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水平与联想词类型之相关性研究

2011-01-04 00:25:42欧阳俊林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反应类型词库二语

王 茹,欧阳俊林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英语语言水平与联想词类型之相关性研究

王 茹,欧阳俊林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以实证手段研究英语作为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与词汇联想反应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三组对象代表三个不同的英语水平,参与词汇自由联想测试。结果发现,组间三类反应呈现一定的规律:第三组语音反应最多,第二组语义反应最多,第一组其他反应最多,组内三类反应均是语义反应多于语音反应。对于高频词,初级者心理词库没有形成稳定的结构,中级者初步形成一个以语义联系为主的心理词库,高级者心理词库包括语义和语音联系,但以语义为主导。

高频词;反应类型;词汇自由联想;心理词库

一、引言

词汇在任何一门语言中具有重要作用。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核心单位,如同建筑材料。Wilkins曾对词汇的重要性作过这样的论断:“没有语法,还能表达一些东西;没有词汇,什么东西也不能表达。”(Singleton,1999:9)陈光伟(2003)指出:“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交际,便无法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语言技能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学习者在大脑中储存大量词汇,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称为“心理词库”,是进行语言交流的根本。国外研究者不断探索二语心理词库的组织结构,有人认为,二语心理词库结构和母语相同,有人认为,有本质区别,主要有两派分歧: 语音说和语义说。本研究以Nation (2001)的词汇知识分类框架为理论依据。Nation的理论几经修正,趋于完善。他把词汇知识分成九个方面:口语形式(spoken),书面语形式(written),构词(word parts),形式和意义(form and meaning),概念 和 所 指(concept and referents), 联 想 词(associations),语法(grammatical functions),搭配(collocations),语用制约 (constraints onuse)(Nation,2001:27)。本文报告的研究通过高频词自由联想测试获得联想词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知识类型,揭示其不同的反应类型,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总体上受试反应类型分布,发现不同语言水平者反应类型的变化情况,进而了解学习者二语心理词库的组织特点。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组间三个反应类型有什么规律?

(2)组内三类反应分布有什么特点?

(3)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心理词库结构有什么区别?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心理词汇的存储特点,需要控制测试词词频这个变量。正如Söderman(1989)的结论,每个词的心理表征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笔者认为,可以从高频词的词汇自由联想测试得知心理词库的结构特征,因为任何词都要经历从陌生到熟悉到可用的过程,而高频词的心理词库结构才是成熟和稳定的形式。所以,本文只选择高频词作测试词。

二、国内外研究

国外研究者早就开始探讨二语心理词库模式。早在20世纪80年代,Meara主持Birkbeck词汇工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认为,研究结果反映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库和母语者的有显著差异 (Meara,1984:233-234)。Laufer(1989:17)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也认为:“母语心理词库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是语义的,而二语心理词库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语音的。”总之,二语心理词库的组织是语音的,母语的是语义的,这就是著名的语音说。

尽管国外许多研究者做实验来证实语音说,另一批人的研究却得出一个相反的观点——语义说。Maréchal(1995)重新分析Meara(1978)的数据,结论是语音反应是极个别的例子,“100个法语刺激词中,47个完全是语义联系的答案,只有18个是语音反应的答案”。他同时研究了两组学习法语的英语学生对50个高频刺激词的反应类型,反应词分别以英语(母语)、法语(二语)两种语言提供给受试。结果表明,不论是母语还是二语刺激词,受试产出的大都是语义反应(包括聚合型和组合型反应),只有一小部分语音反应。O’Gorman(1996)的出发点是想证实Meara的语音说,结果却推翻了他的结论。他调查了22个说广东话的中级英语学习者。发现在所有的反应中,只有health-wealth算是语音反应,其余全部是语义反应。

Singleton(1999:233-236)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支持语义说。Singleton主持了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现代语言研究项目。他认为,二语词汇习得中形式和意义不可分离,早期以形式为主,后期以意义为主,通过词汇联想测试验证自己的观点。结论是:“对高水平二语学习者而言,绝大多数反应词与刺激词具有语义—语用方面的联系。”(ibid.:234)Singleton认为,Meara的测试词包含陌生词,就算是母语者碰到,也会靠语音和词形建立连接,而且Meara没有考虑母语儿童和成人自由联想的差别。

