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琴
【摘 要】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要想上好语文课,必须利用好教材这个范本。本文从阅读感知、思维加工等角度探讨了深入开掘语文教材的一些基本方法,并以此有效地推动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材 阅读 写作
在《新生语文杰出教师教学风采录》一书中,余映潮前辈提及的一个故事:1990年第三期的《中学文科参考资料》杂志上,有一篇李士侠老师写的《没有春天的祥林嫂》。后来他根据这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编写了《祝福》的教学简例。
看到这篇文章,我不禁为余前辈叫好,被他那种热爱教育事业,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所折服。去年7月22号我和同学拜访了余前辈。当时,和蔼可亲的余前辈对我说,做老师这一行是烦琐的,但也不敢厌烦;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研究。
余前辈所说的“研究”二字,不仅指科学研究,而且指要深入研究课本。
不少语文老师孜孜迷信技法、步骤,克隆、模仿教学教法:不是从《教案集》中“拿来”,就是从网络上复制、粘贴教案;就是共同克隆“集体备课”教案。于是,每位老师走进课堂时,手中教案几近一致。无怪乎余前辈说,再不深入研究课本,就会变成笨老师了。
课文是重要的阅读材料,它浓缩作者的重新筛选、提炼和加工。一般来说,写作者获取素材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从实际生活中所提取,二是从艺术作品中思辩而得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研究课文呢?我从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阅读感知明教材
(1)教师善于将全套,整册教材与每个单元或课题紧密结合起来系统阅读。
(2)教师善于将讲读课文内容与亲自做练习、习题结合起来作深入细致的阅读。
(3)教师善于将其他学科与本学科教材、杂志、参考资料结合起来广泛阅读。
(4)教师善于将课文与时文接轨。
二、思维加工析教材
1.研究文本人物的言行思想来提高民族责任感。《我有一个梦想》一文震撼人心,激励斗志,充分论理,洋溢热情。马丁路德金要解开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的梦想,不只是美国黑人的梦想,实际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梦想。他不愧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不只属于美国人民,也属于世界人民。教师教授此文时,可结合奥巴马竞选总统的事例进行阐释。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学习马丁路德金和奥巴马,以民族的利益,民族团结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2.研究以读带写与以写促读的方法。以读带写是指课文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的困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丰富的作文素材库和语言材料库。课文也从多个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方法上的范式或提示,如语言的风格、结构的技巧、人物的塑造、情节的铺垫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是大有裨益的。
以写促读是指写课文作文不能脱离原文,作文的题目和要求是从课文这个“母体”中产生出来的,写出来的作文和所学的课文有关,这样必然会促使学生去熟读课文。人物的性格、事物的发展等,在课文中都有一定的逻辑思路,要写课文作文就不能违反原文,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剖析理解,而且使课文的内容、写法或者语言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同化到他们自己的认识当中去。叶圣陶先生强调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去阅读,这样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当学生的阅读与表达需求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样的读必然是“运用心力”的读,是一种独立的深刻的阅读。课文作文的写作促进了阅读的深入,深入的阅读必定会造就学生思想的深刻。比如,学过鲁迅的《祝福》一课之后,可以进行这样的写作练习:“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此题让学生明了两个要点:一、让读者更深刻地把握祥林嫂的悲剧性;二、让读者明白在封建四权的统治下,像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生命中没有“春天”可言的,封建四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网罗着祥林嫂这样的女子生命中的一个个春天,直到吞噬她们的灵魂。学生通过写作就会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把握。
余映潮前辈所说的课文作文:“读大文写小文,读长文写短文,读此文写彼文,读一文写多文。”这告诉我们写作的角度,除了前文提到的之外,还可以从概括内容的角度写,从说明事物、描述事物、抒发情感、表达感受等角度写,从欣赏语言、评价特色的角度写,从模仿课文某方面写法的角度写;可以利用自己的话来写等等。课文作文的含义应该是很宽泛的,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多个方面找到写作点。
3.研究作家的成长经历,对作品的解读深入到对人生问题的探讨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因受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良的思想倾向,但他们是可教育的,是有发展的,因此我们作为语文老師应该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课本的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到对人生问题的探讨中。
大家所熟悉的曹雪芹和鲁迅,他们都在青少年时期遭遇了家道中落,正因为如此,饱尝世间的人情冷暖。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穷困潦倒写就《红楼梦》;鲁迅少年时代遭遇家庭变故,却在屈辱中锻炼了坚强的性格,加深了对中国社会与历史文化的认识,最终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面旗帜。他们不仅为我们民族的文学史树立起了丰碑,而且为我们年轻一代点亮了人生观价、值观的航标灯。
4.研究课文中的感恩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代学生的生活条件异常优越,他们没有经历生活的坎坷,不懂得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着想,缺少感恩的心。
教育学生感恩生命。如《我与地坛》注重讲作者与地坛的关系和母亲对他的爱,感受智者精神的魅力,以及澄净的思想和深切的领悟带给我们的启迪和引导。一个被命运打倒而最终又站起来的人与一座古园的故事。一草一木,陌生的情侣,古老的地坛……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在史铁生的笔下,都是那样温和而有触感,他温情而不滥情地用纸笔来描述他眷恋着的世界。
教育学生感恩亲人。譬如《背影》一文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把学生实际联系起来,更容易使学生理解父爱,这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自我。文章中的父爱是通过四次背影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背影为线索,感受了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爱,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怀着丝丝愧疚,以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因此从此文入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文章中第一次写背影是开篇点题“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问学生,朱自清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那你们最不能忘记父亲的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是爸爸的一双大手”;有的说:“是爸爸的怀抱”;有的说:“是爸爸凶巴巴的目光和怒骂”等等。我引导他们:为什么不能忘记?学生们说:“爸爸的手和怀抱给了我们温暖,严厉辅助了我们成长。又如《项脊轩志》写了一个感情丰富的男人和三个生命中的女性的感人故事。用生活中的琐事传达了一种神致,令人伤感。文章开始告诉读者这是一个环境优美,适合读书的好地方。强调一个“喜”字,实际上是一种的衬托手法(以喜衬悲)。此段描写很容易使人想起诸葛亮“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名言。的确,这简简单单的破旧的书房,却承载着一个有志青年的远大理想及抱负。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奋斗可以创造奇迹。作者归有光感谢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感谢祖母对他的期待之情,感谢妻子对他的关爱。教师归结: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中,有人默默地关心着你,有人甚至用肩膀,用身躯把你擎起来,使你攀上人生的高峰。所以我们应该对命运常怀感恩之心,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善良宽容,坚强执著,每一个人都将会成为别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研究课本应用到课堂中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探究性、创造性,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
★作者单位:广西陆川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