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市场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2011-01-04 00:25马钟元毕长泰李会会宋欣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笔译口译英语专业

马钟元,毕长泰,李会会,宋欣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 滨海外事学院英语系,天津 300270)

独立学院“市场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马钟元,毕长泰,李会会,宋欣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 滨海外事学院英语系,天津 300270)

随着我国“市场型”英语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强,传统高等教育“全面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种种弊端日渐显现,而以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兴力量正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实例,从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宏观规划和专业设置的创新改革方面,提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由“全面型”向“市场型”转变的有益探索。

“市场型”人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一、引言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的新生力量正在蓬勃发展。独立学院不能只照抄传统院校即原母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合其自身特点,谋求长远发展。独立学院的外语专业也必须不断探索适合于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培养英语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势在必行

1 独立学院的发展形势

独立学院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产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独立学院的兴起和发展,为社会力量介入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吸引了大量社会、企业和个人投入教育事业,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的形成。

独立学院始于1999年,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发展成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目前全国已有300余所。虽然独立学院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独立学院的主要任务不是增加学院数量和扩大办学规模,而是稳定规模、规范管理和提高质量,找出一条深入且可持续发展之路。但由于作为实验性的独立学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缺乏足够的指导,这一不断壮大的新生事物要想继续茁壮成长必须尽快有效解决摆在其发展面前的诸多问题,必须结合实际探索适合于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新型培养模式。

2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独立学院要想走出一条成功之路,首要任务是对其招收的生源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评价,而后才能量体裁衣,依照生源特点为其量身订制培养模式,这样独立学院才能为自己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与目前传统本科院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生源的突出特点是:高考分数相对较低,综合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知识基础相对薄弱。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独立学院不能或者没有对其生源进行准确定位,而是纷纷采用原母体高校普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都与原高校本科无异。此外,大部分教师来自母体高校,运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也没有体现独立学院的特色,仍沿用精英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来组织教学和管理。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教师觉得三本的学生基础差,教起来很费劲。而学生感到在理论知识学习上不如普通本科生,学出来的知识实用性又比不上高职的学生。师生双方在这样“不合身”的培养模式下都感到很尴尬。(周国宝,2007)

由于缺乏对于三本生源的准确定位而在整体人才培养模式上照搬母体高校的思路和经验,独立学院在体现具体教学实施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自然也会克隆母体院校而缺乏合理性。本来独立学院的竞争力就逊于传统本科院校,如果相同类型的独立学院中没有或很少设置特色专业,则此类型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将很难与相同类型传统本科院校竞争(费坚,2008)。

3 独立学院的特殊性不适合“全面型”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照搬传统的“全面型”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同样基本和传统高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是一个模式、一个路子,甚至是全部照抄。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或者把培养目标锁定在适合这部分学生发展的目标上,培养的效果肯定好转。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整体素质相对较差的人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或者把培养目标锁定在适合这部分人发展的目标上。那么,培养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在培养目标上,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要面向更大的市场,如中小型公司,一般各级机关和单位,给他们培养一般水平的翻译、应用型人才(范文曜、马陆亭,2005;阙海宝,2006)。

当前应用型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样独立学院就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

三、滨海外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索

1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况且,独立学院本身就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因此,独立学院也应根据自身的独特性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向应定位于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这主要是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先,内在因素指的是独立学院生源的自身特点。要把学生全部培养成学术研究型以及全面型人才显然是很不实际的。其次,外部因素指的是市场对于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市场对于同一类型的人才总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同一行业中,高级学术型管理人才毕竟是少数,而中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人数则是庞大的。目前,我国市场上缺乏的正是这种应用技术型人才。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说明了这一点。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中应以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为前提,区别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以及全面型人才的传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在课程设置以及具体教学实施方面,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构建具有应用性强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并着重强调实践性课程的作用(赵观石,欧阳琰,2007;唐飞,2010)。

2 滨海外事学院英语“市场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根据上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定位,即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目标,结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自身特点,滨海外事学院对英语专业进行“市场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直接面向市场的既懂理论、又善于实践,具有本科学历的高级职业性、技术性专门人才。下面将从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详细阐述。

2.1 确立“市场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

近年来,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毕业生人数众多,另一方面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能力不能应对市场需求。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增多,致使外贸人才、英语翻译人才空前短缺;同时,作为新的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猛增。