Söderman(1989)得出一系列发现:母语儿童产出语音反应,反应类型与年龄和语言水平有关,与是否为母语者无关。也就是说,反应类型会发生变化,表现在成人或高水平者语音反应下降,语义反应上升,横组合反应下降,纵聚合反应上升。转变也发生在二语者身上。不过Söderman发现,即便是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其词汇联想中的语音反应比例也相当高,他得出另一个结论:反应词和具体词的掌握程度有关,即每个词都有独特的存储历程,随着不断地整合到心理词库,从语音连接为主转变到语义为主。

张淑静(2005)用40名专业英语4年级学生和19名本族语者做实验,通过自由联想测试和词汇知识深度测试,探索母语二语间心理词库结构的异同。自由联想测试分高频词词表和低频词词表。词汇知识深度测试用来调查受试对刺激词的熟悉程度,从一级到五级对应1分到5分。结果发现,无论高低频词,母语心理词库是语义的;二语者对5分词的反应类型和母语者的有类似之处,其他都是语音反应最多;2分或1分词二者反应惊人的一致,几乎为语音反应。

崔艳嫣(2006)采用自由词汇联想调查二语心理词库组织模式的发展,发现总的发展趋势是高年级学生能产出更多的语义联想,而低年级学生的语音联想与无反应的比例超过高年级学生,同时发现词汇频率与词汇本身具有的语义和文化特征也对词汇组织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1 受试

受试是某大学大二下学期四个自然班的学生,学科涉及生物学、通信工程、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他们都是通过高考录取,大学学习期间使用同样的教材。他们进大学之前至少学了六年英语。

2 测试工具

笔者首先以一份语言水平测试卷考察学生综合语言水平,成绩作为分组的依据。该试卷题型涉及词汇、翻译、阅读、完形,每类题包括选择和填充,全面考察接受性和产出性能力,总分100分,时间为100分钟。

本研究第二个实验工具是词汇自由联想测试卷。测试卷包括30个测试词和测试要求。根据Nation(2001:345)的测试信度的最小值30,本研究30个测试词选自West(1953)通用词表(General Service List)2000词。选词采取人工随机方式,总体指导思想是:选择高频词;学生非常熟悉;义项丰富且词性覆盖广泛。

词汇自由联想测试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听—说法,听—写法,写—说法和写—写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其测试结果一致(Wolter,2001)。本研究采用写—写的形式,并设计成测试卷。采用 “连续联想”法(Continuous Association),要求受试在给定的时间内(50秒)就每个刺激词写出尽可能多的反应词,不少于3个。

3 实验过程

本实验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统计三个组的受试数据。四个班学生在学期中间同时完成语言水平测试卷,统计时分别按55分、70分和85分上下浮动的标准把学生分成3组,假定代表不同的英语水平。为了减少相邻组分数差别小对实验信度和效度的影响,尽量选取在55分、70分和85分上下浮动很小的范围内的学生。每组随机选取30人,选取时兼顾性别和专业,以消除性别和专业变量给实验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周后进行第二个测试,以四个班为单位。在开始测试前,调查学生对测试词的熟悉度,他们表示这30个测试词都是高中学过的,都认识,消除了陌生词对实验的干扰。发测试卷前对学生进行十分钟的简短培训,举例简介测试要求。在确保受试明白测试要求后, 发测试卷。整个实验用一节课时间,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测试。

4 数据统计框架

根据词汇知识的范围,本研究提出以下归类:

表1 反应类型分类表

人工统计每个受试三类反应的个数。借鉴崔艳嫣(2006)的标记法,对每一个受试统计完30个单词后,分别数标注1、2和3的反应词的个数,算出三类比值,用两位小数表示。

四、结果与讨论

将三个组共90名学生的成绩和三种反应类型的数据输入SPSS(13.0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用1、2、3表示。

1 语言水平测试结果

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输出结果见表2。

表2 全体数据描述统计表

表2显示三组平均分分别是55分,66.8分和85.6分,各组相差大约10分。为了检验差别是否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对成绩作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输出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

表3 方差齐性检验表

表4 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

表3显示,概率值为0.859,大大超过0.05,表明三组的方差是相等的,满足单因素方差检验的方差齐性条件。从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可以看到,显著水平达到了0.000,说明各组平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从上述推断统计结果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组组间平均值具有显著差异,可以代表三个不同的英语水平。本文把这三组分别命名为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三组内的受试分别称为初级者、中级者和高级者。

2 组间三类反应差异

观察三组三类反应的描述统计量不难发现,语音反应3>语音反应1>语音反应2,语义反应2>语义反应3>语义反应1,其他反应1>其他反应2>其他反应3。为了考察三组在三个反应类型上的差别是否显著,本研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三个组两两之间在三个反应类型上的差异,输出结果见表5。

