概念形成阶段的压力相对较少,概念形成的阻力减少,流利性提高。此外,在形式合成阶段,由于受试对某些语言项目如There was/were…,It is … that …这样的句式的重复使用,这些语言项目的提取被自动化,因而对语言项目的提取更快,流利性也随之提高。
对于同一内容任务组的受试来说,在准确性方面的提高是由于随着受试对任务内容熟悉程度的提高,信息处理负荷逐渐减轻,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被释放。在形式合成阶段受试对词汇项目的提取以及对语法规则的应用趋于准确。此外,随着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被释放,言语理解系统可以更有效地辨认词汇并分析言语,概念形成机制也可以更好地监察内部言语的问题,因而更多的错误可以被发现并得到纠正。另外,Skehan (1998) 认为,当准确性和创造性的需求出现时,学习者以规则为基础的处理系统才会被启动。随着受试对任务内容和任务形式的熟悉与适应,他们就会用更多的时间与注意力资源来激活他们以规则为基础的处理系统,对语言项目的使用也就更为规范,因此,准确性得到提高。
不同内容任务重复没有显著地提高受试口语产出的准确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运行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需要相当数量的注意力资源(Skehan,1998),而受试对任务形式的熟悉没有抵消由于受试对任务内容的不熟悉而造成的高认知负荷,因此,受试没有足够的注意力资源来运行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并在接下来的阶段中监察错误的发生。
在复杂性方面,与第一次任务相比,无论是同一内容任务组的受试还是不同内容任务组的受试第六次重复的复杂性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存在于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中的交替换位作用所引起的。在本实验中,同一内容任务重复促进了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不同内容任务重复也提高了学习者的流利性。而复杂性的提高是要以流利性或准确性的降低为代价的(Paw ley & Syder,1983;Skehan &Foster,1997),因此,学习者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减少对于复杂性的注意,复杂性程度也随之下降。
其次,在实施新任务时,同一内容任务组和不同内容任务组在流利性方面都明显高于控制组。由于任务重复促使受试对任务形式的熟悉程度不断提高,在面对同一类型的新任务时,他们在概念形成阶段的认知压力大大降低。因此,他们的概念形成会更快也更容易,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被释放到形式合成阶段和发声阶段,促进了流利性的发展。此外,任务重复的经历会促使某些被频繁使用的语言项目的内化,范例词项单位扩大,对这些范例的提取也会趋于自动化。因此,语言表达也自然会更加流畅。而没有经历过任务重复的控制组的情况却完全不同,由于对任务本身和任务形式的不熟悉,受试在完成任务时既要顾及意义的表达,又要顾及语言的形式,认知压力较重,因此,会有较多的停顿、重复与修改。
同一内容任务重复和不同内容任务重复都没有显著地提高受试在新任务中口语的准确性。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有几种猜测:首先,在新任务的压力下,要做到表达的准确性,需要大量的注意力资源的配合,而对于平时鲜有机会接触这种任务的受试来说,几次的任务重复没有释放出足够的注意力资源供他们运行以规则为主的系统,因此,准确性程度没有得到提高;其次,实验时间太短,受试语言项目的内化过程没有完成,毕竟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复杂性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后,这一结果也有可能是准确性提高的显著性程度受到了小样本量的影响,因为同一内容任务组和不同内容任务组的准确性数值的均值都要略高于控制组。
同一内容任务重复和不同内容任务重复都没有显著地提高受试在执行新任务时口语产出的复杂性。但同一内容任务组的均值稍高于控制组。这可能是由于任务重复引起的对任务形式的熟悉程度导致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流向形式合成阶段,受试能够也更加敢于使用更为复杂的句法结构,而没有经历过任务重复的控制组受试由于认知负荷较重,首先关注的是意义的表达,无暇顾及语言的复杂程度,同时也缺乏使用复杂结构的资源和勇气。但是所释放的注意力资源却没能多到足够引起复杂性显著性变化的程度。还有可能是因为语言处理仍停留在半范例或半规则的处理模式上,语言处理的双模式体系没有建立,再词汇化没有形成。而不同内容任务组的均值稍低于控制组,这有可能是因为该组受试的流利性虽然没有显著地高于控制组的流利性,但可以看出他们似乎更加关注流利性,由于人的注意力资源的有限性(Van Patten,1996),复杂性受到了影响。
最后,同一内容任务组在流利性方面明显高于不同内容任务组。这有可能是因为当一个人在执行一项新的任务或面对一个新的情景时,要比执行一个常规任务或面对一个熟悉的环境需要更多的认知处理资源(Huitt,2003)。在本研究中,同一内容任务重复比不同内容任务重复为受试提供的语言环境相对更加稳定,因此,同一内容任务组在面对新任务时认知压力较小,因而有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关注意义的表达,流利性的程度便会提高。但是在准确性和复杂性上,尽管同一内容任务组的均值稍高,却没有达到显著性,原因可能是:第一,学习者对流利性的关注消耗了大量的注意力资源,因而他们没有足够的注意力资源来关注准确性和复杂性;第二,实验时间太短,不能通过这样几次重复任务完成对语言项目的内化过程;第三,样本量太小也有可能影响了结果;最后,影响二语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很多,如母语的干扰、有限的中介语水平等,同一内容任务重复所释放的注意力资源不足以抵消这些因素对受试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1)同一内容任务重复对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性和准确性都有促进作用,不同内容任务重复只对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性有促进作用;(2)在实施新任务时,同一内容任务重复和不同内容任务重复都对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性有促进作用;(3)在实施新任务时,与不同内容任务重复相比,同一内容任务重复对学习者的流利性表现出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Bygate (1996,2001)以及周丹丹(2004)的研究发现,即任务重复能够改善学习者目的语产出的质量,尤其是在流利性上,同时本研究还证实了Skehan和Foster(1997)所发现的存在于复杂性和流利性间的交替换位作用。最重要的是,本研究还对任务重复所产生的效果在新任务中的表现进行了探讨并且发现任务重复在流利性上所产生的效果迁移到了新任务中,这一发现丰富了我国二语习得领域对任务重复作用的研究。
本研究还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启示:在我国现今的外语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任务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但很少让学生重复相同或同一类的任务。这样,学生总是不停地被置于一个变化着的语言环境中,大量的注意力资源被消耗在对不同任务形式的熟悉和适应上,而没有被用来巩固他们已学的知识。本研究证实了任务重复,尤其是同一内容任务重复和同一类型不同内容的任务重复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性,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习者执行新任务时的流利性。因此,同一内容或同一类型任务的重复应该得到教师们的重视。此外,任务重复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机会运行以范例为基础的处理系统。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在对任务的选择和设计方面不仅要注意各种任务本身的性质,在引导学生执行任务时还应注意对各种任务执行变量的操纵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三个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