基于社会对市场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要求,我院英语专业确立了“市场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主要培养应对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市场型人才。

2.2 破除旧思路,开设翻译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

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本科毕业生,我院英语专业进行了全面改革,逐步淘汰从母体移植过来的英美文化专业,重点开设应对市场需要的国际商务专业和翻译专业(下设同声传译、口译、笔译三个专业方向),通过细化培养方向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技能。各专业学制四年,每一专业方向重新制订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紧紧把握住本专业方向特点,取消传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介绍如下。

(1)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

按照传统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生在1、2、3、4年级与英美文化专业学生一样学习精读、泛读、听力、写作、文化等课程,其教材内容普通,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特色,如《综合教程》、《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所不同的是在3、4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的商务英语课和物流英语课,选用《商务英语》和《物流英语》教材。

我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从新生入学起就进行商务英语知识的学习,开设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外贸函电、国际物流英语、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结算、国际金融、海关通关业务、外贸制单业务等体现商务活动特色的课程,在教材选择上摒弃了普通的英语教材而选取专业特色教材,如《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体验商务英语听说教程》、《商务英语听说手册》、《商务英语阅读》、《现代物流英语》、《外贸英文制单》等。

不仅如此,除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外,自第5学期至第7学期,我院英语专业组织学生到港口、海关参观、实习以及到外贸公司实习。这种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精通商务英语,能够独立完成外贸制单等各种一线工作。

(2)翻译专业课程设置

按照传统专业设置,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是在3、4年级分别开设2课时的翻译课,学习某几本初级翻译教材,其重心仍旧是精读、泛读、听力、写作、文化等课程。我院英语翻译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从一年级入学开始便开设同声传译、口译、笔译的课程。每个专业方向有独立的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特长突出翻译人才培养的侧重点。

翻译专业招生时,按翻译大方向录取。新生入学后,专门组织新生入学考试,包括口试和笔试,然后按照高考成绩、口试成绩、笔译成绩依次排名,确立学生的专业方向。成绩排名优先级如下:第一,从高考英语成绩高分起录,口语非常流利的同学进入同声传译班,共录取两个班级,每个班级人数30人以内,第二,同声传译班级录满后的下一名同学起至高考英语90分以上,同时口语非常流利的同学进入口译班,共录取两个班级,每个班级人数30人以内,若高考英语成绩低于90分,既使口语较流利,但英语底子不够也不能进入口译班;第三,从高考英语成绩高分起录,口语不太流利者进入笔译班,共录取两个班级,每个班级人数30人以内。专业划分完毕以后,我们发现,同声传译班级的同学,高考英语分数最高同时口语最为流利;口译班级的学生高考英语均90分以上但低于同声传译专业的学生,同时口语较为流利;笔译班级的学生高考英语分数有高有低不等,但口语弱于同声传译及口译班的学生(当然也有口语稍流利者,但其高考成绩低于90分,不能够破格提拔)。

按照学生的特点完成专业分班以后,下一步是重点培养。同声传译专业方向学生于1、2年级开设基础翻译课程,如英汉、汉英翻译,开设翻译拓展阅读以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开设英语听说提高听力能力,并同步开设同传视译课加强口译、口语能力;3、4年级继续深化翻译知识,但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学期都开设每周20课时的同声传译实践课、同声传译练习课,加强同声传译能力的培养。

口译专业将4年的口译教学计划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学习阶段、中等学习阶段和高等学习阶段。其中第一、二、三学期为基础学习阶段,第四、五、六学期为中等学习阶段,第七、八学期为高等学习阶段。贯穿于这三个学习阶段的课程又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口译基础语言课、口译专项技能课和口译基础理论课。基础语言课包括初级口译、中级口译和高级口译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语篇的精细阅读理解和把握能力,强化学生对其中出现的常用词汇、句型等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同阶段的口译专项技能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口译专项技能课包括视听口译、口译拓展阅读、口译实践和概要写作及口译笔记技巧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口译技能专项训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目的。

