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社区良性互动的保障机制研究*

2010-09-12 09:02卢松波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督导教育资源良性

●卢松波

学校与社区良性互动的保障机制研究*

●卢松波

学校与社区之间具有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能促使学生保持理想的学习效果,提高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当前学校与社区互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主要是由制度规范的缺失引起的。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政策法规、经费及督导评价三个层面构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长效保障机制。

学校;社区;良性互动;保障机制

学校(本文中主要指中小学)与社区之间具有良性互动关系,学校与社区成员(包括家庭、机构、组织),通过既定的活动方式,组织一系列有计划、连续性的活动,促进学校内部成员和社区成员就学校的目的、需求、活动、成果等进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一定的共识,促使学生获得并保持最理想的学习效果,提高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机制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要实现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良性运行,必须有一定的机制做保证。

一、学校与社区互动中亟待解决的保障机制缺失问题

学校与社区互动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和重视,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同层次的问题,除认识上的不足和动力的匮乏外,当前最迫切的症结在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使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制度化、良性化和长效化。

(一)社区与学校的合作缺乏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法规的保障

这里所提到的法制规范包括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社区的行政部门的文件以及学校本身的沟通计划等。只有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政策法规保障的大前提下,学校与社区的互动才能有序、良性运行。

山东省有相当数量的社区,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往往随着领导人的决策变化而变化,缺乏与“互动”相关的制度和法规来规范和保障互动的良性运行。而在学校层面,学校自我中心的意识和制度传统仍影响了这种互动关系的建立。在学校内部,目前一般只有以党团支部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以及以德育办公室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系列,还没有形成能够促进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固定的组织制度。许多学校都依赖于上级行政部门来建立与社区的联系,学校与社区之间虽然已形成了一些领导协调机制,但是缺乏制度保障和实施细则使其真正稳固下来。

(二)缺乏充足的互动经费

就学校方面来说,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这些费用仅能满足教师的工资以及学校的正常运作,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参与社区互动。例如,济南市历下区有着丰富的学校资源,许多学校向社区开放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顾虑就在于经费的考虑,比如对于器械的维护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学校办学经费的限制影响着学校开放办学资源的积极性。

(三)缺乏必要的监督评价机制

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属于垂直式的封闭管理,学生家长、社区被排斥在学校的围墙之外,他们只需配合学校搞好子女的学习就行了,至于学校的管理体制如何、教师整体素质怎样、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等现实问题,他们是无权过问的[1]。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决策失误的几率增加,学校管理民主化的阻力加大,损害了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由于教育发展政策的失误加之必要的监督评价机制的缺乏,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率逐渐增高,校园暴力问题日益突出,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下降,宗教、伦理和其它严峻的社会问题是否应该成为学校的教育内容仍颇受争议,社会阶级分层带来学校阶级分层问题也挫伤了社区人们对学校的热情和期望,而学校在这些方面似乎又无能为力,家长、社区对学校教育日益丧失信心,其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逐渐冷却,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必然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构建学校与社区良性互动的保障机制

要沟通学校和社区两个系统,建立互动关系,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双方自身的制度体系,以及将他们联合起来的制度关系,从而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来促进学校与社区互动机制的完善。

(一)政策法规及制度安排的保障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布的教育改革法案和校长资格条例中,都把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作为重要内容,用法律形式确定学校对社区有更多的义务,社区对学校拥有更多的制约力[2]。我国《教育法》第51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同基层群众性组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相互配合,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工作。”此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社区服务有2个学分,这也是从课程方面推动社区和学校的联系,使社区能够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这些法规和政策在我国当前的学校和社区互动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学校和社区的互动仍处于启动和发展阶段,还没有制定出专项法规来规范社区与学校的沟通与互动、学校与社区的权责划分等问题。因此,应制定专门的法律,明确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资源及其共亨、共用问题和资金来源、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内容互通和衔接、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督导评估机制等,保障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顺利、协调、同步发展。同时,通过法治建设,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法律制度,规范学校、社区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责任义务,把学校与社区互动关系的良性发展目标列入社区和学校发展规划之中,使学校与社区互动关系制度化、规范化[3]。

1.建立校外办理社区教育制度及计划

社区服务是学校办学的任务之一,但如何使其成为学校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社区服务制度化是一个基本保证。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是学校服务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进行才能有成效。学校应该尝试建立一套校外服务社区教育计划,使利用与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成为学校教育计划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学校推动社区教育成为一种持久的教育行为,才能具有积极的作用。美国学校的教育推广计划和扩充教育等就是这一方面成功的例子。

2.组织各种服务社区的校外教育机构与团体

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可以建立各种以服务社区为对象的教育组织,通过各种服务来推动社区教育,利用与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如“青年志愿者团体”、“青年服务队”、“学生演讲团”、“学生服务组”、“科技服务队”等,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来推动和开发社区教育,把知识、观念和技能送入乡村、厂矿和社区。