表5 三组间三类反应的独立样本t检验表

在Levene齐性方差检验栏,如果显著性概率(Sig.)大于0.05,就说明两组在两个变量上的方差是相等的,就需要查看“方差齐性”(equal variances assumed)一行的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2-tailed))作为t检验的数据,否则就查看“方差非齐性”(equal variances not assumed)一行的数据。

对于语音反应,第三组和第一组之间无显著差异(Sig.3-1=0.198),但是第二组和第三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ig.2-3=0.000,Sig.1-2=0.000)。对于语义反应,第二组和第三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Sig.2-3=0.000,Sig.1-2=0.000),但是第三组和第一组之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094,大于0.05,二者差别不明显。对于其他反应,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一组具有显著差异(Sig.1-2 =0.035,Sig.3-1 =0.04),但是二三组间显著系数为0.763,远远大于0.05,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组语音反应最多,高达21.67%,而统计过程中发现,形式相似的反应词很多。这可能是因为第三组学生词汇量最大,不少心理词库中的词以拼写相似的方式相联系,所以很容易产出形式相似的反应词。大量的语音反应降低了语义反应的产出,和第二组的71.83%相比,有显著差异。但是第三组语义反应仍然不少,为59.37%,略高于第一组的54.83%。因为第三组学生词汇知识丰富且掌握牢固,对绝大多数刺激词联想到的不是语音反应词就是语义反应词,其他反应在三组中最少。其他反应包括错误的反应词,间接说明第三组出错少,词汇知识掌握较前两组精确。

第二组学生英语水平居中,由于词汇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准确性等因素,会产出一部分错误和无关反应,其产出的其他反应居中不难理解。第二组语义反应最多,高达71.83%,远远大于另两组。这是实验前没有料到的。数据统计过程中发现,第二组学生的确产出的形式相似词和屈折词等语音反应词非常少,却把精力几乎都投入到语义相关的反应词中,如短语、近反义词等。由于知识掌握不够精确,常常产出错误的语义反应并被归入其他反应,这也是第二组其他反应比例略高于第三组的一个原因。

第一组学生英语水平低,相应地词汇量也少,词汇深度知识不足,主要靠形式相似和屈折产出反应词,所以语音反应词比例达到19.77%,但还是和第三组相差19%,不过二者显著性水平为0.198,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而语义反应比例最少,仅仅54.83%,比第三组略低。既然前两种反应比例不大,第一组其他反应必然是最多的,达到了24.87%。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第一组产出大量的错误反应(如词形错误,词组和句型错误)和无关反应。

从表2发现,除语言水平测试得分外,其他测量项目标准差都很小,说明离散性小,数据集中,但是从全距及最大值、最小值看,个别数据相对所在组来说较分散。这可能与个人的思维倾向性有关,有的人倾向于语义场和上下义反应以及联想到合成词和短语,每一种都会产出很多语义反应;有的人倾向于语音反应,则会产出很多语音反应词。所以,第一组也有人产出较高比例的语义反应词,第二组也有人产出较多的语音反应词,而第三组也有人产出较低的语音反应词。

3 组内三类反应差异

对比每一组三种反应类型的数据不难发现,语义反应1>其他反应1>语音反应1,语义反应2>其他反应2>语音反应2,语义反应3>语音反应3>其他反应3。从中有几点发现。第一,从整体上看,语义反应大于语音反应,即使产出语义反应最少的第一组也不例外。这一发现支持心理词库组织模式的语义说。第二,虽然一二组相似,但各项差距不同。第一组语义反应和其他反应之差高达29.96%,而第二组的却高出52.43%,这是因为第一组语义反应小于第二组,但其他反应却高于第二组。第一组语义反应比语音反应多35.06%,而第二组的则高出63.06%,原因是第一组语义反应小于第二组,而第一组语音反应大于第二组。第三,唯有第三组语音反应超出其他反应。一方面第三组出错和无关反应少,另一方面又倾向于语音反应。

4 其他发现

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受试普遍存在猜词组现象。受试多次产出某些短语,考虑到义项很偏,使用率很低,系猜测得来。受试在以往的学习经验中广泛接触动介或动副短语,并且知道通常是在动词后面加上小品词构成。于是他们就随意创造词组,用得最多的小品词是in,on和up。初级者也能正确地产出像hold in,run in,bear up, draw up 这些低频词组。有猜错的情况,如wave up,point in,point on,watch on。