笔译专业主要必修课以笔译为主,包括侧重学生翻译意识的加强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一年级至四年级紧紧地以笔译课程为核心,包括初级笔译、中级笔译、高级笔译、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视听笔译、实用翻译理论、笔译实践、英汉互译作品赏析、笔译拓展阅读、翻译技巧等。在教材选用上,重点选择翻译特色教材,如《文体要素》、《中式英语之鉴》、《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英汉翻译教程》、《初级英语笔译模拟试题精解》、《现代基础英语翻译与写作教程》,《重点培养书面翻译能力》。同时适当安排相关课程,如中文、听力、文化课以拓宽知识面、同步提高听说能力。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教学方法上多采取启发式教学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中英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口译、同传专业一年级注重打好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基础,高年级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中英文同传能力。国际商务专业低年级注重学习各种外贸及国际商法知识,高年级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公司实习。

四、“市场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取得阶段性成功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索——由培养英语“全面型”人才向“市场型”人才转变的市级立项至今已进行两年。为了验证创新探索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利用科研工作中的数据收集手段“问卷调查”对已参加在此次立项指导下所实施的新型培养方案教学的英语专业2008级和2009级全体学生及教师对于新型培养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数据信息采集,且作如下分析。

此次问卷包含客观题及主观题。所有题目涉及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教材使用、教师能力与教学水平、教学设施、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专业知识、学生专业方向能力以及课程改进意见等诸多方面。

1 培养方案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对于新型培养方案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效果的调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课程设计合理性、课程设计专业方向性以及课程设计市场导向性。

1.1 课程设计合理性

在此项调查中,对整体课程设计合理的陈述,完全同意以及比较同意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50.1%,2009级学生为59.7%;对专业方向划分合理的陈述,完全同意以及比较同意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77.8%,2009级学生为81.6%;对大一开设专业课的设计合理的陈述,完全同意以及比较同意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75.3%,2009级学生为85.5%。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对于这三项陈述,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学生总和占到绝大多数,在所有选项当中占绝对优势。而对于这三项陈述表示不同意的学生仅占很小比例:2008级为7.9%、 4.4% 和6.0%、2009级仅为6.2%、5.2% 和 3.3%。

1.2 课程设计专业方向性

在此项调查中,认为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基本吻合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44.3%,2009级为51.4%;认为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大部分吻合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30.6%,2009级为31.0%。这两项数字在所有选项中处于最高,并且总和均达到了70%以上,2009级甚至超过了80%。此项客观题的调查结果与主观题“从你的专业方向出发,你认为立项改革成功的地方” 所获答案一致。在此项主观题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新型培养方案目标鲜明、专业方向明确、课程设置细化、提高兴趣、结合实际、培养实际能力并有利于就业。

1.3 课程设计市场导向性

在此项调查中,对整体培养方案适应市场需要的陈述,完全同意及比较同意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80.7%,2009级学生为87.5%;对所获得知识和能力符合就业需要的陈述,完全同意及比较同意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56.4%,2009级学生为62.4%。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对于这两项陈述,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学生总和占到绝大多数,在所有选项当中占绝对优势。而对于这两项陈述表示不同意的学生仅占很小或微小比例,2008级为2.4%和6.0%,2009级仅为1.4%和5.6%。另外,上一项调查的主观题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2 教师能力、教学水平及态度

在此项调查中,认为教师能力、教学水平及态度都比较好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60.2%,2009级为73.3%。这两项比例在所有选项中均处于最高,远远超过其他选项。

3 教学设施

在此项调查中,认为教学设施先进,有利于自己学习进步的陈述,比较同意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47.2%,2009级为53.8%;完全同意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38.0%,2009级为34.4%。这两项比例在所有选项中处于最高,并且总和均高达80%以上,2009级甚至超过了90%。

4 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变化

在此项调查中,在学习主观能动性方面,认为自入学以来在学习上非常积极及很积极的2008级学生比例高达89.6%,2009级学生比例高达87.2%,在所有选项当中占绝对优势。

5 学生专业知识变化

在此项调查中,对英语综合水平与入学时相比有所提高的陈述,完全同意及比较同意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81.8%,2009级学生为70.5%;对专业知识得到拓展和深化的陈述,完全同意及比较同意的2008级学生比例为78.6%,2009级学生为81.1%。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对于这两项陈述,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学生总和占到绝大多数,在所有选项当中占绝对优势。而对于这两项陈述表示不同意的学生仅占很小或微小比例,2008级为2.8%和2.0%,2009级为6.2%和1.0%。