3.组建各种校区联合组织

除了在学校成立各种教师与学生服务社区的组织以外,学校还应该和社区广泛合作,建立各种校际联合性组织,来共同利用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如家长联合会、校友联谊会、学校社区联谊会等。世界各国学校建立的诸如家长教师联谊会、学校家长联合会等联合组织,对于学校办学和社区发展,对于开发和共享社区教育资源有积极的意义,在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上都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为解决学校教育资源对社区开放的问题,可以作出如下的制度安排:

(1)安排好开放时间。主要以不影响师生对有关设施的使用,保障师生优先使用为前提。例如:操场、篮球场的开放可以限于上课日的清晨、双休日全天、假日全天等,在上课日,最迟在上课之前一刻钟清场完毕。

(2)控制好开放强度。避免对日常教学产生影响。

(3)纳入考核指标。把学校教育资源对社区开放的情况,纳入对学校、校长的考核指标。

(4)减轻学校负担。让社区有关组织、社区居民、学校、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承担学校教育资源对社区开放的成本,如有关的维护、修理、电费、水费、材料费值班人员的补助等费用。

(二)互动经费的保障

长期以来,经费短缺始终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是绝大多数学校也仅能满足教师的工资以及学校的正常运作,没有多余的经费参与社区互动。因此学校经费来源仅靠国家财政拨款是不够的,要保障学校和社区互动的持续发展,需要广开校外财力资源,其中社区这方面的推动作用是不可缺少的。社区可以逐步形成并完善自己的“造血”功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采取“社会资助一点、社区教育机构教育培训创收一点、参与学习的学习者自己缴纳一点”等办法,广泛吸纳资金,以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首先,社区可以利用项目合作的方式吸引本社区相关的企业、商社、团体、组织等机构向学校投入资金,同时参与学校管理,推动学校的开放,以此来节省互动经费开支。其次,鼓励社区大众捐献。社区各界捐资办学是国外发达社区举办社区公益事业的一项重要做法,也是学校利用校外资金办学的一项重要举措。许多学校在办学硬件和软件上都有社区热心人士的捐助。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捐助办法,鼓励社区地方热心人士、公益团体、工商企业等踊跃捐资,或赞助学校的教育活动。此外,学校也可以考虑与民间教育团体联合举办各种社区教育事业与活动,以节省经费开支。

(三)督导评价机制

有激励就有约束,有制度就需要有监督,在对学校的督导评价方面各国都有不同的方式。如美国的中小学在处理与社区关系、充分享用社区教育资源方面有积极的思考和探索,社区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向学生开放。学生参加活动,社区都要开具证明,并加以评价。在英国,督导机构发动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对学校的督导评价,充分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最后还将督导结果向家长和社区通报。在我国,第二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探索建立现代中小学管理制度,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学校发展、管理与监督机制,鼓励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形成社区积极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的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也明确了要加强对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履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进行督导。社区参与学校管理机制的构建和运作、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办学理念和制度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推进了学校全方位融入社区的进程[4]。

1.树立为“公众”服务的理念

对学校而言,家长便是最大的投资人,他们有权过问并促使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以保证其所得服务的质量。另外,学校为社会所有,社会所治,社会所享,学校需要社区的参与和评估,社区群众是学校的智囊团,他们对学校的监督、评价和建议可以使学校减少决策的失误,优化学校管理,使学校管理走向民主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2.改进对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内容和形式

在学校与社区互动关系中,学校管理及其效能的表现内容及形式变得更为全面而复杂,需要不断改进对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内容和形式,全面体现“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教育督导职能。学校良好形象和公共关系的获得有赖于学校组织能否被社会公众所承认,因此学校要着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与公众的联系。可以采用校长创建良好关系、运用媒体改善关系、家校合作改善关系、危机预防与管理改善关系等策略促进学校自身的监督考评及与周边社区的信任合作。

3.建立健全对互动成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对互动过程、效果的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把评价作为促进学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工具,制定一些可操作的物质、精神激励政策,突出针对性、有效性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以激发学校和社区互动的愿望和热情,促进学生和社区居民素质的提升,切实推进学校与社区良性互动的形成与发展。

[1]李继星.学校不能成为社区的“文化孤岛”[J].中小学管理,2005,(11).

[2][美]唐·倍根,唐纳德.R.格莱叶著,周海涛主译.学校与社区关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16-17.

[3]刘淑兰.学校与社区的互动[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75-76.

[4]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44.

(责任编辑:陈培瑞)

book=39,ebook=28

卢松波/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系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山东省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JDB037。

猜你喜欢
督导教育资源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