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成书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激活课堂氛围,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活课堂氛围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激活氛围 教学效果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场所。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因素,在师生和谐、情绪高昂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激活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形象的感染与熏陶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极富形象性的文学作品构成,这些文章往往因丰满的艺术形象而产生审美作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利用其形象性的学科特点,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点燃其心灵深处的灵感之火,情感之欲,使之与课文艺术形象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生发较为稳定的、积极的学习心理效应,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如在讲授《触龙说赵太后》中:“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时,教师如能在讲清古代礼节的基础上,借助适当的动作演示,一个充满爱国情感的病足老臣形象就会再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徐趋”的形象意义以及赞赏作者用词的精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驾驭教材,尽量应用描述性语言,将范文中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自然风光、典型的人物形象描绘出来,把知识和道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使立体化的文字符号带着形象的活力印入学生的心际,拨动其理性的琴弦,启动积极心理效应,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二、德育的渗透与启迪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话说明了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重要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许左右不了学校、社会等大环境,但我们完全有能力且必须控制好语文课堂这个小环境。我们不仅要把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主阵地,而且更应把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正确的人生观念的主阵地;不仅要把语文课上成艺术欣赏课,而且要上成德育启迪课、思想陶冶课和理想建树课。
经过精心选编的中学语文课本,皆为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闻一多“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创造出个什么世界”的愤激,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史铁生的穷且益坚,舒婷的坚强独立……无不感染熏陶着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而准确地挖掘蕴含其中的教育因素,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启迪学生心智,唤取其德育共鸣。
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讨论引伸,联系现实。如讲授《论语》,引导学生就孔子“入则孝,出则悌”的传统道德礼仪,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的今天,精神生活,特别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国家道德体系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创建等是何等的重要。讲授《孟子》,让学生将孟子的民本思想,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然后“申之以孝悌之义”的思想主张,与现实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举措相联系,从而得到启发,逐步树立良好的世界观。
三、讲授的技巧与激发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既是艺术,就应有生活气息,教學过程就要有趣味,有波澜,有吸引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个性、志趣多样化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技巧的灵活性是因材施教的必要条件,没有这点能力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艺术和技巧的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是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演员,教师是导演。要学生“演”得成功,关键要教师会“导”,用什么技巧导,导向何方。笔者在训练学生诗歌朗诵时,曾故意平铺直叙地,软绵绵地朗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结果未等朗诵完,学生便议论纷纷,大声嚷着“不行”。接下来,我又有意识地让一位女生朗诵,要大家评评,结果是节奏还差强人意,但总觉得缺点什么。缺什么?缺充满阳刚之气的豪放。用这种不先入为主的吊胃口技巧,学生只需一节课时间,便能很好地把握不同风格诗歌的朗诵技巧。
教学方法和技巧是课堂上师生互动,达成认知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适当的模仿表演,声音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言的幽默庄重等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而灵活运用,弃绝单一与枯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心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提高教学效率。
四、情感的投入与倾注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其实包含着三种情感,即文章情感、教师情感、学生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读来皆有情”,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功能,首先来源于教材一篇篇饱含情感的范文。面对有情之文,教师应借助文中之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借文之“情”感知作者的思想,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求执教者必须是富于激情者,教师之情是学生之情与文章之情的桥梁,教师只有在讲授课文时,能情动于中而发乎其外,才能形成感染力以诱发学生之情。面对《道士塔》一文,教师能联系历史背景对当朝者视国宝如草芥的昏庸愚昧之举痛心疾首的评说,就会激起学生认清史实,勉励自己,立志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奋斗之激情。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因此,教师情感的投入最终是为了学生情感的倾注。怎样让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才是执教者情感投入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的设置,为教育改革指明了目标与方向,而校本研究却是通向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课堂教学更是落实具体措施的必然手段。一节课的成败及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能否酿造良好的课题氛围,能否充分激活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产生充分的心理效应。以上四点,只是略举一二,其实在教学环节中,方法手段还很多。只要我们以激活效应为教研目标,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的目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晴隆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