研究还发现,发音相似的反应词几乎没有,唯有run-wrong和fall-four。而刺激词却激发出了众多形式相似的词,尤其表现在初级组和高级组受试的联想词。这反映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倾向于从形式上把新词和已有词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他们心理词库中的词除按语义连接外,还有相当多的词按形式连接,但还是以语义连接为主。中国学生的母语词汇学习经验中普遍存在对汉字结构的类属认知和强化,很容易迁移到英语词汇的学习中,这是一种“自动迁移”(郭翠,2001)现象。鉴于第三组中语义反应比语音反应高出37.7%,差距很大,预测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语义联系和语音联系只会同步增长,形式构造超出语义联系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30个高频词的词汇自由联想测试,得出二语学习者心理词库结构的一些规律性特征。第一组产出的语义反应最少,其他反应最多,说明初级者高频词词汇知识严重欠缺,心理词库没有形成稳定的结构。第二组产出的语义反应最多,但其他反应次于第一组,说明中级者注重词汇知识的积累,但另一方面知识掌握不牢。考虑到中级者语义反应最多,预测中级者初步形成一个以语义联系为主的心理词库结构。第三组最突出的特点是语音反应多,超出了其他反应,语义反应居中但仍比语音反应高,说明高级者心理词库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包括语义和语音联系但以语义为主。

语音联系也是一种同化新知识的方式,缺点是不稳定,维持时间短。同一个测试卷,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语音反应词,但会重复联想出相同的语义反应词。教师应了解学生英语词汇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在初级阶段应引导学生通过语义联系等扩大词汇量,中级阶段应使学习者注意词汇知识的精确把握,高级阶段要调整和优化词库结构,强化语义联系等深度知识。

[1] Laufer, B. A Factor of Difficulty in Vocabulary Learning: Deceptive Transparency [J].AILA Review, 1989(1):10-20.

[2] Maréchal, C. The Bilingual Lexicon: Study of French and English Word Association Responses of Advanced Learners of French[D]. University of Dublin, 1995.

[3] Meara, P. Learners’ Word Associations in French [J].Interlanguage Studies Bulletin, 1978(3):192-211.

[4] Meara, P. The Study of Lexis in Interlanguage[A]. In A. Davies, C. Criper & A. P. R. Howatt (eds.)Interlanguage[C].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84.225-235.

[5] Nation, I. S. 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6] O’Gorman, 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ental Lexicon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J].Teanga: The Irish Year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6(16): 15-31.

[7] Singleton, D.Exploring the Second Language Mental Lexic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8] Söderman, T. Word Association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 A Shift in Response Type and Its Relevance for a Theory of Lexical Development [J].Scandinavian Working Papers on Bilingualism, 1989(8): 114-121.

[9] West, M.AGene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 Words[M]. London: Longman,1953.

[10] Wolter, B. Comparing the L1 and L2 Mental Lexicon: A Depth of Individual Word Knowledge Model [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1(23): 41-69.

[11] 陈光伟.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语段途径[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2): 50-54.

[12] 郭翠.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研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2): 18-23.

[13] 崔艳嫣.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能力发展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06.

[14] 张淑静.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2):52-5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glish proficiency of EFL learners and word association response types with empirical evidence. Three groups of subjects represent three different English proficiency respectively and are tested on a free word association test. Group 3 produces most phonological associations,semantic response for Group 2 is the largest one of the three groups and the stimuli arouse most other response in Group 1. Comparing three response types within each group, it is obvious that semantic response is more than phonological response for all three groups. For high frequency words, elementary learners’ mental lexicon hasn’t formed a stable structure, the mental lexicon of intermediate learners possesses some semantic relations,and the relations among words in the mental lexicon for advanced learners embody semantic and phonological connections with semantic predominance.

high frequency words; response types; free word association; mental lexicon

H319.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665X(2011)02-0056-07

2010-10-25

王茹(1986-),女,硕士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欧阳俊林(1957-),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反应类型词库二语
浅谈高考常考的有机反应类型
家长·下(2018年5期)2018-10-21 11:21:17
有机反应类型小结
中学化学(2017年6期)2017-10-16 03:11:20
词库音系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刍议
英语知识(2016年1期)2016-11-11 07:07:54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有机反应类型之全面解读
中学化学(2015年5期)2015-07-13 07:57:42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环境变了,词库别变
电脑迷(2014年14期)2014-04-29 00:44:03
QQ手机输入法如何导入分类词库
电脑迷(2012年15期)2012-04-29 17: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