6 专业方向能力变化

在此项调查中,2008级英语商务专业学生的英语商务能力和2008级口笔译专业学生的口笔译能力整体上都随着年级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而有明显的提高。入学时在这两种能力方面强的学生比例和能力较好的学生比例都较小,而能力一般和不具备能力的学生由于还没有接受专业教学与训练则占了绝大比例。在随后的两年专业方向学习中,这两组学生的专业方向能力都迅速增强,到二年级末的时候,商务英语能力强的学生比例和口笔译能力强的学生比例都比入学时增加了一倍左右。而这两组中能力较好和能力一般的学生比例都比入学时大幅上升,每一组中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学生的比例均超过80%,是入学时的两倍多。同时,这两组学生中不具备相应专业方向能力的比例和入学时相比大幅下降,所剩无几。2008级同声传译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方向能力要求比上述两种能力要高很多,因此,在入学时没有具备此能力的学生。然而,随后两年的专业学习使学生的专业方向能力大幅提高,到二年级末的时候,同传能力强的学生比例从入学时的零比例增长到已超过10%,而具有较好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学生比例也都从入学时的零比例迅速增长,到二年级末的时候,这两项比例加起来已超过70%。相应地,不具备同传能力的学生比例显著下降。

7 我们的思考

滨海外事学院英语专业经过两年的摸索,确定了要将学生培养成市场需要的有用人才的目标。鉴于此,英语专业制订了新的培养方案,开设了同传、口译、笔译课程,让学生一进校就接触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领会并初步掌握专业技能。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过实践,充分证明了自学生入校后就接触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技巧并在不断的实践中 巩固和提高基本技能,循序渐进是非常有利的,证明了我们会将这些课程开设得更好。

根据要将学生培养成市场型、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英语专业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融入了新的创新思维。实践也再次证明了我们不断探索“如何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如何让培养出来的学生得到社会认可”的思路是正确的。

实践证明,按照新的理念、新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多为学生提供一切切实可行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多运用专业知识,多掌握运用专业知识的本领,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多数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得到了单位或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创造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高水平的就业率。实践证明我们的路子是正确的。

五、结语

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方面的问题是高校普遍面临的人才培养问题。根据不同学院的不同,培养目标的不同,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同,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不同。鉴于此,作为新兴力量——独立学院的我们更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确定符合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宁顺兰,2005)。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按照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索——由培养英语“全面型”人才向“市场型”人才转变的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新型培养方案来确定培养目标,即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样的路子是正确的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同时,在探索和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如(1) 需要增加基础课以及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知识类课程;(2)需要加强专业深度;(3)需要加强师资力量;(4)需要增加实践机会等。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会继续保持已经具有的优势,继续根据实际情况对培养方案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创新改革之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我们相信这批学生到2012年毕业时他们的专业学习成绩会比现在更好、更强。

[1]范文曜,马陆亭.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5(5).

[2]费坚.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独立”的困境研究[J].高教探索,2008(1).

[3]宁顺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培养模式的研究[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1).

[4]阙海宝.独立学院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 2006(9).

[5]孙迎晖.外语教学的世纪思索[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6]唐飞.浅析独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0(3).

[7]王世庆,冯光宇.从社会认知角度透视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2).

[8]赵观石,欧阳琰.独立学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新[J].辽宁教育研究, 2007(4).

[9]周国宝.独立学院的特性及其发展前景[J].中国高教研究, 2007(3).

W ith the grow ing demand for market-oriented English talents in our country, all-rounder-oriented mode of cultivating English talents, perpetuated in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betrays its defects. As a newcomer joining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dependent colleges, aimed at cultivating market-oriented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spring up at the right moment and are grow ing up energetically. Focusing on the English department of Binhai School of Foreign A ffairs affi liated to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as the case stud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al mode in cultivating English talents. It elaborates the vista of its educational program and the breakthrough moves in adding new specialties. Moreover, it proposes the shift of cultivating English talents from all-rounder-oriented mode to market-oriented one.

market-oriented talents; independent colleges; English major; educational mode of developing talents

H 319.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665X(2011)02-0063-10

2010-12-06

天津市高等学院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研究计划项目(A03-0502)

马钟元(1941-),男,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毕长泰(1979-),男,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李会会(1982-),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宋欣娜(1981-),女,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笔译口译英语专业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