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灿灿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30208)
浅析高职德育教育
谭灿灿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30208)
高职德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改革德育教育内容,构建工学结合的德育实践新模式,使高校德育教育收到良好的实效。
高职德育;以人为本;工学结合;实践
2004年,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十六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指导思想,强调大学教育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这一工作指导方针的提出,体现了现阶段高校学生工作观念的更新和更加强调人性化教育、人性化管理的趋势,育人的根本目标是定位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教育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在激烈地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便转向重技能、轻德育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加大重视力量并倾注大量心力:校园文化建设紧锣密鼓,井然有序;关心集体,文明礼貌,踊跃入党的行为蔚然成风;但仍旧暴露不少问题。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它是一种方法而不是现成的教义,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只是一味地传授和考核其中的一些具体结论,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分割开来,只是停留在依靠政治课上知识的传授,结论的灌输,而忽略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方法论意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职生思想教育的效果。
在中国长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学校家庭教育都存在着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缺陷。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模式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在这个变迁过程中,利益的作用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然而,利益驱动也使得一些人私欲膨胀,引发了许多消极负面的东西,有些高职生形成了对理想追求的怀疑甚至冷漠,认为:“理想就是有利就想,前途就是有钱就图”,只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忽视了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学校园,校园的管理相对宽松,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由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等构成,他们从高考的升学压力下解脱出来,步人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以至于许多人形成了错误的自由观,以为在大学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忽视了自由的实质是自我行为主体自觉自愿地为自己立法,把自己的欲望、目的主动置于社会的规范之下,并以责任和义务来有效地约束和限制自己的行为实践,不懂得“从心而欲,不逾矩”的行为准则。①
“教师成为国家最博学的人,因为教师应当使自己成为孩子们愉快的转变的动力,而孩子们正处于能力逐渐发展的过程,教师的崇高意义在于此,任何其他职业都没有对人提这样的要求,教师应该在自己身上体现人类的理想。”②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高职思想建设队伍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高职德育工作的效果与质量,是搞好高职德育工作的保障。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③当教师具有美好的人格力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将对学生直接产生着春风化雨的效果,有利于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关系,以交流的方式,传播德育思想,渗透道德理想,因此,应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修培训,加强教育方法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安身立命的根本。教书育人的根本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些功利化、片面化,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高职教育的功能也仅仅理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树人’。”在④这种偏差的教育理念影响下的高职教育必然在教育的效果上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重实用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素养的培养。当然.这并不是说高职教育不需要技能教育和实用知识的教育,但高职教育不能单纯为了实用而施教,也不能仅仅为了就业而授业.毕竟作为教育的对象主体——学生,不仅要成为“职业人”.也要成为“社会人”。如果不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育人,使学生自身具有发展的后劲.那么.学生走上岗位后顶多是“熟练的操作工,而不是一个有发展潜能的职工。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与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就是人需要道德。道德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正是人的社会性使人脱离动物界,成了自然界的主人。过去,在这个问题上。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片面强调技能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忽视道德素质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造成今天的教育不是以“教学生如何做人”为目标,只是把学生当作一种“学习工具”,从技术、功用、效率的层次,教他们如何做事,把应知应会作为合格人材的标准,把人当成物,造成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德育成了技能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附庸。这种被社会戏称为“缺德”教育的后果,必然是导致学生有文化缺教养,有欲望没理想,有目标没信仰,会做事不会做人。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以人为本,真正确立起以如何“做人”为目标的德育新理念。
高职院校的德育是塑造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和主要教育手段,通过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认知、情感、伦理、审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也就是将道德教育定位在如何“做人”这个目标上。因而每个社会成员需要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以使自己超越自然属性的局限,将自己提升为一个与时代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现代文明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新的道德教育目标。否则,我们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就是失效的教育。
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实践性。有专家认为,“德育的本质也是实践,缺少实践环节不是完整的德育,因此让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是高职德育教育的努力方向。”⑤与此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规则意识,树立精业思想;倡导诚实守信,全心奉献社会。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科技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实现高职德育教育的有的放矢。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又要有系统的操作程序和完整的保障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要坚持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以规范科学的校园制度约束人,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主体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才能使校园文化起到规范、引导和塑造的功能。开展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高职学生拓展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
工学结合是高职办学的最大特点,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仍需要加强德育工作,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要到企业工作,企业要求学生能尽早适应企业的文化环境,所以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开展学生德育工作不仅是学生和学校的需要,也是企业的需要。而且高职办学的实践性特点与德育的实践性本质要求也是一致的,顶岗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恰恰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这是高职独有的办学特点和德育优势,能否利用好这一优势也是高职德育工作能否创新的关键。
第一,制定相关规定。要认真研究德育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力求符合实际,便于达到。要明确德育内容,主要开展企业创业史和艰苦奋斗教育、企业核心理念和企业文化教育、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教育、遵纪守法和厂规厂纪教育以及文明卫生和安全生产教育等。可以采取作报告、座谈讨论、参观、组织学习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等方法。
第二,建立保障体系。要建立学校和企业相关人员、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指导师共同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德育计划、目标、制度、评估办法等,明确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加强对顶岗实习德育工作的领导。要分别确定学校和企业的相关人员作为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或辅导员,对实习学生实施教育管理和指导。
第三,建立评价机制。要坚持每周讲评,每月总结,每一个实习周期考核评估的制度。考核评估采取自评、实习学生互评、企业员工评价和带队教师、企业相关人员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成绩优良者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成绩较差者要提出批评。德育成绩要与实习总成绩的评定挂钩。学校还可以把企业文化资源引入校园,加强对校内学生的德育,使工学结合的德育实践模式得到延伸和深化;使德育内容更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职业需要、贴近学生实际。
高技能人才只有通过工学结合特别是顶岗实习来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训导,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立足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总之,高职德育工作应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构建工学结合的德育实践模式,同时还要不断深化高职德育教育改革,使高职德育在“理论灌输”的基础上,增加“实践参与”的新内容,以增强高职德育工作的成效。
①贾玉娥.湖南高职院校德育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
②万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③王永平.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④陈继扬,彭泽平.教育追求什么样的“以人为本”[J].中国教育报.2006,(6).
⑤黄志辉.高职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6,(3).
On Vocational College Noral Education
TAN Can-can
(Hunan Industri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 430208,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moral education;people-oriented;work and study combined;practice
G41
A
1671-5004(2010)03-0125-03
2010-04-20
谭灿灿 (1982-),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