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作锋 李志勇
练习步骤多种多样,各种练习步骤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在选择练习步骤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从中选择最能发挥出独特性能的方法。2010年第一期《中国学校体育》刊登了我的《练习步骤不合理的表现及对策》,其中阐述了选择练习步骤时要考虑五个因素。现经过学习,感觉意犹未尽,现在此基础上再补充以下几点。
各个练习步骤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有的可以相互促进,有的相互影响,即所谓的正迁移和负迁移。教师在选择练习步骤时,要考虑这个因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能,少走弯路。例如,在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 (1)徒手模仿练习; (2)两人一组垫击固定球; (3)近距离抛垫球; (4)中距离抛垫球。这样安排练习步骤能产生正迁移,前一个步骤的学习能促进后一个步骤的掌握。反之,如果在步骤 (2)和 (3)之间加一个“自垫球”练习,那就会起到负迁移作用。虽然自垫球的击球部位、用力顺序和击球动作与正面双手下手垫球相似,但准备姿势和击球点与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有很大区别。因此,在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新授课中采用自垫球不利于学生技术的掌握。
练习步骤的选择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展开设计。例如,一位教师上《蹲踞式跳远》,技能教学目标为:通过教学,80%以上的学生在做空中动作时,能初步体验到起跳腿蹬伸后屈膝向摆动腿靠拢,再两腿一起向胸部靠拢的动作。但练习步骤却是: (1)一步一跳; (2)三步一跳; (3)三步一跳,摆动腿落在跳箱盖上; (4)8步助跑跳远。分析上述四个步骤,只有步骤 (4)与空中动作有关,而步骤 (1)(2)(3)几乎与本课技能目标无关。诚然,学习空中动作需要复习起跳动作,但在一堂主要学习空中动作的课中,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助跑与起跳,教学目标又怎么能达到呢?
体育课要有一定的练习密度,这不仅是技术学习的需要,更是增强体质的要求。例如,一位教师上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课,在基本部分前半段,他让学生两人一球进行练习,在后面几分钟,他采取了“圆圈追逐传球”。方法是:二人持球背靠背站在圆心,其余同学均匀站在圆上,听口哨后,两人按逆时针方向传球。由于该游戏只需两个球,因此球散落一地。技术的掌握与巩固需要一定的练习次数,学生球性的增强需要手多次接触球。上述做法减少了传、接球的次数,不利于学生技术的掌握。其实,教师不采用“圆圈追逐传球”游戏,而选择两人传球比快、准游戏,不仅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而且能增加练习次数,一举两得。
练习步骤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跨度”。否则,学生就会丧失学习信心。例如,在常态课上,一位教师上《鱼跃前滚翻》,复习好远撑前滚翻后,教师直接让学生做鱼跳前滚翻。结果,除了几个身体素质好的敢练习外,其余同学都萎缩不前。究其原因,是因为远撑前滚翻与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之间跨度太大,学生难以完成。其实,在两者之间再搭两个“台阶”(一个是越过折叠垫的远撑前滚翻,另一个是保护帮助下完成鱼跃前滚翻),学生就能按部就班地学习。
例如,我的市展示课《足球脚内侧传球》。第一次试课,为了突出教法的多样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 (1)徒手模仿练习;(2)踢固定球; (3)近距离传、接球练习; (4)中距离传接球练习; (5)三角形传接球; (6)五角形传接球。课后,同组老师首先肯定了教法的多样性,同时也指出讲解、示范练习方法和调动队伍花的时间太多,组织不够流畅。第二次试课,我对练习步骤进行了调整。在中距离传球后,安排了“传球比准”和“分层学习”两个步骤。这两个练习步骤学生喜欢,更重要的是两个练习步骤的队形与中距离传、接球队形基本相同,省去调动队伍的时间,保证课的流畅性,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选择练习步骤时要考虑步骤与步骤之间组织的流畅性。
课堂是动态的,预设的练习步骤有时也需要改变。前不久,我上《正面双手垫球》,其中有一个练习是垫反弹球,方法是:两人一组,相距3米,一人持铁圈(半径为30厘米),另一人双手直臂拿球成垫球的准备姿势站立,然后松开手,球下落,待球反弹至最高点时将球垫到圈中。由于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兴致很高,当预设的时间到了,我吹响了口哨,想进行移动垫球练习,可看到学生恋恋不舍的样子,我想,如果让学生进行下一个练习,学生势必不高兴,而学生不高兴干的事情,效果肯定比较差。于是,我顺着学生的心理,在垫反弹球的基础上再加大难度,让垫球者先将球向不同方向抛起,然后快速移动选位将反弹球垫进圈中。结果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移动垫球的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有些教师不顾学校实际条件,盲目采用。例如,在一次农村初中体育展示课中,某老师上《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课中,他为了体现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看电脑中三步上篮慢动作示范进行自主探究练习,由于学校电脑不够,他只好从其它学校借。应该说,教师的想法是好的,但为了一个练习步骤而兴师动众地去借电脑则值得商榷。况且,让学生看动作图片进行自主探究练习,效果也很好。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步骤时,一定要考虑学校的经济条件。
选择练习步骤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水平一上《前滚翻》,就要考虑二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喜欢游戏,不喜欢单调、枯燥的练习的特点,采用“冰棍与皮球”、“兔跳”、“低头看天”、“看谁坐得快”等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如,在高中发展灵敏素质课上,我们可选择“贴膏布”游戏,而不能采用“老鹰抓小鸡”游戏,因为“老鹰抓小鸡”游戏不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学生正值生长发育高峰期,身体的大部分部位发育不成熟。因此,练习步骤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身体。例如,在市小学优质课上,一位教师上《立定跳远》。上课场地为篮球场(水泥地),在课中,他采用了游戏“看谁先跳到终点“。方法是:两人一组,站在起点猜拳,胜者跳一次,然后再猜拳,依此进行,看谁先跳到终点(终点离起点20米)。游戏进行了3次,评课时,专家指出:该练习步骤违反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为让学生反复在水泥地跳跃会伤害学生的膝关节,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练习步骤的选择要区别对待。例如,在跨越式跳高空中动作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空中技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跳跃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高度的橡皮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高度进行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练习步骤的选择不能“一刀切”。如一位教师在复习跨越式跳高时,为改进起跳技术,采用4步助跑起跳头触高和摆动腿触高练习。应该说这两个步骤很好,但教师让所有学生都练习这两个步骤,值得商榷,因为有些同学起跳技术很好,那么他们再练习就多此一举。
教学中能及时地突破难点是教学有效性的表现,练习步骤的选择要能有效解决难点。前不久,区域举行“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主题是《原地正面双手掷实心球》。众所周知,正面双手掷实心球的难点是投掷角度。针对这个难点,A教师没有采取任何针对性的措施,教学效果不佳。而B教师让学生将球掷过前方一定高度的横绳,结果,在横绳的诱导下,大多数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投掷角度。显然,掷过横绳的练习手段能有效解决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