[1] Bygate, M. Effects of Task Repetition: Appraising the Developing Language of Learners[A]. In J. W illis & D. W illis(eds.)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C]. London: Heinemann, 1996. 136-145.
[2] Bygate, M. Effects of Task Repeti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Control of Oral Language[A]. In M. Bygate, P. Skehan & M. Swain(eds.)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sting[C]. Harlow:Longman, 2001.23-48.
[3] Ellis, R. Task-based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 [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0(4): 193-220.
[4] Foster, P. A. Tonkyn & G. Wigglesworth. Measuring Spoken Language: A Unit for All Reasons[J].Applied Linguistics, 2000(21):354-375.
[5] Foster, P. & P. Skehan. The Influence of Planning and Task Type on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6(18): 299-324.
[6] Gass, S. et al. The Effects of Task Repetition on Linguistic Output[J].Language Learning, 1999(49):549 -581.
[7] Harmer, J. What Is “Communicative?”[J].ELT Journal, 1982(36):164-168.
[8] Huitt, W. Principl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R]. Presentation at the 3rd Annual Life Skills for the 21st Century Conference,Reykjavik,Iceland, 2003.
[9] Levelt, J.Speaking:From Intention to Articulation[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9-27.
[10] Paw ley, A. & F. Syder.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 Selection and Native Fluency[A]. In J. C. Richards & R.Schmidt (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London: Longman,1983. 191-226.
[11] Schneider, W. & J. Chein. Controlled & Automatic Processing:Behavior, Theory, and Biological Mechanisms[J].Cognitive Science, 2003( 27): 525-559.
[12] Skehan, P. 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38-62.
[13] Skehan, P.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38-62.
[14] Skehan, P. & P. Foster. Task Type and Task Processing Condition as Influences on Foreign Language Performance[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1997(1):185-211.
[15] Skehan, P. & P. Foster. The Influence of Task 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Conditions on Narrative Retellings[J].Language Learning,1999(49):93-129.
[16] Van Patten, B.Input Processing and Grammar Instruction:Theory and Research[M]. New Jersey: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6. 76-99.
[17] Yuan, F. & R. Ellis. The Effects of Pre-task Planning and On-line Planning on Fluency, Complexity, and Accuracy in L2 Monologic Oral Prod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 2003(24):1-27.
[18] 埃奥·卜劳恩. 父与子全集[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5-135.
[19] 周丹丹.练习次数对故事复述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5):41-45.
[20] 周丹丹.输入与输出的频率效应研究[J].现代外语, 2006(3):154-163.
In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ask variables and task features are two issues of fi rst priority for the researcher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hen task is regarded as a unit of syllabus design. 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task repetition on the oral prod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by adopt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ult of the data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ask repetition can exert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fiuency of learners’ oral production, and can not exert any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mplexity of learners’ oral production.
task repetition; oral produc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
H 319.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665X(2011)02-0048-08
2010-07-07
杜娟(1978-),女,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张一平(1959-),男,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言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